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3月,胡宗南在西北地區集結瞭34個旅25萬多人對延安發起瞭攻擊。
抱著“存人失地,人地皆存”的戰略理念,毛主席率領黨中央主動撤出延安,牽著敵人的鼻子到處走。
一次轉移的過程中,毛主席所在的中央機關被國民黨第29軍發現並圍困在瞭一個小山上,生死關頭,毛主席淡定的在山下寫瞭七個字。
然後敵人就好像看不到毛主席等人一樣,乖乖的撤離瞭。
毛主席當時所寫的七個字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會產生如此神奇的效果呢?

1947年春天剛過,南京總統府的蔣委員長就召開瞭緊急軍事會議,準備調集大軍對延安發起攻擊。
會上蔣介石的情緒非常激動,他提出要不惜一切代價占領延安,破壞我黨的革命根據地。
為瞭確保“畢其功於一役”,2月28日,蔣介石匆匆忙忙將心腹愛將胡宗南召到南京,讓其擔任總指揮,調動延安南部6個整編師,近15萬人,準備於3月中旬撲向延安。
而馬傢軍近20個旅作為策應,此役,國軍共出動25萬兵力。
胡宗南從來都沒有打過這麼富裕的仗。
在他看來這一仗就算是閉著眼睛他都不可能輸,所以他大言不慚的拍著胸膛跟蔣介石保證:
“三日內拿下延安,三個月內聚殲共軍主力於延安及其以北地區,結束西北戰事!”

蔣介石的計劃剛剛制定好,我方的潛伏人員就已經把詳細的情報發回瞭延安。
當時陜甘寧野戰集團軍主力隻有6個旅,兵力2萬多。
人數1:10,裝備落後,怎麼看我方都沒有勝算。這讓許多人都眉頭緊皺,苦思破解之法。
毛主席認真的看完情報後,表情輕松的說道:“既然蔣介石想要延安,那就給他嘛,用一個延安換取全中國的解放,還是很劃算的。”
毛主席的軍事指揮才能和眼光在之前的歲月中已經被無數次的驗證。
因此當他提出要主動撤離延安的時候,大傢雖然覺得有些驚訝,但卻沒有一個人提出異議。

1947年3月13日,胡宗南以整編第1軍、第29軍所屬6個整編師15個旅14萬多人,分別從洛川、宜川出動,指向延安。
和胡宗南正面較量的是西北野戰兵團統帥彭老總。
在彭老總的精妙指揮下,中國人民解放軍以寡敵眾,和胡宗南所部激戰瞭整整七天。
1947年3月18日日,胡宗南的大軍這才打到瞭延安城下。
傍晚時分,按照早就部署好的方案,毛主席等中央機關有序的撤出瞭延安,隻給胡宗南留下瞭一座空城。
在延安城外的一座小山包上,毛主席看著夜色中的延安,意氣風發的對彭老總說道:
“介石進攻延安,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少則一年,多則兩年,我們還要回來的。”

3月19日,胡宗南占領瞭延安。
雖然胡宗南這個人志大才疏,指揮才能很是一般,但他做表面文章卻非常有一套。
拿下空城延安後,他親筆給蔣介石寫瞭一封捷報,聲稱他指揮部隊經過七天七夜的血戰終於拿下瞭“匪巢”。
共俘虜敵五萬餘人,繳獲武器彈藥無數。
這可把蔣介石給高興壞瞭,之前因為戰事不順所籠罩在頭頂的陰雲瞬間就一掃而空。
於是他立即就召開記者會大肆鼓吹這個前所未有的“重大勝利”,並給胡宗南授予瞭二等大綬雲麾勛章。
這個消息傳到毛主席等人耳朵中的時候,他們忍不住放聲大笑瞭起來。

國民黨政府自欺欺人的狂歡過後,胡宗南準備乘勝追擊,看能不能再趁機占到便宜。
結果在青化砭他所部遭到瞭彭老總當頭一棒,不但損失瞭3000多人,連整編二十七師三十一旅的旅長都被解放軍活捉。
這下子胡宗南瞬間就清醒瞭,再也不敢輕敵冒進,老老實實的按照國防部制定的“方形戰術”,穩紮穩進。
過瞭幾天,胡宗南覺得這麼下去也不是個辦法,所以他命令劉勘兵團和董釗兵團進行“掃蕩”,尋找西北野戰軍主力決戰。
彭老總對胡宗南的佈置瞭如指掌,在他的指揮下,人民解放軍靈活機動的穿插作戰,讓國民黨部隊的決戰打算一次次落空。

國民黨軍隊的這些指揮者打仗不太行,但脾氣都不小。
接二連三被共產黨軍隊戲耍讓他們漸漸沉不住氣瞭,仗著自己人數多,武器精良,開始不管不顧的沖瞭起來。
見戰機已經到來,彭老總果斷佈置軍隊在子長縣城西南羊馬河地區設伏,全殲瞭孤軍南下的第135旅。
連續的損兵折將讓胡宗南這個總指揮很沒有面子,因此他嚴令各部必須小心謹慎,要在接下來的戰鬥中扳回一城。
胡宗南的想法很好,但指揮方面的能力根本拿不出手,對上算無遺策的彭老總,他的那點水平真的不夠看。
就在他的主力部隊進占綏德的時候,彭老總指揮部隊於5月7日全殲瞭第167旅,旅長李昆崗也被活捉。

