高層通話開啟新較量,中美焦點明顯錯位,魯比奧缺位意味深長

各位朋友,大傢好。

今天是6月7日,在中國內地是高考的時間。在此,作為45年前的一個老高考生,我祝願全國的考生們今天都能考試成功,未來的人生能夠綻放出精彩的一頁。

回到國際局勢,中美關系是今天討論的核心議題。

眾所周知,中美兩國元首前幾天剛通瞭電話。而昨天(6月6日)由於特朗普和馬斯克的罵戰,我推遲瞭一天的討論。今天,我們就繼續關註中美元首通話的後續影響。

01

事實上,自5月12日中美兩國在日內瓦達成共識以來,雙方已經推進瞭一段時間。

在此期間,美國似乎一直抱怨中國沒有恢復稀土的出口。美國和西方國傢對中國的稀土資源有著強烈的需求,但問題在於他們的態度,我認為這也是中方考慮的一個關鍵因素。

具體來說,當美國4月份對中國發動關稅戰之後,中國就宣佈對7類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措施,這給西方國傢,尤其是美國,帶來瞭很大的制約。

5月12日之後,根據美方的說法,中國仍未恢復稀土出口。

其實這很正常,我之前提到,西方人隻要瞭解瞭中國的民族性格和政治性格,就能大致理解當前的情況。實際上,我們現在一定會讓子彈先飛一會兒。

由此可見,特朗普的極限施壓背後,他心裡其實是虛的,如果不理他,他會像沒頭的蒼蠅一樣亂飛,像祥林嫂一樣不停地訴說。

他一方面是一個大嘴巴,另一方面他心裡藏不住事兒,這是他的軟肋。在這方面,中方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點。

所以在中美元首通話一事上,中方也是讓子彈先飛一會兒,包括在4月中國開始反制後,中方也拖延瞭一段時間。

這釋放的信號就是,最終我們是會談的,但是我們一定要讓你感到某種程度的痛,甚至某種程度的焦慮,然後一下子讓你回歸到一個正常的思維狀態下。

對此,特朗普本人不說感恩戴德,但至少也會感激涕零的。

這種情況已經發生過兩次,第一次是在瑞士日內瓦會談之前,我們讓子彈暫時飛一會兒。同樣,這次的中美元首峰會也遵循瞭這一模式。

當然,如果朋友們比較美國和中國發佈的新聞公報,會發現雙方的關註焦點不同。

對於美方而言,關註點主要集中在貿易問題上,而中方則將貿易問題視為眾多議題之一,甚至一筆帶過。

中方用大段的篇幅強調瞭臺灣問題對中美兩國的重要性,以及強調瞭中國在臺灣問題上的原則和立場,在美方的新聞稿中幾乎未被提及。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雙方真正關心的核心問題是什麼。

對中方而言,坦率地說,美國當前對中國的貿易戰並不構成真正的挑戰。中國曾多次遭受美國的封殺和打壓,但都挺過來瞭。

更何況,中國改革開放已歷經45年,今天恰好是我從上大學到現在45周年,這45年裡,中國在改革開放的推動下,已從一個極度貧窮的國傢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政治、軍事強國,與美國並駕齊驅。

因此,在這個問題上,我認為美國也是心知肚明。所以,雙方實際上是有一個較量的過程。

實際上,中國對待貿易問題並不特別重視,反而會將核心國傢利益置於首位,而美國則是反過來的。

當然,雖然特朗普這次對全世界火力全開,截至目前都不是直接針對中國,但未來如果猶未可知。

因此,我們一方面應保持高度警惕,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美國對中國在這些問題上的需求,堅定地闡述我們的立場。

當然,關於臺灣問題,我們的立場和對美國的要求,美國聽進去多少,能做到多少,那是另一回事。但在元首層面上,這無疑是一場重要的外交博弈。

02

那麼,這次通話到底談瞭什麼?

