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殲35同步列裝中國空軍海軍,但面對印度陣風M仍勝算不高?

網上關於中國殲35戰鬥機同時裝備空軍和海軍的消息炒得挺熱。這事兒可不是小打小鬧,它標志著中國軍事現代化又邁瞭一大步。殲35作為一款第五代隱身戰機,不僅進瞭空軍,還上瞭海軍的航母,這在中國軍事史上還是頭一回。不過,外媒卻有點唱反調,說殲35雖然看著挺唬人,但在面對印度海軍的“陣風M”時,勝算可能沒那麼高。這話聽著有點刺耳,但也勾起瞭好奇心:這兩款飛機到底誰更強?

先說說背景。中國殲35戰鬥機的亮相,尤其是它同時裝備空軍和海軍的消息一出,立馬成瞭軍事圈的熱門話題。這款飛機在2024年11月12日的珠海航展上以殲35A的身份正式公開亮相,算是給外界一個明確的信號:中國不光能造五代機,還能讓它在多個軍種裡發揮作用。與此同時,印度海軍的“陣風M”也不是吃素的,這款法國造的第四代多用途戰機早就名聲在外,被印度當成寶貝疙瘩,用來守海上和空中的門面。

要搞清楚殲35和“陣風M”誰占上風,先得摸清它們的底牌。咱們從技術參數、設計理念和武器系統入手,掰開瞭揉碎瞭比一比。

殲35是中國沈陽飛機工業集團搞出來的第五代隱身戰機,前身是FC-31,2012年首飛,後來經過好幾輪升級,終於在2024年珠海航展上以殲35A的身份正式亮相。這款飛機看著就挺科幻,DSI進氣道、梯形主翼、傾斜雙垂尾,設計上處處透著“低調”的小心思。它的雷達反射截面(RCS)據說低到嚇人,比一般的四代機小好幾個數量級,靠的是雷達吸波材料和隱身塗層,外加內部武器艙,把導彈和炸彈都藏在肚子裡,不給雷達抓到把柄。

動力方面,殲35A用的是國產渦扇-13發動機,推力不算頂尖,但能讓它飛到1.8馬赫,作戰半徑大概1200公裡,載彈量最多8噸。它的強項是空戰,內部武器艙能塞下PL-15遠程空空導彈,射程據說超200公裡,還有PL-10近程導彈,專治貼身肉搏。要是對地攻擊,還能帶上精確制導炸彈或者YJ-83K反艦導彈,火力不算弱。

海軍型的殲35更牛,專門為航母量身打造。起落架加固瞭,機翼能折疊,還加瞭個攔阻尾鉤,適應航母甲板的高強度起降。塗層也升級瞭,能扛住海上的鹽霧腐蝕。未來它會上中國的電磁彈射航母,滿載起飛,作戰能力比滑躍起飛的飛機強不少。

再來看“陣風M”,這是法國達索公司給印度海軍定制的艦載版“陣風”,屬於第四代戰機。它的歷史比殲35長多瞭,1991年首飛,2000年就服役瞭,算是個老江湖。動力上用的是兩臺M88-2發動機,最大速度也是1.8馬赫,作戰半徑1100公裡,載彈量9.5噸,比殲35略勝一籌。

“陣風M”的亮點是多才多藝。它的武器庫五花八門,有“流星”遠程空空導彈,射程和PL-15差不多,還有SCALP巡航導彈,能打幾百公裡外的地面目標,再加上Exocet反艦導彈,對付軍艦也是一把好手。雷達用的是RBE2 AA有源電子掃描陣列(AESA),能同時跟蹤多個目標,還能生成高分辨率的地面圖像,特別適合復雜戰場。

電子戰方面,“陣風M”有SPECTRA系統傍身。這套系統能被動探測敵方雷達信號,還能主動幹擾對方的雷達和通信,讓敵方抓瞎。這種能力在現代空戰裡特別吃香,畢竟誰也不想被鎖得死死的。

殲35是五代機,隱身是它的殺手鐧。低RCS讓它能在敵方雷達發現前動手,等於占瞭個先機。“陣風M”雖然也有一定的隱身設計,但畢竟是四代機,RCS比殲35大多瞭,掛上外部武器後更顯眼。

殲35能超音速巡航,機動性強,空戰裡轉彎翻滾都挺靈活。“陣風M”機動性也不差,但超音速得靠加力燃燒室,油耗高,續航時間就短瞭點。

殲35的PL-15和“陣風M”的“流星”導彈射程差不多,但殲35靠內部武器艙保持隱身,“陣風M”掛外部武器就得犧牲隱蔽性。不過“陣風M”武器種類多,能打天也能打地,靈活性更強。

“陣風M”的SPECTRA系統是個大優勢,能幹擾殲35的雷達和導彈,彌補隱身上的不足。殲35的電子戰能力目前公開信息不多,但五代機的標配應該不會太差。

總的來說,殲35像個隱身刺客,專攻空戰;“陣風M”是全能選手,打天打地打海樣樣行。單從技術上看,殲35有代差優勢,但“陣風M”靠經驗和電子戰也能扳回一局。

光看參數還不夠,飛機好不好使,得看它在戰場上咋表現。咱們假設中印之間有沖突,這兩款飛機可能會在哪些場景下碰面?誰能占上風?

