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來汽車十年虧損1300億,李斌在絕望的邊緣

復制 痛點導入

買車最怕什麼?不是貴,是買瞭車沒多久,車企沒瞭。最近蔚來財報出來,不少人翻著手機嘆氣:"這車企又要懸?"虧損67.5億,負債率92.55%,現金隻剩260億——這些數字像塊石頭壓在潛在買傢心口:現在下單,會不會半年後連售後都找不著人?

事件主體

01 蔚來的錢袋子,緊但沒漏

半年虧掉一個中型車企全年利潤,聽著嚇人。但看細賬:600億研發投入全砸進芯片、電池、換電技術,沒搞資本化虛增利潤。就像你傢裝修,別人用便宜材料走賬,蔚來偏要把錢花在看不見的承重墻上。負債率高?大部分是欠供應商的研發款、建換電站的工程款——不是欠銀行的債,是"先花錢買未來"的賬。

02 賣車養研發,蔚來的錢袋子緊但底氣硬

二季度要沖7.5萬輛交付,不是拍腦袋定的數。樂道主攻傢庭市場,空間大到能塞嬰兒車;螢火蟲做精品小車,女生單手就能開關車門;蔚來主品牌繼續啃高端市場,行政級後排能翹著腿談生意。三個牌子用同一套技術底座,樂道和蔚來甚至共線生產,相當於三傢店共用一個廚房,菜做得快還省錢。李斌說"賣車養研發",現在每賣一輛車,都是在給未來的技術升級攢彈藥。

03 降本增效,蔚來的服務沒打折反更實在

以前蔚來的銷售團隊像撒胡椒面,現在變成"一人雙職":一個人管銷售,順道管售後。銷售提成不看賣多少輛,看賺不賺錢——逼著銷售把最適合的車賣給客戶,而不是硬推最貴的。樂道銷售團隊減員40%,銷量反而漲40%,不是逼銷售忽悠,是把精力從"磨嘴皮子"轉到"解決問題":客戶擔心續航,現場連充電樁一起搬回傢測試;在意換電,直接帶去換電站看10分鐘換完的過程。錢省瞭,服務反而更實在。

用戶心理博弈

承認吧,看到車企虧損,誰都會犯嘀咕:錢都虧光瞭,我的車壞瞭找誰修?但換個角度想:蔚來把該花的錢都花在刀刃上瞭。你買的不是車,是一套能跑10年的技術體系——換電站全國500多個,比很多小區便利店還密;自研芯片讓車機不卡頓,開3年和新的一樣流暢;三電系統終身質保,隻要不是撞報廢,電池衰減到80%免費換。這些不是口號,是600億研發投入堆出來的硬實力。

有人擔心負債率高會暴雷,但蔚來早把"輸血"變成瞭"造血"。樂道月銷2.5萬的目標,相當於每月多賣10000輛車,每輛車賺的錢夠填一部分窟窿;換電站靠服務費回本,用的人越多,成本越低。就像開奶茶店,前期租店面買設備賠錢,等每天賣出1000杯,每杯賺2塊,慢慢就把本賺回來瞭。

收束結尾

說白瞭,蔚來現在像剛開業的連鎖超市——前期裝修、進貨花瞭不少錢,客人還不夠多,但供應鏈已經搭好,貨品質量有保障。你要問值不值得等?如果正好需要一輛空間大、技術穩、服務實在的車,蔚來的"暫時缺錢"可能是抄底機會;要是隻圖便宜,等它盈利瞭再買也不遲。畢竟買車不是買股票,開著舒服、修得省心才是真。

最後問個實在的:如果蔚來的新車剛好戳中你需求,你會因為它的"暫時缺錢"猶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