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茶
前言美國政壇正經歷前所未有的動蕩,一場看似私人紛爭的政治風暴,正迅速蔓延為牽動全球的焦點。
事件主角,不是別人,正是特斯拉創始人、號稱“現實版鋼鐵俠”的馬斯克,而另一個主角,則是美國總統特朗普。
這兩位曾一度相互借力、聯手推動技術和政治版圖重構的“合作者”,如今卻公開反目。
特朗普在媒體上明確表示,他“已無意修復與馬斯克的關系”。
俄方高官公開表態願為馬斯克提供政治庇護,緊接著其父親神秘現身莫斯科。馬斯克的命運,正在從矽谷實驗室走向一個更復雜的國際舞臺。

曾幾何時,馬斯克是美國最受矚目的科技英雄。
從電動汽車、民用航天、全球通信網絡到人工智能,他構建的企業帝國橫跨多個關鍵領域。
而在特朗普競選期間,馬斯克在社交媒體上瘋狂助力。
特朗普上臺後也對馬斯克予以禮遇,一度邀請其參與白宮經濟委員會。這段短暫的“蜜月期”,隨著時間推移和利益轉向,最終走向瞭徹底的決裂。
馬斯克在“X”(原推特)上的多次含沙射影,以及對傳統政黨的“集體腐敗論”,被特朗普陣營視為“背叛”。
特朗普隨即公開發言,稱馬斯克是“偽君子”和“機會主義者”,並斷然表示不再考慮與其任何合作。
特朗普此舉不僅表明個人立場,更是代表共和黨核心MAGA派對馬斯克的集體清算。


至此,馬斯克在美國的“政界朋友圈”幾乎蕩然無存。
無論是民主黨的清洗,還是共和黨的“驅逐”,都讓馬斯克成為瞭“政治孤島”上的科技巨頭。
更重要的是,馬斯克原本借助“效率部”政策推行企業管理改革,推動低成本高效率模式,短期內雖然提振瞭財報和股價,但卻損害瞭不少利益集團,尤其是傳統汽車制造商聯合會、工會組織和國防承包商的既得利益。
在此背景下,特斯拉工廠接連“起火”“騷亂”等安全事故也被認為是“打擊信號”。
馬斯克已不是那個被視為“美國夢代表”的科技明星,而是一個被系統性排斥的“異類”。

面對政治困境,馬斯克並沒有選擇沉默退讓,而是提出更激進的反制方案。
據多傢獨立媒體報道,2025年初,馬斯克在多個平臺上,暗示自己有意創立一個“超越民主黨與共和黨的新政黨”,命名為“美國黨”。
雖然尚未有明確註冊動作,但其綱領雛形已在社交網絡流傳:主張技術至上、政府透明、削減冗政、擁抱加密貨幣和去中心化治理。
這一設想在支持者中迅速傳播,卻在政壇引發強烈反彈。
民主黨人士指出,美國黨將會分流年輕人和科技圈對現有制度的支持,而共和黨內則更為激烈,視馬斯克此舉為“攪局”、甚至是“政治分裂者”。
更有保守派議員聲稱,馬斯克若真的推進美國黨成立,將成為“國傢穩定的風險因子”。

對馬斯克來說,這不僅是一次理想主義嘗試,更是一次絕地反擊。
他深知在當前體制內自己已經“無利可圖”,而另起爐灶,也許是唯一可能改變自身命運的出路。
然而,美國政治生態並不鼓勵第三黨生存。
從羅斯·佩羅到安德魯·楊,歷次“第三黨運動”無一成功,反而招致更多政治打壓和公共資源封鎖。
更現實的問題是,馬斯克不僅在輿論場被孤立,其商業版圖也遭遇圍堵。
2025年第一季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對SpaceX的多筆合同進行調查;NASA方面也開始削減與馬斯克相關項目的優先級;五角大樓對於“星鏈在海外部署權限”的審查也趨於嚴格。
這些背後的共同邏輯是:一位不受控的資本巨頭,已經觸碰瞭美國體制的核心敏感線。

正當馬斯克處於“內外交困”的十字路口時,一則來自俄羅斯的聲明引發國際關註。
6月6日,俄羅斯國傢杜馬高級議員德米特裡·諾維科夫公開表示:“如果馬斯克認為在美國受到政治迫害,俄羅斯願為其提供必要的保護。”
這番話的時機與背景都非同尋常,顯然是在向馬斯克釋放某種戰略信號。
俄羅斯此舉既有現實意義,也具有象征層面的“戰略威懾”。
從普京政府的視角看,若能吸引馬斯克這樣的“全球技術資產”入駐,甚至暫時庇護,不僅可以作為外交對美反制的籌碼,也能提升俄羅斯科技軟實力和國際話語權。
馬斯克不僅是企業傢,更是掌握全球衛星通信網絡、先進火箭推進系統與AI核心代碼的“超個體資源”。

更引發外界遐想的是,6月7日,即俄方表態後不到24小時,馬斯克的父親——埃羅爾·馬斯克被目擊在莫斯科機場現身。
據官方聲明,他是受邀出席6月9日至10日舉行的“未來2050國際論壇”,一個以人工智能、國際治理和科技前沿為主題的多國論壇。
然而,在當前的政治氣氛下,這場訪問被普遍解讀為“試探”或“探路”。
雖然馬斯克本人尚未有遷移或庇護的具體動作,但其與俄方互動的窗口顯然已打開。
考慮到俄羅斯近年來試圖打造“去美元化”科技生態、組建非西方高科技聯盟,與馬斯克的部分理念頗為契合。

更重要的是,在美國安全與司法系統日益不友好的環境下,馬斯克是否仍有“繼續在本土創新”的空間,已成為一個現實問題。
一旦馬斯克真的轉向海外,不僅是個人命運的改變,更可能重塑全球技術競爭格局。
馬斯克手中的星鏈項目、火星殖民計劃、OpenAI分支代碼、Neuralink技術等,均被美國視為國傢戰略資產。
一旦這些被“他國利用”或在他國平臺上繼續推進,其結果將遠超個人遷徙的層面,而是牽動全球科技版圖與信息安全格局。

馬斯克,作為美國科技神話的化身,如今卻深陷政治博弈與制度裂縫之中。
他與特朗普的徹底決裂不過是表象,更深層次的是一個敢於挑戰體制的超級個體,在傳統利益與國傢權力面前的無力掙紮。
這場風暴的最終走向尚不可知:馬斯克會否踏上俄羅斯的土地?會否真的組建“美國黨”攪動選舉?還是回歸企業本質,隱退幕後?
但無論如何,他的命運,已經從一個矽谷企業傢的范疇,演變為一場關於技術權力、國傢利益與全球格局的多邊角力。
這不僅是馬斯克的故事,也可能是未來更多超級企業傢即將面臨的宿命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