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起許夢俠,可能很多人會覺得這個名字有點陌生,但要是在四川,尤其是老一輩人中間提起他,那可是個響當當的人物。他是山東人,卻把大半輩子奉獻給瞭四川這片土地。從抗日戰場上的遊擊英雄,到解放戰爭中二野的悍將,再到新中國成立後四川省委書記,他這一生,既有槍林彈雨的熱血,也有紮根地方的實幹。

從山東農傢走出來的革命者
許夢俠1919年12月出生在山東冠縣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傢庭。那時候,傢裡窮得叮當響,吃飯都成問題,更別提啥錦衣玉食瞭。不過,他從小就聰明,腦子活絡,村裡人都說他是個有出息的孩子。1935年夏天,16歲的許夢俠在冠縣師范講習所讀書,趕上瞭全國風起雲湧的抗日熱潮。他沒猶豫,直接加入瞭中國共產黨,第二個月就轉正成瞭正式黨員。那會兒,他一邊在小學當老師,一邊幹地下工作,走街串巷給鄉親們講抗日的事兒,用最樸實的話把大傢夥兒的愛國心給點燃瞭。
1937年盧溝橋事變一打響,日本人全面侵華,許夢俠徹底坐不住瞭。他先是當瞭冠縣臨時工委委員,還幹起瞭遊擊隊副隊長。1938年,他又接連當上瞭范築先抗日衛隊營黨支部書記、冠縣縣委書記兼組織部長。別看他年紀不大,幹起事兒來可一點不含糊。他帶著遊擊隊在村裡村外跟日本人周旋,挖地道、埋地雷,搞得敵人頭疼不已。有一次夜襲,他帶著小隊摸進敵占區,把日本人的物資倉庫給炸瞭,鄉親們拍手稱快。他還挨傢挨戶動員年輕人參軍,把魯西的抗日根據地搞得紅紅火火。

到瞭解放戰爭,許夢俠的舞臺更大瞭。他先是當瞭二野二縱隊政治部主任,後來又升到第十軍政治部主任,帶著部隊打遍瞭大半個中國。豫北戰役、強渡黃河、千裡躍進大別山、淮海戰役、渡江戰役、進軍大西南、成都戰役,這些硬仗他一場沒落下。強渡黃河那次,河水急得像脫韁的野馬,他站在岸邊冷靜指揮,用木板搭浮橋,硬是讓部隊過瞭河。淮海戰役打得最兇的時候,他頂著炮火到前線給戰士們鼓勁兒,愣是把士氣提瞭起來。1949年底成都戰役,他帶著隊伍一路打到西南,把成都給解放瞭。這一路,他從一個小小的遊擊隊員,變成瞭二野裡響當當的名將,靠的就是真本事和硬作風。
新中國成立後,許夢俠脫下軍裝,幹起瞭地方工作。1950年代初,他當瞭川南區黨委組織部長,管幹部培訓和組織建設。1953年,他得瞭嚴重的肺結核,身體垮得不行,可還是咬著牙搞糧食統購統銷,走村串戶查糧倉,生怕老百姓餓肚子。1971年,他回瞭成都,當上市委書記,後來又在1975年當上瞭四川省委書記,一幹就是七年多。這段時間,他把戰場上的那股子拼勁兒全用在瞭地方建設上。
在四川幹出來的實事兒

許夢俠1971年當上成都市委書記的時候,成都啥樣兒?剛從戰亂和動蕩中緩過勁兒來,城市破破爛爛,路窄得擠死人,房子舊得漏風。他一看這情況,立馬拍板,得先把基礎設施搞起來。他帶著人修路,把市區幾條主幹道拓寬,原來的土路變成瞭平整的瀝青路,車跑起來順暢多瞭,老百姓出門也方便瞭。公共交通也得跟上,他把1962年就有的電車系統再擴建,從火車北站到鹽市口加瞭新線路,電車叮叮當當跑起來,成都人的生活一下子有瞭新氣象。
水利的事兒他也抓得緊。成都平原水多,可洪澇幹旱老是折騰莊稼。他帶著專傢跑岷江流域,修灌溉渠,忙得腳不沾地。修好之後,周邊農田灌溉效率高瞭,糧食產量噌噌往上漲,農民日子好過瞭不少。他還順手把城市供水給整瞭一遍,傢傢戶戶用上幹凈水,再也不用為缺水發愁瞭。

工業是許夢俠的另一個心頭大事。那會兒國傢搞“三線建設”,成都成瞭西南的工業重鎮。他瞅準機會,在龍泉驛和雙流搞工業區,建起瞭像旭光儀器廠、無線電二廠這樣的大企業。他跑去跟外地老板談投資,把政策講得清清楚楚,硬是把人拉瞭過來。這些廠子一開工,成都的電子和機械工業就起來瞭,產值翻瞭好幾倍,城市經濟也有瞭底氣。
老百姓的生活咋樣,許夢俠一直掛在心上。他常跑鄉下,看看偏遠地方缺啥。1973年,他推著在郊區建瞭好幾所小學和衛生院,孩子們有瞭新教室,病人有瞭看病的地兒。他還管瞭治安,把公安系統整頓瞭一遍,街上巡邏的警察多瞭,小偷小摸少瞭,市民晚上出門心裡踏實多瞭。
1975年當上四川省委書記後,他的擔子更重瞭。他一上任就想著怎麼讓全省經濟活起來。他鼓勵民營企業發展,批項目、簡流程,忙得團團轉。有一次跟外商談合作,他熬瞭一宿,把條款掰開瞭揉碎瞭講,確保四川能引來技術和資金。這些招兒一使,四川經濟就像打瞭雞血,投資多瞭,企業也多瞭。他還惦記著環保,推植樹造林和水土保持,山綠瞭,水清瞭,老百姓看著都舒心。

卸任後的日子和身後事
許夢俠在四川幹的這些事兒,實打實改變瞭成都和全省的面貌。成都從戰後的破城變成瞭西南的經濟大城,街上寬馬路,高樓多,人才也多。四川大學這樣的高校搞出瞭不少科研成果,年輕人從學校出來就往國傢建設上使勁兒。工業區裡機器響個不停,電子產品和機械設備賣到全國各地。環保也搞得有聲有色,山上樹多瞭,河裡水清瞭,老百姓散步都覺得日子美。
1982年12月,他從四川省委書記的位子上退下來,1985年又當瞭四川省顧問委員會主任,繼續給四川出主意。1994年12月,他正式離休,可心裡還是放不下來,經常看報關心四川的事兒。2004年11月9日,他在成都因病去世,活瞭85歲。他走的那天,全省人都挺難過的。11月15日,追悼會在磨盤山公墓開瞭,好多領導和老百姓都去送他。

許夢俠這一輩子,從戰場到地方,幹的都是實事兒。他走瞭,可留下的東西還在。成都和四川的現代化路上,都有他的影子。為瞭記著他,政府還搞瞭許夢俠圖書館和獎學金,讓後人學他的精神。他的故事挺簡單,也挺實在,就是一心為國為民,拿命去拼,拿心去幹。這樣的老兵,值得咱們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