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韓國前總統文在寅可以說是近些年來深得韓國民心的一位政治傢。
他在任期間給韓國帶來瞭很多積極的變化,通過一系列的行動,極大的緩解瞭韓國所面臨的緊張地區形勢,而且還進一步促進瞭中韓關系的發展。
在2017年,文在寅來中國進行國事訪問,在這期間文在寅直接就南京大屠殺事件向中國民眾表達哀悼慰問。

這件事情也讓我們對文在寅有瞭另一番的認識,我們也不得不承認,文在寅確實是一位優秀的政治傢。
即便是最終卸任之際,文在寅的國內支持率仍然達到45%,可見,民眾對於文在寅的執政表現相當滿意。
當然,如果僅僅隻是這種有關個人政績的事情,文在寅在中國的知名度不會這麼高——真正讓文在寅“出圈”的,實際上是中國人非常熱衷並且津津樂道的復仇戲碼。
因為文在寅之所以一步一步走到總統位置上,就是為瞭有一天能夠審判仇人。
這個時候就不得不提到另一個男人,而他也被稱之為“大韓民國最後一個男人”,那就是祖籍中國浙江的韓國前總統盧武鉉。

該怎麼樣形容文在寅和盧武鉉之間的關系呢?他們是摯友,更是志同道合的夥伴。
二人都曾是律師,並且攜手創立律師事務所,他們的律所也相當有特點專門為民主人士與貧困百姓代理訴訟,可以說是當時韓國社會黑暗中的一束亮光。
所以在盧武鉉從政之後,作為盧武鉉摯友的文在寅立刻放下一切,加入到盧武鉉團隊,成為盧武鉉的左膀右臂。
可是在盧武鉉執政期間,推動的改革觸犯到瞭財閥的利益,於是,在李明博上臺之後,盧武鉉就成為瞭被調查的對象,在無盡的重壓之下,盧武鉉經受不住壓力,最終跳崖自殺。
這也是文在寅一生的痛,即便過去瞭很多年,盧武鉉之死也始終讓其難以接受。
盧武鉉是他的摯友,也是他的人生導師,更是對他有著提攜之恩,所以我們才看到瞭文在寅最終將李明博送進監獄的爽文劇情。

當然,我們也並不能單純的將李明博看作壞人,這其中所蘊藏的政治因素相當復雜。
但我們能知道的是,是因為盧武鉉強大的人格魅力,才讓文在寅時隔這麼多年依舊不願放棄為其報仇,而這也是煽動的詮釋瞭什麼叫做“君子報仇十年不晚”。而真實的盧武鉉又是怎麼樣的呢?
首先我們要明白,盧武鉉之所以一直為貧苦民眾發聲,是因為他本身就是出生於韓國慶尚南道金海市峰下村的一個農民傢庭,祖籍在中國浙江省金華市東陽市盧宅,他的祖先在明朝時期遷居到朝鮮半島。
從小看遍瞭韓國社會底層民眾生活的盧武鉉,在自己有瞭一些實力之後,又怎能不會嘗試改變這一切呢?也正是因為這份同理心,才讓盧武軒成為瞭韓國民眾至今無法忘懷的總統。
縱觀盧武鉉的成長史就會發現,苦難常伴其身,但其志不墜青雲。在初中的時候,盧武鉉就因為傢庭貧困,沒有辦法繼續讀書被迫休學,而之後為瞭能夠繼續獲取知識,他報考釜山商業高中靠獎學金繼續自己的學業。

不過,盧武鉉的學歷也就到這裡結束瞭,僅僅隻有高中學歷的盧武鉉也成為瞭韓國歷任總統中學歷最低的一位總統。
不過學歷並沒有成為盧武鉉人生的障礙,因為學歷低,並不代表能力低,他強大的人格魅力是學歷難以代替的存在。即便是在服兵役期間,盧武鉉也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贏得大傢的認可。
當然,對於盧武鉉而言,他人生中的一個巨大分水嶺就是通過司法考試,在這之後,盧武鉉的能力逐漸被人們所看到,他所經辦的稅務訴訟案件勝訴率相當高,這也讓盧武鉉的名氣進一步傳播。
但盧武鉉如果僅僅隻是為瞭錢的話,也就不足以獲得如此高的評價。相較於賺錢,盧武鉉更願意用自己的行為去幫助那些社會中需要幫助的人。
正因為自己淋過雨,所以才要為給別人打傘。通過自己的法律知識來為底層民眾提供法律援助,或許就是盧武鉉悲天憫人情懷的一種體現。

