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傢好,我是楓糖媽媽!
讓老人帶娃,很多年輕人其實是比較糾結的,一方面自己確實沒時間帶孩子,另一方面又擔心老人把孩子慣壞瞭。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因為老人對孩子比較寵愛,甚至到瞭溺愛的程度,所以對孩子百依百順。

長期以往,孩子就拿捏住瞭老人的心思,越發“恃寵而驕”,因此傢裡有老人,爸爸媽媽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被打斷。
因為老人看不得自己帶大的娃被批評,受委屈,看到孩子委屈巴巴的樣子,就不忍心。
正因為這樣,我周圍有不少媽媽都說:“孩子上幼兒園後,就不讓老人繼續帶娃瞭,不然孩子以後就更難教育瞭。”
並非老人帶娃都不行,有的老人帶孩子還是很適合的,如果老人身上有下面3個特征,甚至符合其中兩個,就可以放心讓他們帶。
一、老人不“護短”,有格局
很多老人都護短,在帶孩子玩的時候,當自己傢孩子和別的孩子有沖突的時候,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覺得是別的孩子的錯。
有一次,我帶孩子去附近商場的兒童遊樂園玩的時候,裡面孩子很多,孩子年齡也都是兩歲多到五六歲。
因為是周末,去玩的孩子挺多,有的孩子是年輕父母帶,而也有一部分是老人帶。

正在大傢都玩得開心的時候,突然有一個老人大聲訓一個男孩:“你這個娃怎麼這麼不講道理,你怎麼搶我們的小馬?”甚至想動手搶。
當時,很多人都循聲看向這邊,看瞭一會才知道,原來這個奶奶模樣的人,在說一個4歲左右的小男孩,小男孩騎著一個小馬。
而這個老人身邊站著一個差不多也是5歲左右的小男孩,小男孩一邊哭,一邊去搶小馬。
很快,一個年輕媽媽過來瞭,這個年輕媽媽是4歲男孩的媽媽,這個媽媽看到老人對自己傢孩子這麼兇,就問怎麼回事。
之後各說各的道理,最後管理人員調出來瞭監控後,這個老人無話可說瞭。
原來,4歲男孩先搶到的這個小馬,而這個5歲的男孩也很想騎這個小馬,就去搶,這個奶奶看周圍沒其他人,就想給孫子搶過來。
沒想到4歲的小男孩還挺剛,和老人搶,堅決不給,之後老人就開始大聲喊瞭。

最後,老人看到自己不占理,也沒再多說話,而她的孫子到這裡依然沒覺得自己有什麼不對。
這種護短,沒格局的老人帶孩子,孩子會有樣學樣,性格都會受到影響。
二、喜歡帶娃,主動要求帶娃
有的老人幫子女帶娃,是主動願意過來帶,有的老人是被迫無奈,被強逼著過來帶娃,尤其是有的婆婆,就是被兒媳逼著來的。
樓下鄰居的婆婆就是後者。
鄰居的婆婆姓張,我稱呼她張阿姨,張阿姨心直口快,什麼話都說,尤其喜歡說她傢裡的傢長裡短,還有說她兒媳的不好。
張阿姨有一個兒子,一個女兒,女兒婆傢就在他們老傢附近,張阿姨的老伴在老傢不願意來兒子傢裡。
張阿姨說,她等孫子上幼兒園瞭就立刻回老傢,老傢的老姐妹每天出去旅遊,跳廣場舞,過得非常自在。

哪裡像她,每天過得太累瞭,睜眼就是慣孫子,做傢務,晚上也不能睡個安穩覺,本來就失眠的她,晚上還要帶孫子。
張阿姨的兒媳上班忙,經常加班,所以晚上孩子也讓婆婆帶。
張阿姨說,她實在不想離開老傢帶來娃,她讓兒媳把孫子給她放老傢,她在老傢帶,但是兒媳不同意。
兒媳還說:“我們就這幾年難,需要你幫忙我帶孩子,如果你不過來帶,以後我們就不回去老傢瞭。”
看兒媳這語氣,如果她不過來帶孩子,兒媳以後就不給他們養老,思索再三後,張阿姨還是過來帶孩子瞭。
但是,張阿姨帶孩子的時候,總是對什麼都看不順眼,雖然在兒媳面前不敢吭聲,但是喜歡和其他老人聊天說兒媳的“壞話”。

老人不情願來帶娃,如果逼著老人來,老人心情也不會好,並且會各種埋怨,這種心態對孩子成長並不利。
三、身體健康
前段時間,我們小區曾經發生過這樣一件事:
一個70歲老人帶孩子的時候, 自己暈倒瞭,幸虧周圍都是小區的鄰居,有人幫忙照看孩子,然後有人叫救護車,給老人兒子打電話。
帶娃,本來就是十分辛苦的事,年輕媽媽帶孩子,身體還吃不消,累得心力交瘁,更何況老人?
所以,如果老人身體不好,比如有些老人常見病,帶孩子的時候就要多註意休息,別讓老人太累瞭。
如果老人身體實在不好,最好別讓老人帶孩子,這樣不但老人有風險,孩子也危險。
之前還看到一個令人痛心的新聞,小兩口外出旅遊一周,讓老人帶一歲8個月的寶寶在傢裡,老人突發疾病,結果回傢後發現,老人和寶寶雙雙去世。
這件事當時一度引發熱議,令人無限惋惜,同時很多人也指責這對年輕爸爸媽媽,但是,為時已晚。

因此,在老人帶娃成趨勢的情況下,並不是所有老人都適合帶娃,如果老人符合上面的3點,甚至兩點,就可以放心讓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