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治療後身體康復的“倒時差”現象

有一位朋友長期頑固性睡眠,入睡困難,需要高強度運動才能入睡,一天睡眠大概五六個小時,剛巧不巧又踏入更年期瞭,所以過來調理。

初診開瞭幾劑中藥,朋友反饋覺得喝瞭那些中藥後,入睡變得容易瞭,但白天還是整個人渾渾噩噩、累且沒力氣的樣子,問我這是不是正常的?

我解釋說,這是很常見的一種身體“倒時差”現象。

人體大部分時候是很簡單純粹的:需要進食,就會產生“饑餓”的信號;需要排泄,就會感覺有“憋脹”的信號;同樣,需要睡眠,就會發出“困倦”的信號。

以上,我們可以理解為生理本能吧。

如果身體感受到虛弱感,其實就是一種信號,提示你需要補充精力氣血,尤其是需要充足的睡眠,因為飲食和睡眠是我們人體必不可少的補充過程。

為什麼困倦感這麼明顯?那是因為以前透支得厲害,現在補充不回來。

以手機充電為例。

現在手機的鋰電池,並不主張完全沒電的時候再急哄哄充電,而是發覺有不夠電就可以及時充電。

我們經常因為失眠,完全沒睡夠,又要強行起來當牛馬,全身哪哪都不得勁。其實跟電池存在“虛充”的情況相仿,反復“虛充”的手機,運轉起來會變得越來越慢。

針對這位朋友的情況,我個人建議她以後不要再通過高強度的運動鍛煉消耗去達到睡眠效果瞭。

這位朋友,以前通過高強度運動鍛煉去達到入睡的效果,就像強行放電。放完瞭,雖然有點像電池格式化一樣,短時間內覺得效果不錯,但其實反復的過放,會造成電池內部結構損害,以後電池的使用壽命就短瞭,達不到最理想的充電和用電模式。

通過中藥調理,就相當於重置一下電池結構。當下電池處於恢復的過程當中,期間使用手機,系統的整體運轉就會顯得慢。

但調整得好以後,電量就會比較穩定輸出,系統運作也會變得合理高效。

因此,若是治療後反倒出現困倦感或饑餓感,那其實很可能是身體康復在“倒時差”。如果調整得當,說不得突然就會變得生龍活虎、精神抖擻、青春活力小火汁瞭。

題外話,運動鍛煉並不主張追求“高強度”消耗。運動鍛煉的標準應該是“合理、適度”。

還有朋友問“什麼時間段運動鍛煉比較好?”

確切來說,我們不太主張晚上去運動鍛煉。但考慮到現代人的工作生活節奏和規律,能夠運動鍛煉的時間似乎相當於沒有選擇可言。

如果隻有早上和晚上兩個時間段可以鍛煉的話,個人偏向於早上鍛煉,尤其是春夏季陽光充沛,早起鍛煉符合天地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