西北野戰部隊在彭老總的指揮下三戰三捷,共殲國民黨軍1.4萬餘人,從而穩定瞭陜北戰局,為轉入戰略反攻奠定瞭基礎。
就在彭老總和敵人在正面戰場上廝殺的時候,毛主席帶著中央機關正在和國民黨追捕的大軍玩著“躲貓貓”。
相較於正面戰場上的較量,毛主席他們的處境要危險的多。
因為當時毛主席的身邊隻有中央直屬支隊的700多人。
這麼點人在十多萬國民黨大軍當中見縫插針的鉆來鉆去,無異於刀尖上跳舞,稍有不慎可能就會遭遇滅頂之災。
為瞭保證毛主席等中央領導人的安全,很多人都建議讓毛主席東渡黃河避險。
但毛主席卻毫不猶豫的拒絕瞭這個好意,並表示“什麼時候打敗胡宗南,什麼時候再說過黃河的事。”

我們常說“最瞭解自己的一定是敵人”。
胡宗南長期盤踞與西北,對毛主席的性格還是有一定瞭解的,所以他覺得毛主席很大可能還留在陜北,並沒有東渡黃河。
因此他利用美國最先進的電臺對陜北無線電信號進行瞭全面的監測。
很快國民黨情報部門的人就發現,王傢灣一帶的電臺信號異常活躍,懷疑中共中央可能就藏在這個地方。
這個發現讓胡宗南大喜,他電令整編第29軍軍長劉戡率大軍包圍王傢灣,一定要抓到共產黨的首腦。
因為劉戡大軍的速度非常快,我方的情報人員預警的時候,劉戡所部就已經逼近王傢灣。

劉戡
危急關頭毛主席等人隻能冒雨連夜撤離,這才險之又險的從劉戡還未完全形成的包圍圈中鉆瞭出來。
終於發現瞭中共中央所在的劉戡自然不願意讓到手的潑天之功就這麼溜走,於是他也發瞭狠。
不顧部隊人困馬乏,緊緊的追在毛主席等人的身後。
期間雖然毛主席故佈疑陣分散瞭敵人的一部分兵力,但卻始終都沒有能夠徹底的擺脫追擊。
這讓警衛部隊戰士們的心都提到瞭嗓子眼,握槍的手由於太過用力都有些發白。
就在此時,前面探路的戰士突然急匆匆的跑瞭回來,聲音有些顫抖的說道:“前面有一條大河,水流很急,沒船根本過不去。”
前有大河阻路,後有數萬追兵,瞬間毛主席等人就陷入瞭九死一生的危局。
緊張的氣氛讓大傢的呼吸都不敢大聲,所有人的目光全部聚焦到瞭毛主席的身上。

沉吟瞭幾秒鐘,毛主席斬釘截鐵的說道:“往回走,去剛才經過的小山。”
說完毛主席第一個扭頭朝著敵人追來的方向走去,腳步充滿瞭堅定。
小山並不遠,一行人很快就來到瞭山下。
“主席你快上山,我讓人清理掉山下的痕跡。”
看著警衛連連長視死如歸的眼神,毛主席點瞭顆煙自信的一笑:“我們不但不能清理這些痕跡,還要告訴劉戡我就在山上。”
說著毛主席讓人找來瞭一塊木板,在上面寫瞭“毛澤東由此上山”七個大字。
然後找瞭個最顯眼的地方,把木板豎立瞭起來,好讓劉戡無法第一時間看到。
做完這一切,毛主席才不急不緩的朝著山上走去。
沒過幾分鐘,劉戡的大軍就來到瞭山下。

看到山下的木板,先鋒部隊高興壞瞭,第一時間就把木板送到瞭劉戡面前。
隨意的看瞭一眼,劉戡就冷笑著把木板丟在瞭地上,得意洋洋的說道:
“這明顯就是敵人的詭計,有此木板在說明毛澤東肯定不在山上,早已渡河,所以我們要趕緊渡河去追,千萬不能在這裡浪費時間。”
劉戡說完,就率領大軍迫不及待的遠去瞭。
這一幕把山上的戰士都看懵瞭,好一會兒大傢才連連稱贊,說毛主席簡直太神瞭,隻用瞭七個字就讓敵人視而不見。
聞言毛主席站起身說道:“劉戡這個人生性多疑,所以看到木板的時候他才會上當,估計明天他就會回過味來,所以我們要趕緊撤離。”

毛主席預料的沒有錯,第二天的時候劉戡果然急匆匆的帶人再次來到瞭山下,但此時的毛主席等人早已經安全撤離瞭。
參考文獻:偉人毛澤東在生死關頭——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