空戰是最直接的較量,尤其是在中印邊境的山地或者海上。殲35的隱身性能讓它能悄悄靠近,在100公裡外用PL-15鎖定目標,打個出其不意。想象一下,印度雷達還沒反應過來,殲35已經開火瞭,這種先發制人的優勢挺嚇人。

但“陣風M”也不是好惹的。它的AESA雷達探測距離遠,能同時盯著好幾個目標。加上SPECTRA系統,要是能提前發現殲35的動靜,就能用幹擾把殲35的雷達搞亂,甚至讓PL-15打偏。“流星”導彈的射程也不含糊,反擊起來夠殲35喝一壺的。

這種對決,誰贏不好說。殲35靠隱身搶先手,“陣風M”靠電子戰和雷達撐場面。關鍵看飛行員的技術和雙方的戰術配合。

要是任務是對地攻擊,“陣風M”明顯更占優勢。它的SCALP巡航導彈能打幾百公裡外的目標,精確制導炸彈也能砸得準準的,特別適合打擊敵方指揮部或者防空陣地。殲35雖然也能帶精確制導炸彈,但它主要是空優戰機,對地攻擊不是強項,火力和靈活性都不如“陣風M”。

不過,殲35也不是完全沒戲。如果任務是打掉敵方的地面雷達或者防空導彈,它可以用隱身優勢偷偷摸過去,扔幾發反輻射導彈,也能幹得漂亮。

海上可能是這兩款飛機最有可能交手的地方。殲35海軍型會在中國電磁彈射航母上服役,滿載起飛能帶更多武器,作戰半徑也更大。它要是帶著YJ-83K反艦導彈,能威脅印度航母編隊的安全。加上隱身設計,印度艦載雷達想發現它可沒那麼容易。

“陣風M”在印度“維克蘭特”號航母上用的是滑躍起飛,受限於起飛重量,帶油帶彈都得精打細算,作戰半徑和火力比殲35差一截。不過,它有Exocet反艦導彈和SPECTRA系統,能在防禦中找機會反擊。要是配合印度海軍的預警機和驅逐艦,戰鬥力也能翻倍。

海上對決,殲35靠隱身和航母彈射占優勢,“陣風M”靠電子戰和體系作戰硬撐。誰贏還得看編隊規模和指揮水平。

殲35和“陣風M”的對比,不光是兩款飛機的較量,更是中印兩國軍事戰略的一次縮影。咱們從大格局上看,這事兒對兩國乃至整個地區意味著啥。

殲35同時裝備空軍和海軍,說明中國不滿足於隻守傢門口,而是要往外走。空軍型的殲35A能保衛本土和周邊空域,海軍型上航母則是為瞭把力量投送到更遠的海上。這背後是中國軍事現代化的野心,想在亞太地區跟美國掰掰腕子。

五代機的研發和量產也不容易,殲35能走到這一步,證明中國的航空工業有瞭長足進步。從渦扇-13發動機到隱身材料,都是自主研發,雖然還有些短板,但已經能跟世界一流水平過招瞭。

印度買“陣風M”是不得已的選擇。面對中國和巴基斯坦的雙重壓力,印度空軍急需現代化裝備。“陣風M”的多用途能力和電子戰系統,正好填補瞭印度國產戰機“光輝”性能不足的空檔。36架“陣風”雖然不多,但貴在精,能在關鍵時刻頂上去。

不過,印度在五代機上還是一片空白。他們的“先進中型戰鬥機”計劃(AMCA)還在紙面上,短時間內造不出來。靠進口“陣風M”能解燃眉之急,但沒法從根本上縮小跟中國的技術差距。

殲35的列裝可能會讓周邊國傢坐不住。印度肯定得加緊升級空軍,越南、日本這些國傢也可能跟進買更先進的裝備。亞太地區本來就挺敏感,這一來一往,軍備競賽的味道越來越濃。

對印度來說,“陣風M”是張好牌,但殲35的上場讓這張牌的分量輕瞭點。中國這邊,殲35的部署不光是技術展示,更是戰略威懾,告訴周邊國傢:我們有能力守住自己的利益。

外媒說殲35面對“陣風M”勝算不高,到底站不站得住腳?咱們總結一下。

從技術上看,殲35的隱身和空戰能力有代差優勢,五代機對四代機天生就高一頭。但“陣風M”的電子戰和多用途能力也不是蓋的,尤其在復雜戰場上,能打能守能跑,生存力很強。

實戰裡,殲35在空戰和海上作戰可能更占優,但地面打擊和體系作戰中,“陣風M”不一定會輸。外媒光盯著單機對比,可能忽略瞭中國空海軍的體系化優勢,比如殲35配合預警機、航母編隊,戰鬥力會成倍提升。

戰略上,殲35是中國的未來,“陣風M”是印度的現在。短期內“陣風M”還能撐場面,但隨著殲35的改進和量產,印度想靠四代機硬抗五代機,怕是越來越難。

所以,外媒這話有點道理,但也不全對。殲35和“陣風M”各有千秋,誰勝誰負不是一兩句話能定論的。真要分高下,還得看飛行員、戰術和背後的軍事體系。說白瞭,飛機再牛,也得人會用才行。

總的來說,殲35和“陣風M”都是中印兩國空軍的寶貝疙瘩,一個代表五代機的隱身未來,一個靠四代機的全能撐場。外媒的標題聽著聳人聽聞,但細究起來,這場較量沒那麼簡單。殲35的隱身和制空能力讓人眼前一亮,“陣風M”的多用途和電子戰也叫人不敢小瞧。

未來,中印兩國在空中的博弈肯定會越來越熱鬧。殲35會隨著技術升級越來越強,中國空海軍的體系化建設也會讓它如虎添翼。印度這邊,“陣風M”還能撐一陣,但要想不掉隊,五代機得趕緊提上日程。不管咋說,這倆飛機的對決,不光是技術的比拼,更是兩國戰略意志的較量。未來的天空,誰說瞭算,咱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