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越南一天超400毫米強降雨,蝴蝶水汽爆發早有征兆
臺風蝴蝶在生成後短時間內強度持續攀升,其結構雖一度不對稱,但在南海高海溫與良好的輻合環境中,對流系統迅速恢復,並開始顯現出典型的熱帶風暴特征。6月12日的氣象衛星雲圖給出瞭一個顯著信號:在越南北部上空,強烈的對流雲團突然集結,帶來超過400毫米的暴雨。這並不是一個孤立的局地天氣事件,而是臺風蝴蝶外圍水汽的一次典型爆發,說明臺風外圍的水汽已經能夠通過熱力抬升機制觸發極端降水。

這場“間接打擊”,雖然隻是蝴蝶的外圍系統對中南半島釋放的一點“頭發絲”,卻已能造成如此劇烈的降水,對後續蝴蝶登陸我國後的影響提供瞭一個直觀而現實的預警。水汽的外擴范圍如此之廣,加之西南季風本身處於活躍期,說明蝴蝶具備瞭“潑天水汽”的潛力。不容忽視的是,蝴蝶的移動路徑與副熱帶高壓的強弱博弈密切相關,在副高北抬後,其北上的可能性得以實現,這為它向我國帶來廣泛影響鋪平瞭道路。而越南這場強降雨,從時間節點上正好對應蝴蝶爆發期,可看作是其正式進入“暴雨狀態”的先兆。

二、蝴蝶路徑明確,海南至兩廣內陸將迎暴雨正面沖擊
臺風蝴蝶的第一登陸點已基本明確,將以熱帶風暴或強熱帶風暴的等級,於6月13日清晨到上午時段,在海南島三亞附近沿海登陸。從路徑演變來看,蝴蝶不會止步於一次登陸,而是將穿越整個海南島腹地,進入北部灣後再度登陸廣東與廣西交界區域。這種路徑軌跡可謂“罕見雙登陸”,在6月臺風史中較為少見。

首次登陸海南後,由於臺風本體結構已趨於穩定,且環流廣闊,其西南半圓將主導海南島西南部與中部山區的強降水。受臺風環流與地形抬升的共同作用,海南島局地將面臨持續性暴雨至特大暴雨天氣過程,內澇與地質災害風險同步攀升。臺風進入北部灣後再登陸兩廣地區,這一步才是蝴蝶對我國大陸影響的“高潮階段”。此時,蝴蝶不僅將繼續維持強對流特征,而且會與正在增強的西南季風形成共振機制,大量熱帶水汽在南嶺山系前遭遇地形抬升,極易在廣東北部、廣西東部、湖南南部等地激發成片強降水區域。

目前來看,6月15日至16日,南嶺地區從廣東清遠、韶關到廣西賀州、桂林一帶,將是暴雨的核心落區之一。這一帶地形復雜,江河縱橫,一旦雨量集中,北江、桂江等流域極有可能發生區域性洪水。尤其是北江流域,近期已有強降水前兆,本輪若遭遇臺風“主力水汽”,需高度警惕流域性大洪水風險。

三、東南沿海風雨同步升級,華東也將接力迎戰
蝴蝶的影響並不止步於華南沿海和內陸。臺風登陸之後,其倒槽和殘餘環流將繼續向東延展,福建、江西、浙江等地將在隨後幾天接力迎來蝴蝶的“第二波沖擊”。尤其是在臺風殘餘水汽東移疊加梅雨鋒影響的背景下,強降水將在6月16日至17日覆蓋華東南部多個區域。

江西中北部與浙江西部山區,因地形抬升作用明顯,極易成為降水次中心。此外,隨著高空西南急流的逐步建立,福建東部、浙江東部、上海南部一帶將迎來顯著增強的西南風過程。局地陣風將達到8到10級,靠海地區可能突破10級。此外,臺風蝴蝶雖不具備超強強度,但其路徑穿越內陸、配合副高邊緣急流帶,使得暴雨形成機制更加復雜,不僅是單純的臺風雲系,還包括殘餘對流、倒槽、切變線等多種系統共同作用。這種“復合型暴雨”模式,更加難以預測和防范。

值得註意的是,在蝴蝶北抬路徑附近,梅雨鋒仍將活躍。未來幾日,江浙滬部分區域不排除在臺風水汽牽引下出現一次中強雨帶北跳過程,造成黃淮南部雨量激增。這就要求長江中下遊各水系保持高度警覺,做好蓄洪與預警預案,不能因地處“臺風非主路徑”而掉以輕心。提醒所有相關地區特別是海南島、粵西、桂東、江西、浙江等地的居民和防災部門,提早部署、密切關註預報更新,避免因“風力不大”而低估瞭它可能引發的雨水沖擊。蝴蝶的主戰場,正緩緩展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