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被傢暴打斷肋骨,丈夫弟弟弟媳卻拿381萬借條討債?法院判瞭

湖南邵陽,劉女士與丈夫李某結婚多年,育有一女,曾共同經營汽車配件生意,生活富足。然而,平靜的生活在2017年戛然而止,李某多次對劉女士施暴,甚至打斷她4根肋骨。劉女士報警並起訴離婚,卻在離婚訴訟期間遭遇丈夫弟弟李某溢和弟媳張某芳的討債,兩人拿出一張381萬的借條,聲稱劉女士夫妻欠錢未還。劉女士懵瞭,這錢明明是生意往來款,卻被對方反復起訴3次,甚至導致她的銀行賬戶被凍結,房產被查封。好在劉女士堅持報警,最終法院查明真相,李某兄弟倆和弟媳因虛假訴訟被判刑,分別獲刑1年6個月、10個月。

(來源:紅星新聞)

據紅星新聞報道,邵陽的劉女士怎麼也想不到,自己被丈夫李某打斷肋骨後,好不容易鼓起勇氣起訴離婚,卻又掉進瞭另一個深淵。

劉女士和李某結婚多年,曾經一起在境外做汽車配件生意,賺瞭不少錢。後來回到邵陽買瞭商品房,日子過得還算滋潤。

可2017年開始,夫妻倆矛盾不斷,李某脾氣越來越暴躁,爭吵後經常對劉女士動手。

2017年7月17日那次,劉女士被打得耳部右鼓膜穿孔;2019年6月18日,在雍翠豪苑小區的傢裡,劉女士又遭毆打,法醫鑒定顯示她右側第8肋骨骨折、第9—11肋骨雙重骨折,構成輕傷一級。

劉女士報瞭警,李某被刑事拘留,後來賠償50萬元,劉女士出具瞭《諒解書》,檢察院決定不起訴。

李某被捕期間,劉女士以傢暴和外遇為由起訴離婚,可法院認為證據不足,駁回瞭她的訴求。

就在離婚訴訟還沒結果的時候,李某的弟弟李某溢和弟媳張某芳突然跳出來,拿著一張381萬的借條起訴劉女士夫妻,說他們欠錢不還。

劉女士一看借條就懵瞭,這錢明明是當年在境外做生意時,自己把現金交給李某溢夫婦報關進貨,他們再轉賬還回來的,根本不是借款。

可李某溢夫婦不依不饒,2019年10月第一次起訴,法院立案後凍結瞭劉女士的3張銀行卡和財付通賬號,還查封瞭她2套房產。

劉女士趕緊向公安機關報案,李某溢夫婦一看情況不對,12月就撤訴瞭。沒想到四個月後,他們又第二次起訴,劉女士再次報案,他們又撤訴。

到瞭2023年4月,他們第三次起訴,這次除瞭381萬,還新增瞭14萬,案件先是在廣州市增城區法院,後來移送到瞭湖南邵東市法院。

2024年7月,邵東市法院認為這案子涉嫌虛假訴訟,駁回起訴,上訴也被駁回。

這邊虛假訴訟的案子在邵陽市大祥區司法機關辦理著,警方2020年8月就立案偵查瞭。

2023年8月,檢察院指控李某濤、李某溢、張某芳犯虛假訴訟罪,提起公訴。

2024年6月,法院先後4次公開審理此案。到瞭2025年5月8日,三名被告人都被執行逮捕。

法院審理查明:

劉穎、李某濤夫婦在緬甸經營汽車配件時,銷售的小商品不需要報關,而李某溢、張某芳夫婦經營大型機械設備,貨物交易必須報關。

劉女士為把錢存入國內銀行,經常把現金交給李某溢夫婦報關,他們再轉賬還回來。

那張落款時間為2019年7月5日的“借條”,實際是9月27日李某濤在看守所照抄的,當時他根據李某溢所聘律師遞來的紙條寫的。

根據銀行流水、會計鑒定意見、證人證言等證據,法院認定那48筆銀行流水根本不是借款

法院審理認為:

李某濤與李某溢、張某芳惡意串通,捏造夫妻共同債務提起民事訴訟,妨害司法秩序,構成虛假訴訟罪,三人均系主犯。

2025年5月21日,法院宣判,李某濤兄弟倆被判刑1年6個月,張某芳被判刑10個月。

劉女士得知判決結果後,心裡五味雜陳。她覺得,自己這些年受的苦,終於有瞭一個說法。

“我就是想離婚,過個安穩日子,沒想到他們這麼狠,拿假借條來坑我。”劉女士說,“好在法院查明瞭真相,不然我這輩子都翻不瞭身。”

李某溢夫婦在庭審時卻辯解稱,他們隻是想要回屬於自己的錢,借條也是李某濤簽的,他們不知情。但法院根據證據認定他們參與瞭虛假訴訟。

那麼,以法律的角度該如何看這件事呢?

一,李某濤、李某溢、張某芳三人惡意串通,捏造夫妻共同債務提起民事訴訟的行為,嚴重違反瞭法律規定。

根據《刑法》第三百零七條之一的規定,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妨害司法秩序或者嚴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構成虛假訴訟罪。

三人明知借條是偽造的,仍故意提起訴訟,企圖通過司法程序獲取不正當利益,其行為直接妨害瞭司法秩序,損害瞭司法公正和權威。

二,從民事法律關系來看,三人虛構債務的行為侵犯瞭劉女士的財產權益。

根據《民法典》的相關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

三人偽造借條,試圖通過虛假訴訟獲取劉女士的財產,明顯違背瞭誠信原則,損害瞭劉女士的合法權益。劉女士有權要求三人賠償因其虛假訴訟行為造成的損失。

李某濤對劉女士實施傢暴,不僅違反瞭《反傢庭暴力法》的相關規定,也違背瞭夫妻之間應當互相尊重、互相關愛的基本道德準則。

而李某溢、張某芳作為親屬,不僅不勸阻李某濤的傢暴行為,反而參與虛假訴訟,共同侵害劉女士的權益,這種行為嚴重破壞瞭傢庭倫理和社會公序良俗。

綜上所述,李某濤、李某溢、張某芳三人的行為構成虛假訴訟罪,應依法承擔刑事責任。

三人還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賠償責任,賠償劉女士因其虛假訴訟行為造成的損失。

法院的判決結果,不僅是對三人違法行為的懲處,也是對司法公正和社會公序良俗的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