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元首通話,中方話音剛落,特朗普體面認輸,在涉臺問題上劃界

中美元首線上通話剛結束,特朗普就體面作出認輸表態,主動在涉臺問題上劃出界限,美方作出這一表態背後的動機又是什麼?

6月5日,美國總統特朗普主動撥通中方最高層的電話,中美元首舉行瞭一次備受全球關註的線上會晤。之所以會引起全球多方關註,這與當前的背景局勢密不可分。俄烏軍事沖突猛然升級,中美航母南海對峙,中美貿易戰規模持續擴大以及臺海局勢高度緊張,這一系列問題都給中美關系的發展帶來瞭不小的挑戰和考驗。外界註意到,在這次中美元首通話中,中方重點就臺灣問題亮明瞭立場和態度,即美國應當慎重處理臺灣問題,避免極少數“臺獨”分裂分子把中美兩國拖入沖突對抗的危險境地。面對中方的提醒,特朗普也主動在涉臺問題上劃出界限,強調美方將繼續奉行一個中國政策。

作為二戰後美國權利最大的一位總統,特朗普在很多時候都是以“肆無忌憚”的形象示眾,不管是面對國內政黨,還是面對國外盟友,特朗普所表達出來的意思隻有一個,那就是“美國優先”,即不惜一切維護美國的利益。這也就導致,島內民進黨當局和“臺獨”分子都錯誤地認為,隻要臺灣地區可以向美國購買足夠的武器裝備,就可以獲得美國的“庇護”,從而實現“謀獨拒統”的野望。但特朗普在臺灣問題上的表態卻讓他們的野心徹底落空。在某種意義上來說,特朗普的這一表態可以被解讀為美國在臺灣問題上的“認輸”,隻不過特朗普選擇瞭一次相對“體面的認輸”。至於為什麼會出現這一情況,可能與以下三個因素有關:

第一,中國軍事實力的持續增強,讓美國在臺灣問題上愈發謹言慎行,尤其是數次環臺軍演展開後,美國也開始慢慢打消武力介入臺海的念頭,畢竟在解放軍區域反介入作戰體系面前,美軍不見得可以全身而退,甚至有可能會得到一場恥辱的失敗,進而沖擊美國搖搖欲墜的霸主地位。所以,特朗普需要避免中美在臺海的擦槍走火,需要讓美國規避一場註定失敗的軍事沖突。

第二,中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讓美國在貿易戰中的優勢持續縮小,尤其是在中方將稀土元素和稀有金屬列入出口管制清單後,讓美方愈發對這場本不該發動的貿易戰更加沒有信心,不認為自己還可以輕松笑到最後。因此特朗普需要在臺灣問題上作出一定的表態和讓步,希望以此換取中美貿易戰的和解,最終緩解國內經濟困境,挽救自己的支持率。第三,中美實力差距的不斷縮小,讓美國在全球的盟友都有瞭新的想法,在面對中國的時候都更加謹慎,避免被卷入這場大國博弈。在這樣的背景下,特朗普能做的就是改變美國在臺灣問題上的錯誤立場,盡量避免與中國直接對抗,以保留雙方的談判對話空間。

總的來說,特朗普這次對華作出的表態在一定程度上確實可以降低臺海地區緊張局勢,對中美緊張關系可以做到一個有效的緩解。但也不能指望美國徹底改變在臺灣問題上的政策和態度,相反隨著中美博弈的持續升級,臺灣問題很可能會再度成為美國的一張“關鍵手牌”。因此,不能因為特朗普的體面認輸就放松警惕,大國博弈的核心仍將是綜合實力的比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