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罕見全傢福,一妻九妾,子孫成堆,後代如今過得怎麼樣

1916 年盛夏,北京中南海懷仁堂哀樂低回,57 歲的袁世凱因尿毒癥離世。這位生前妻妾成群、育有32個子女的風雲人物,給歷史留下的不僅是稱帝鬧劇,還有龐大而命運迥異的傢族。

其罕見全傢福上更不難看出,其妻妾成群,子孫成堆的壯觀景象。

袁世凱一生一妻九妾,其中,原配於氏,始終被困在傳統禮教的枷鎖裡。

於氏出身河南沈丘富商之傢,1876 年與 17 歲的袁世凱成婚,生下長子袁克定。而於氏和袁世凱之間的裂痕始於一場無心口角。

一日,袁世凱見於氏穿著大紅繡花褲,系著色彩鮮艷的花帶子,便出言調侃“馬班子”,這在方言裡是對"妓女"的蔑稱。於氏聽後當時便臉色大變,正色道: “我有姥姥傢”,意思是自己有娘傢做靠山,不是你可以隨意調侃的。

袁世凱聞言,頓感顏面掃地,此後夫妻倆嫌隙漸深,愈加形同陌路。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當上民國大總統後,於氏作為民國大總統夫人在公開外交場合顯得手足無措十分尷尬。

有次接待外國公使,她緊張到背過身藏起雙手,生怕行錯禮儀。袁世凱死後,她獨居北京帽兒胡同老宅,靠著回憶度日,3年後在孤寂中離世。臨終前,她常撫摸著當年出嫁時的鳳冠,喃喃自語,仿佛還在那個待嫁的清晨。

而袁世凱的大姨太沈氏則堪稱袁傢 “隱形當傢主母”。她本是蘇州名妓,在袁世凱落魄時資助盤纏助其投軍。發跡後的袁世凱不忘舊情,不僅將她娶進傢門,更默許她掌管傢中事務。

沈氏雖無親生子女,卻因精明能幹被眾子女喚作“親媽”。她深諳馭人之術,管理傢中大小事務井井有條,就連袁世凱的其他妻妾也對她忌憚三分。有一次,府中下人犯錯,沈氏並未直接懲罰,而是讓其在烈日下曬賬本,直到下人主動認錯,才讓他去休息,此事在府中傳開後,再無人敢輕易犯錯。

二姨太吳氏、三姨太金氏、四姨太閔氏皆來自朝鮮,金氏作為朝鮮王妃表親,本以為能當正室,卻帶著兩個陪嫁丫鬟一同成瞭袁世凱的妾室。性格剛烈的金氏常與沈氏發生沖突,相傳因下棋爭執怒摔棋盤,最終在沈氏的壓制下抑鬱而終;而溫順的吳氏、閔氏則默默生兒育女,在深宅大院裡度過平淡歲月。吳氏擅長女紅,常為孩子們縫制衣裳,孩子們都喜歡圍在她身邊,聽她講朝鮮的故事;閔氏則對詩詞頗有研究,閑暇時便教子女們讀書識字。

相比之下,六姨太葉氏的故事則頗具戲劇性。她原本是袁世凱次子袁克文在南京結識的情人。袁克文本打算娶葉氏為妻,一次偶然的機會,袁世凱看到瞭葉氏的照片,被其美貌所吸引。

袁克文為瞭討好父親,便謊稱葉氏是自己為父親物色的美女,就這樣,葉氏陰差陽錯地成為瞭袁世凱的六姨太。

葉氏進門後,心中雖有委屈,但也隻能接受命運的安排。她為袁世凱生下瞭5子2女,在袁府也算有一定地位,平日裡與其他姨太太相處還算融洽。

七姨太張氏的身世和結局說法不一。有說法稱她因長期患病去世,也有較為戲劇性的說法,認為她因私下與袁府花匠有染,被袁世凱逼迫自盡。張氏在袁府沒有留下親生子女,她的一生充滿瞭波折與不幸。

八姨太郭氏出身青樓,她身材曼妙,五官明艷,18 歲時被袁世凱納為妾室。據說袁世凱對她的美貌一見鐘情,很快就將她收入府中。郭氏為袁世凱生下瞭2子1女,在袁府靠著年輕貌美和會討袁世凱歡心,也有一定的地位。袁世凱死後,她平靜地撫養子女長大,每日教女兒學習琴棋書畫,希望她能有個好歸宿。

九姨太劉氏原本是五姨太楊氏身邊的丫頭,因模樣嬌俏被袁世凱看上,成為瞭九姨太。她年紀最小,為袁世凱生下瞭一子一女。由於進門晚,在袁府的地位不高,但憑借年輕美貌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之後默默陪伴孩子成長,關於她後來的記載較少。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五姨太楊氏才是袁府真正的 “管傢婆”。她雖無傾國之貌,卻憑利落的行事風格贏得袁世凱信任。大到財務收支,小到妻妾紛爭,楊氏都能處理得滴水不漏,被稱作 “袁府王熙鳳”。

她育有4子2女,其中6子袁克桓受其影響頗深,後來成為實業巨擘,用父親留下的遺產創辦多傢工廠,為民族工業添磚加瓦。袁克桓在創辦工廠時,面臨諸多困難,不僅要應對時局動蕩,還要與外國企業競爭。但他憑借著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出色的商業頭腦,帶領工廠逐步發展壯大。他註重技術革新,引進先進設備,培養專業人才,使工廠的產品在市場上頗具競爭力。

袁世凱的兒子們走向瞭截然不同的人生方向。長子袁克定堪稱 “坑爹專業戶”,為圓“太子夢”,他偽造《順天時報》制造民眾擁護帝制的假象,直接助推父親走上復辟之路。

帝制失敗後,袁克定坐吃山空,即便潦倒到典當度日,仍堅持用銀餐具維持貴族排場。他晚年住在頤和園清華軒,靠堂弟接濟生活,卻依舊保留著晨起打太極拳、讀書看報的習慣,仿佛過去的榮華富貴從未消散。

次子袁克文則是典型的民國“貴公子”,反對父親稱帝的他寫下“絕憐高處多風雨,莫到瓊樓最上層”的詩句,卻轉身流連青樓,加入青幫成為“大”字輩大佬。他靠賣字為生時,求字者需提前預約,甚至有人願出高價隻為求得一幅墨寶。袁克文一生灑脫不羈,廣結天下好友,死後數千名青幫弟子和各界人士為他送行,場面頗為壯觀。

到袁傢第三代裡,最耀眼的當屬物理學傢袁傢騮。作為袁克文之子,他赴美留學後投身高能物理領域。1942 年與有“東方居裡夫人”之稱的吳健雄結為夫婦,二人攜手驗證“李楊定律”(不守恒定律,由物理學傢李政道和楊振寧提出)的故事至今為人稱道。在驗證過程中,他們遇到瞭無數技術難題,但夫妻二人相互支持,日夜鉆研,最終取得瞭重大突破。

1973年袁傢騮首次回國,周恩來總理握著他的手感慨:“你們袁傢人一代比一代進步。” 這句話,或許正是袁傢後人命運的真實寫照。他們掙脫傢族光環的束縛,在各自領域書寫著屬於自己的人生篇章。

袁傢騮一生心系祖國,多次回國講學,為中國的物理學發展培養瞭許多優秀人才,為中國物理學走向世界搭建瞭橋梁。

此外袁世凱的子孫後代中,還有許多人在不同領域默默耕耘。傢族豪華早成過眼雲煙,袁傢後人在褪去傢族光彩後,正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最終歸於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