如果說日子就這樣平靜的過下去,那麼盧武鉉或許會成為一名譽滿韓國的大律師,和文在寅一起為韓國底層民眾發聲。可人生的結局又有誰能看得清呢?
在1979年,韓國爆發“釜馬事件”,這是一次政治事件,在當時韓國總統樸正熙的命令之下,由學生和市民組織的示威活動被軍隊鎮壓,很多學生因此受傷,還有很多學生被逮捕入獄。
面對這種局面,一般的律師又怎麼敢和政府作對?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把自己的飯碗丟掉,甚至還有可能鋃鐺入獄,這個時候“多管閑事”可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但盧武鉉偏偏要管管這個“閑事”,他盡管知道自己為學生出頭,可能會遭到報復,但是他沒有猶豫,因為他為民請命的初心一直未變。
隨即,他毅然決然的為被逮捕的學生做辯護,最終得以勝訴,盧武鉉也因此積攢瞭非常深厚的政治口碑,這對盧武鉉進入政壇之後的發展起到瞭非常關鍵的作用。

直到這個時候,盧武鉉的人生才要真正的進入主題瞭。
在韓國第16屆總統選舉期間,由於經歷瞭相當多的挫折,很多人都不看好盧武鉉能夠擊敗風頭正盛的李會昌,可偏偏盧武鉉最終以微弱的得票率擊敗李會昌,當選韓國第16屆總統,這是出乎很多人意料的。
當然,如果盧武鉉選擇和韓國財閥妥協,不觸碰韓國財閥利益,他的總統生涯將會非常滋潤,下臺被窮追猛打的概率也會很低。
可正所謂勇氣是屬於人類的贊歌,盧武鉉並不準備在總統之位上“吃幹飯”,如果僅僅隻是為瞭走到這個位置為自己撈好處,那他也就不是盧武鉉瞭。
和韓國財閥你儂我儂,幹啥事都商量著來,能對得起韓國民眾嗎?所以盧武鉉準備走一條佈滿荊棘的道路,對韓國國內進行體制改革。
這也能夠看出盧武鉉一直以來為民請命,不是在作秀撈政治資本,是真心實意想要改變這一切。

但盧武鉉還是小看瞭韓國國內頑固勢力的反撲,相關改革措施受到瞭嚴重的阻撓,再加上相關勢力刻意炒作“政治獻金”,甚至還有盧武鉉身邊人涉嫌受賄等醜聞出現,讓盧武鉉焦頭爛額。
而且在野黨推動下,韓國國會直接通過對於盧武鉉的彈劾案,就這樣,盧武鉉被暫時終止總統權利,這也是韓國歷史上第一位在任期間遭受國會彈劾起訴的總統。
後來另一位享受這一待遇的前總統就是尹錫悅瞭,隻不過雙方的結局天差地別。
盧武鉉雖然被暫時終止總統權利,但是韓國憲法法院最終駁回瞭國會的總統彈劾案,盧武鉉也隨即恢復行使總統權力。尹錫悅並沒有這麼幸運,所以也就不能相提並論瞭。
就這樣,盧武鉉在眾人復雜的目光中完整走完瞭總統任期。可這些人並沒有放過他,盡管盧武鉉卸任之後,便選擇回鄉務農,但依舊被卷入瞭受賄案之中。

後續,盧武鉉選擇面向公眾道歉,並且解釋瞭相關事件的前因後果,隻是這並沒有得到公眾的理解,要知道,盧武鉉一直是清正廉潔的代表,在這種情況下,盧武鉉涉嫌腐敗案相當於是在平靜水面中扔下瞭一顆巨石。
當然,這件事情沒用多久便迎來瞭結局,盧武鉉在離傢不遠的烽火山“貓頭鷹巖”跳下自殺身亡。
這似乎也符合盧武鉉的行事風格,他的一生都在抗爭,卻不僅僅是為自己抗爭,可到最後卻被扣上貪腐“帽子”,也正是因為如此,他選擇用自己的死亡來證明自己的清白。
而在他的遺書中也寫道:“生死沒有區別,本想退任之後在鄉村度過餘生,沒想到不能如願,真是遺憾”。
“盧武鉉之死”瞬間引起瞭韓國社會的巨大反響,曾經的指責一瞬間消失不見,這時候,整個韓國社會才又想起瞭盧武鉉為民請命的孤傲身影。

而那個時候的文在寅沒有力量去幫助自己的摯友報仇,隻能靜靜的看著這一切,等待時機成熟再給盧武鉉一個交代。
在盧武鉉葬禮當天,有50萬人聚集在韓國政府設置的幾十個吊唁點悼念,以此表達對盧武鉉的哀悼。可見人們也並沒有忘記這個為民請命的總統。
但終究韓國還是負瞭他,隻有付出生命的代價才能證明他的清白,這本身就是一種諷刺。
而在韓國歷任總統之中,有盧武鉉之風骨之人少之又少。正所謂英雄惜英雄,也正是因為盧武鉉有如此英姿,才讓文在寅與盧武鉉的故事廣為流傳,讓人心生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