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陜西人,吃過南方的咸肉粽後,終於明白,為啥粽子要吃咸的瞭?

“彩縷碧筠粽,香粳白玉團”,粽子作為一種傳統美食一直備受大傢的喜愛,從古到今粽子都是南北方人喜愛的特色食物,以往的粽子可能僅僅隻在端午節吃,然而隨著時代發展,粽子已經不再局限節日瞭,平時也是餐桌的美味。

作為一個地道的陜西人,在我的記憶中粽子都是甜的,小時候吃粽子要麼是原味,要麼就是紅豆沙,反正來回就這麼幾種,吃的時候要麼蘸白糖,要麼放蜂蜜。盡管這些年粽子的口味多瞭,超市裡的咸粽子種類也很多,但似乎大傢都不願意嘗試,為啥不願意吃咸粽子,這就好比一碗油潑面裡加的不是鹽,而是糖。

後來有位南方的朋友給我寄瞭一箱咸粽子,為瞭不讓粽子浪費,我也是鼓著勇氣嘗試瞭一下,沒想到咸粽子真的很好吃,它確實比較適合我們北方人的口感。

1、粽子打哪兒來?

老話說得好,“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包粽子、賽龍舟這些端午節的習俗,最早就是從江浙那片兒興起來的,主要是為瞭紀念屈原。當然,也有說是紀念伍子胥或者曹娥的。甭管紀念誰吧,這粽子,根兒上就是南方江浙一帶的特產。

咸粽子,正是江浙粽子的招牌特色,尤其是無錫和蘇州那邊,口味花樣可多瞭!我在蘇州就吃過裡頭包著香菇和鮑魚的粽子,那味道,嘖嘖,真是絕瞭!

江浙的肉粽子為啥香?秘訣就在那肉裡的油!油潤潤地滲透到糯米裡,吃起來就像咱傢裡燉瞭一鍋好肉,連湯帶肉澆在米飯上拌著吃那麼香!而且粽子包得嚴實,肉香一絲不漏全燜進糯米裡瞭,吃起來口感更豐富,香味也更濃,再加上粽葉那股子清香,這滋味兒,北方的甜粽子是真比不瞭。

粽子本來就是江浙那邊發明的,所以咸粽子才是“根正苗紅”的原版。北方的甜粽子呢,估計是後來學的,可能也跟以前日子緊巴,肉難得吃上幾回,隻能包點甜的解解饞有關。

另外,粽子的起源遠比屈原更古老。周人用菰葉裹黍米制“角黍”祭神,取“黍屬陽、葉屬陰”的調和之意;唐宋時糯米取代黍米,蜜糖、鮮肉漸次登場,方成就今日百味。

2、咸粽子,其實挺對咱陜西人胃口的!

關中“葫蘆雞”的酥爛、陜北羊肉的豪邁,早已烙印秦人嗜咸鮮、重火候的味覺基因。當南方肉粽以“煲仔飯式”的油潤登場——柴火煨透的肥肉化為琥珀脂,滲入糯米肌理,臘香與箬葉清氣交融——瞬間喚醒秦人對“肉爛湯濃”的集體鄉愁。

陜西人的烹飪方式也與南方不同,咱陜西人煮粽子喜歡用大鍋寬水,煮的時間長,這樣粽子才夠軟糯。咸粽子這麼一煮,裡頭的油脂全都化開,浸到每一粒糯米裡,香氣一點兒跑不掉,那味道能不好嗎?

3、現在大傢更講究吃得健康瞭

現在很多人,對高糖的東西是真吃不消瞭。你看月餅為啥沒以前那麼火?就是因為大傢開始覺得高糖高油的東西不太健康,特別是上瞭點年紀的人,身體也扛不住這麼吃。

甜粽子,那絕對是高糖高熱量的“大戶”。以前風靡一時的紅糖粽子,現在好多人是真享受不瞭那個甜膩勁兒瞭。

咸粽子至少不那麼齁甜,吃起來有點像把菜和飯一鍋燜熟瞭的感覺。這對喜歡咸香口味的陜西人來說,有個咸粽子下肚,連菜都省得特意做瞭,多方便!所以這咸粽子,跟咱陜西人的飲食習慣也是相當合拍。

4、現在買東西多方便啊!

如今不管住在陜西哪個城市,想吃啥好吃的,網上一搜,直接送到傢,粽子更不在話下。物流發達瞭,保鮮技術也好瞭,再加上大傢生活水平都提高瞭。想吃粽子隨時都可以吃,不一定非要等到端午節,再說瞭傳統的甜粽子,很多陜西人都吃膩瞭,所以咸粽子自然就更受歡迎瞭。

作為土生土長的陜西人,自從嘗過南方的肉粽子,我傢好多年都不碰北方的甜粽子瞭。 周圍不少鄰居朋友也這樣。說真的,咸粽子確實比甜粽子更有滋味兒,更香!大傢覺得是不是這個理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