我們從公開的媒體資料中解構,特朗普方面應該是向中方承諾瞭簽證問題,特別是在中國學生的簽證問題上放松限制。作為交換,中國則承諾部分恢復對美國的稀土出口。

這些舉措本質上是姿態性的,無論是稀土的出口管制,還是對中國學生簽證的收緊,都是姿態,都是籌碼。

所以,最終雙方仍需進行談判,而這其中的策略可能是“置之死地而後生”,或者讓美國感受到一定的壓力。

果不其然,根據最新收到的消息,特朗普昨天(6月6日)宣佈,6月9日美國的三位高級經濟官員,包括財政部長貝森特、商務部長盧特尼克以及貿易代表格裡爾,將前往倫敦與中國方面進行會談。

至於中國方面的代表是誰,美國方面沒有透露,中國駐美大使館也沒有發表評論或證實這一消息,但可以肯定的是,特朗普的這一表態並非空穴來風。

這將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在中美元首通話後的第一次線下高級官員會面,當然也是日內瓦會談之後的首次會談。

日內瓦的會談讓中美貿易沖突推延瞭90天。但是,在這90天期間,正如我剛才提到的,美方存在一些不滿意的情況。

現在,中美元首的通話在戰略層面上掃清瞭一些障礙,盡管不可能徹底消除所有障礙。所以接下來,雙方的工作和技術層面將開始討論一些具體事項。

如果這次會談能夠舉行,我將在第一時間為大傢提供相關評論。

03

在此過程中,大傢是否註意到,在中美雙邊的政治經濟博弈中,美國國務卿、國傢安全顧問魯比奧已經長時間未露面。

魯比奧仍然非常忙碌,今天忙於通電話,明天會晤某人,後天訪問某個國傢。然而,在涉及中國的問題上,他一言不發。

實際上,幕後肯定是有發聲的,包括在中國學生簽證問題上,特朗普和魯比奧之間存在嚴重的分歧。

特朗普本人並不希望在這個問題上與中方鬧翻,然而魯比奧抓住瞭這一機會,重點關註中國學生簽證問題。

換句話說,特朗普處理的是一個普通的行政議程,而魯比奧將將其視作政治和戰略議程。

魯比奧不僅身份特殊,兩次被中國制裁,而且他的立場對中國極為強硬,充滿瞭敵意,與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思一樣。

因此,中國拒絕與魯比奧打交道,他也沒有機會訪問中國。據公開媒體報道,截至目前,中國方面與魯比奧並沒有任何交往。

然而,魯比奧目前在美國對華以及其他外交事務上有著重要作用——他身兼國務卿和國傢安全顧問二職,在現代歷史上,僅有基辛格一人同時擔任過這兩個職務。而魯比奧與基辛格在學識、風范以及其他方面,完全無法相提並論。

魯比奧的消失說明瞭什麼?說明中方對美國的強硬,已經在特朗普那裡產生瞭作用。因此,特朗普現在在處理中美問題時,直接跑到前面,然後讓自己手下的官員與中方進行交涉。

這在貿易問題上尚且可以這麼做,那在政治、戰略和安全問題上,是否也能采取同樣的做法呢?

這確實是一個難題,特別是考慮到魯比奧目前擔任著兩個職位,所以這個問題我們還需進一步觀察中國方面的考慮,到底是選擇長期不與他打交道,置之死地而後生,還是中間會有起死回生的餘地和考量,我們拭目以待。

如何看待魯比奧與特朗普之間的分歧,就涉及到我們如何準確地理解特朗普。

用我們通俗的話來說,特朗普就是壞,但他本身並不完全是壞人,隻是他的價值觀較為狹隘,事業和知識結構亦然,但他本身並不一定具有敵意的戰略色彩。

我常開玩笑說,他身邊有一群壞蛋,而且坦率地講,現在他身邊大大小小的壞蛋越來越多,魯比奧大概就是其中的一個。

當然,我的表達可能有所不妥,但其實魯比奧的戰略性、對華敵意,對特朗普來說應該是有作用的。但鑒於特朗普本人作為整個團隊的負責人,其個人特質同樣值得我們關註。

我們需要觀察特朗普在多大程度上會受到周圍鷹派的影響,最終被動地接受他們的意見。同時,我們也要探討如何通過某些渠道,間接影響特朗普本人。

這既是一個戰略問題,也是一個策略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