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航母遼寧艦深入太平洋遠航,突破第二島鏈進逼日本最東端海域,美軍航母掉頭返回母港。這次遼寧艦遠航有何意義?美軍航母又為何掉頭就跑?

在6月8日,日本防衛省發佈消息證實,解放軍海軍“遼寧艦”航母戰鬥群首次穿越第二島鏈,出現在日本南鳥島周邊海域,並進行瞭艦載戰鬥機和直升機的起降。同時,日本防衛省特意強調,這是解放軍航母戰鬥群首次突破第二島鏈,因此日方尤為關註,多次派遣F-15戰鬥機進行跟蹤監視。針對解放軍的這次遠航行動,日媒也是紛紛以“中國航母到達日本最東端島嶼”為題進行報道,坦言中國海上作戰實力正在飛速提升,已經慢慢擁有瞭和美國一較高低的實力瞭。事實上,在進入2025年後,中美兩國在西太平洋地區的博弈交鋒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年初上臺後,特朗普政府持續加強在西太平洋地區的軍事部署,試圖繼續深化所謂的“印太戰略”。
在特朗普政府的要求下,美軍向西太平洋地區部署瞭多支航母戰鬥群,其中“尼米茲”號與“華盛頓”號航母戰鬥群在前段時間進入南海活動,雖然美軍對外宣稱這隻是一次正常的巡航部署,但明眼人都非常清楚,美軍雙航母艦隊進入中國周邊海域,核心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對中國進行軍事威脅,妄圖迫使中國在一些核心利益問題上妥協和讓步。但中方的反制行動也很簡單,“山東”號和“遼寧”號航母戰鬥群相繼進入南海以及菲律賓海,與美軍航母戰鬥群展開對峙。最終,解放軍“兩路包抄”的戰術讓美軍航母主動後撤,“華盛頓”號航母在出港10天後就掉頭返回橫須賀軍港。這一情況也說明瞭兩個事實:第一,中美航母編隊實力差距正在不斷縮小。第二,解放軍區域反介入能力持續提升。

誠然,不管是“山東”號航母還是“遼寧”號航母戰鬥群,整體實力都與美軍航母戰鬥群有一定差距,但隨著解放軍區域反介入作戰系統的不斷完善和強化,美軍的優勢正在慢慢消失。並且解放軍航母現代化進程也不容小覷,在經過升級修理後,“遼寧”號航母的艦載機起降效率得到瞭不小的提升,這也是本次“遼寧”號航母戰鬥群深入西太平洋遠航的“底氣之一”。就當前情況來看,“遼寧”號航母這次穿越第二島鏈,並且抵達日本最東端海域附近,會產生以下三個影響:第一,讓第一島鏈成為歷史。第二,為即將服役“福建”號航母積攢遠航經驗。第三,擴大戰略縱深,強化解放軍在西太平洋的存在感。

一直以來,美日習慣性利用第一島鏈來壓制中國海上力量的發展,現在“遼寧”號航母突破第二島鏈,標志著第一島鏈已經名存實亡。如果臺海或者南海出現突發情況,解放軍隨時可以讓航母和反艦導彈組成海陸雙重火力網,讓美軍部隊不敢越雷池一步。總的來說,“遼寧”號航母深入西太平洋、逼近日本南鳥島的巡航行動,是解放軍海軍實現關鍵戰略突破的一個重要標志。雖然美軍沒有對“華盛頓”號航母的掉頭返港一事進行說明,但這也直接反映出瞭美軍在西太平洋地區的頹勢。“反包圍”行動的成功不僅預示著中國綜合實力的提升,也在暗示中美博弈最終結果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