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翻車的女生非常多,從D小姐到黃楊小姐到蔣小姐,現在又出瞭一個那小姐。
這個那小姐跟黃楊小姐一樣,是混娛樂圈的,名氣不大,引發關註的是演過爛片《封神》第二部的女將軍鄧禪玉,以及最近新開播的《長安的荔枝》阿彌塔。

我之前寫一篇文章《190分能上985大學?幾內亞比紹籍“高考移民”泛濫,寒瞭誰的心?》,敘述瞭一些權貴父母,為瞭讓學渣子女能上國內985等名校,花幾十萬入籍非洲窮國幾內亞比紹,之後以外籍生身份以極低的分數(一兩百分)回國入讀名校。詳細情況,可翻找之前的文章,這裡不贅敘瞭。
以各種手段規避高考,從而入讀名校的事,向來是豪橫權貴父母們樂此不疲的事,因為他們手裡有資源、有能力,為瞭學渣子女,敢於破壞一切社會道德與法律。
今天這位那小姐,同樣是一位“高考移民”,而且不是普通的“高考移民”,因為她不僅破壞高考公平、破壞教育公平,還破壞社會公平。
那小姐,1989年12月6日出生在內蒙,但從小在北京長大,戶口也遷到瞭北京,入讀的也是北京重點高中北京十一中,父親在央視工作,母親也是一位演員。這樣的傢庭應該是妥妥的精英階層。
在北京重點中學就讀,戶口也是北京的,這樣的應該是天選開局吧,至少超過瞭99%的同齡人,要知道一個北京戶口的含金量有多高。
但是,那傢放棄瞭。選擇讓那小姐回內蒙古參加高考,即就是將那小姐的戶口遷回內蒙。
這種讓人疑惑的操作,隻有一種可能:那小姐的學習成績太差,太渣,在北京根本考不上好大學。而在內蒙,可以入讀好大學。
因為,內蒙的分數線遠遠低於北京!
那小姐在北京接受教育,回到內蒙參加高考,即便成績再差,相對於內蒙考生,也是降維打擊。
這種打擊,不僅是分數,還有他們的心靈。
正如一位內蒙考生所說的:“我們當地的教育資源本就有限,每年就那麼點優質高校名額,還要被外來考生分走一部分,普通傢庭的孩子怎麼能出頭?”
這還不是關鍵的,更關鍵的是,那小姐走的委培生的路線。
所謂委培生(委托培養生)是指:由單位委托高等院校定向培養的學生,其招生、培養費用及就業均與委托單位直接掛鉤,需簽訂培養合同並畢業後按協議回委托單位工作。
也就是說,作為委培生,先要與單位簽訂合同,培養費用由委托單位承擔,學生畢業後需按合同到指定單位就業。
當年國傢為瞭促進內蒙文化藝術事業的發展,特意在一些高校設立瞭蒙古班,定向為內蒙輸入藝術人才。正因如此,這個蒙古班的分數是極低的。讀瞭這個蒙古班後,必須回內蒙工作。
那小姐的父母神通廣大,自然瞭解這個政策,於是,就在2008年,通過各種操作,讓那小姐回到內蒙參加高考,在簽瞭委培合同後,報考瞭這個定向委培班——蒙古班,並在當年被上海戲劇學院的蒙古班錄取。
按照規定和合同,讀瞭這個委培班,畢業後必須回內蒙(如劇團)工作的。
但對於一開始就鉆政策空子的二代來說,這怎麼可能?
大三那年,那小姐就單方面撕毀合同,跑去挪威留學瞭,讀的是挪威西北大學。幾年後,她學成回國,依舊沒有回內蒙,而是回到上海戲劇學院當起瞭老師。之後,又開始瞭演戲之路。
對瞭,這裡提一句,據一些網友說,那小姐的母親當年也是通過這種委培方式,入讀的上海戲劇學院蒙古班。
如果是這樣,一切都說得通瞭。
2018年,違約後的那小姐憑借《封神三部曲》中鄧嬋玉一角走紅。值得註意的是,該劇組招募時要求女主年齡18-25歲,而她當時已30歲。有網友指出這是特權。或者說,那小姐背景深厚,是資源咖?

目前來說,那小姐身上的三個“不公平”直擊社會痛點,這跟不久前的黃小姐蔣小姐如出一轍。
首先是高考公平,北京籍考生回內蒙高考的合理性。
盡管那小姐的分數沒有被扒出,但“異地高考”是妥妥跑不掉的。數據顯示,2024年內蒙古一本線比北京低50分左右。
其次,定向委培違約:占坑不幹的“董小姐”操作。
內蒙的分數已經夠低瞭,而定向委培生的分數還要低,這類名額通常降分錄取,且需簽訂服務期協議。那小姐違約不僅要支付賠償金,更讓本可獲得該崗位的普通考生錯失機會。
也就是說,有其他內蒙考生本可以讀這樣的委培班的,但這個名額被那小姐占用之後又放棄瞭,沒有回內蒙工作。這不僅占用瞭其他內蒙考生的名額,而且也還讓內蒙少瞭一個能獻身內蒙的人才。
而且,有律師及學者指出,定向委培違約可能涉及《民法典》合同違約,需承擔經濟賠償及信用懲戒,但公眾更關註其作為明星的示范責任,認為“占用資源卻不履約”破壞社會契約精神。
最後是那小姐35歲演少女角色的“特權”。
有網友說,從《封神》到《鏢人:風起大漠》,那小姐多次突破劇組年齡限制參演年輕角色。原著中18歲的阿育婭,被指“視覺年齡不符”,網友戲稱:“這換普通演員能試鏡嗎?”

其實吧,這一條在娛樂圈根本不算事,娛樂圈裡的資源咖也不是隨處可見?更何況,《封神》的導演與那小姐同是蒙古族,照顧自己的同胞,不算什麼。
3其實,這件事最可怕的是:那小姐自己在接受采訪時,自曝出占用委培名額,談這件事時,她是以一種很理所當然的態度,來對待她可能通過違規操作得到的一切機會,從語氣上看,不僅僅沒覺得什麼,反而有種毫無顧忌地炫耀。
說到底,那小姐刺痛的還是社會公平的痛點,尤其是在D小姐、黃楊小姐、蔣小姐層出不窮的當下,她,以及她父母的操作,更是如同無形之劍刺向本就公平欠缺的社會肌體。
教育公平是一個國傢、一個社會的公平基石,是底層子弟、寒門子弟向上晉升的唯一通道,隻有這個通道,底層孩子可以通過自己的勤奮苦學、通過優異的成績來實現階層跨越。
然而,“高考移民”現象的出現,使得部分學生無需付出同等努力,僅靠金錢和身份操作就能實現目標,這對於那些勤奮學習的國內考生極不公平,也嚴重損害瞭教育公平的根基。
如果連這個通道也被堵死瞭,如果連這點公平也被破壞瞭,那真的是萬劫不復瞭!
還是那句話:教育不公,傷的是當下;規則失守,痛的是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