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黃金珠寶“門店王”:已開出6211傢,超過老鳳祥、周大生

黃金珠寶是指主要由黃金制成的裝飾性物品,包括戒指、項鏈、耳環、手鐲等。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顯示,2024年中國黃金珠寶市場規模達到5688億元,同比增長9.8%。預計到2029年,這一數字將達8185億元,2024-2029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7.6%。

從銷售渠道來看,除瞭老鋪黃金、菜百首飾等采用全自營模式,大多數的金店都是以加盟模式為主。2024年,加盟店收入達到4115億元,在黃金珠寶市場中份額占比高達72.3%,預計到2029年將增長至5885億元。

線下自營店、電商、其他(包括銀行及展覽)去年收入分別為1040億元、422億元、111億元,占比分別為18.3%、7.4%、2.0%,預計到2029年將分別增長至1506億元、670億元、124億元。

按中國線下門店數量計,截至2024年12月31日,前五大品牌合計開出2.2萬傢。排在第五位的是周六福,已開出4106傢門店(僅包括“周六福”品牌),主要是加盟店。

這傢企業成立於2002年,總部設在廣東深圳,主要銷售黃金珠寶產品及鉆石鑲嵌珠寶,創始人李偉蓬、李偉柱兄弟來自廣東汕頭。依托羅湖水貝“批零一體化”的銷售模式及龐大的供應商資源,周六福通過低價的供應商合作銷售,形成“貼牌”商業模式,並借此開啟加盟業務從下沉市場起勢擴張。去年實現營收57.18億元,凈利潤7.0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1.02%和6.97%。

‌中國黃金集團黃金珠寶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黃金”)排名第四,門店數量達到4235傢。這是中國黃金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形成以“中國黃金”為母品牌,高端輕奢品牌“珍·如金”和快時尚消費品牌“珍·尚銀”為子品牌的品牌體系。

2024年,中國黃金實現營業收入604.64億元,同比增長7.27%;凈利潤8.18億元,同比下降15.93%。其中,黃金產品收入595.07億元,同比增長7.25%,占總營收的98.42%;黃金(金條)銷售量分別為115.51噸和115.94噸。“文化黃金”體系初見成效,“大師金·滿庭芳華”“國寶金 2.0”“竹語福韻”“祥蛇賀歲”等多款專供產品的推出,進一步豐富產品矩陣。

位列第三的周大生,是上世紀90年代末福建福清人周宗文在水貝創立的,品牌名取自《易經·系辭下》“天地之大德,曰生”。截至去年底,門店數量5008傢,其中加盟店4655傢,自營店353傢。

2024年,公司與中國國寶藝術典藏金品合作,推出“各種釉彩大瓶”、“莫高窟220窟”等以國寶文物為靈感的產品;與國際藝術IP合作,推出“莫奈花園”和“熾熱梵高”系列。

位居次席的老鳳祥,是一個橫跨三個世紀的老字號,創立於1848年(清道光二十八年),迄今已有177年歷史,旗下產品涵蓋黃金、鉑金、鉆石、白玉、翡翠、珍珠、有色寶石、白銀、琥珀、琺瑯、珊瑚、珠寶眼鏡、鐘表、工藝旅遊紀念品等。

去年,老鳳祥實現營業收入567.93億元,凈利潤19.5億元,同比分別下降20.50%和11.95%。截至2024年末,公司共計擁有營銷網點5838傢(含境外15傢),其中直營店197傢(含境外15傢),凈增10傢;加盟店5641傢,凈減少166傢。

周大福排名第一,門店數量達到6211傢。上世紀20年代末,廣東順德人周至元創辦瞭周大福,取“大福大貴”之意。後來,他將生意交給女婿鄭裕彤打理,後者頗具商業頭腦,首創“四條九”足金(即黃金成色為99.99%),在當時混亂不堪的香港金銀貿易市場一經面世就大受歡迎,迅速站穩腳跟。

周大福從一傢小金鋪逐漸發展成為世界大型珠寶品牌,鄭傢則成為香港四大傢族之一。根據《2025福佈斯中國香港富豪榜》顯示,鄭傢純及傢族(鄭裕彤長子)財富達到195億美元,僅次於李嘉誠(373億美元)和李兆基(292億美元)。

2024年以來,黃金價格持續上漲不斷創下歷史新高,消費者觀望情緒加重,直接導致黃金珠寶消費疲軟,全年中國黃金珠寶消費量同比減少24.69%至532.0噸。進入2025年,金價仍在續創新高,這將對黃金珠寶企業帶來進一步的影響。未來行業格局會發什麼新變化,我們且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