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6月12日,印度航空一架波音787-8客機從艾哈邁達巴德騰空而起,飛往倫敦。可僅僅幾分鐘後,這架載有242人的“夢想飛機”便拖著濃煙墜向大地,現場景象觸目驚心。
根據最新消息,這場事故造成超290人死亡。

雖然印度對於事故原因還在調查中,但我們已經能從幸存者所描述的細節,以及該航班飛行員所發出的最後呼救,發現蛛絲馬跡。
這場事故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墜機之後,當救援人員沖進滿地狼藉的墜機現場,奇跡般發現瞭一名尚有意識的幸存者,他是一名40歲的乘客,來自英國。被發現時手裡還緊緊攥著被熏黑的11A座位登機牌,身上佈滿撞擊傷痕。
驚魂未定的他回憶道,起飛才三十秒左右,一聲恐怖的巨響突然傳來,緊接著就是猛烈撞擊,一切都快得來不及反應。

當他掙紮著爬出殘骸時,他發現自己被斷裂的機體包圍,之後便被救援者拽離險境。

幾乎同一時間,駕駛艙傳出瞭更為驚悚的片段。根據外媒公佈的消息,飛行員在最後幾秒向塔臺發出急促呼叫:“求救!沒有推力!失去動力!無法升力!”

這段堪稱航空版“死亡錄音”的呼救,與幸存者描述的“三十秒後巨響”高度契合,指向一個殘酷的事實,飛機在爬升關鍵階段發動機突然喪失動力,最終飛機如折翼之鳥般失控墜落。
盡管印度官方調查仍在進行,但引擎失效或嚴重機械故障,已然成為難以回避的核心疑點。

根據印度方面公佈的消息,此次墜毀的波音787-8“夢想飛機”於2014年1月交付印航,服役已超11年。事故一出,波音股價應聲暴跌7.48%,市場用真金白銀投出瞭信任票。
但更令人不安的是,這架“夢想飛機”的光環背後,早已被業內質疑纏繞多年。


早在2024年,波音前質量工程師薩姆·薩萊普爾便公開拉響警報。他指控波音在制造777和787夢想飛機時偷工減料,機身部件連接存在嚴重缺陷。簡單來,這就像造房子時鋼筋沒焊牢一樣。
薩萊普爾發出嚴肅警告,隨著飛機老化,這種隱患可能引發災難性斷裂。他著重強調,問題涉及超過1000架787和400架777飛機,幾乎覆蓋瞭波音主力寬體機隊。

薩萊普爾舉報的每句話,都十分炸裂,但這並沒有引起波音的重視。他其實在波音工作時就警告過內部,但舉報之路充滿荊棘,被排除在關鍵會議之外、禁止與同事交流,甚至收到肢體暴力威脅,最終被迫離職,因此才向媒體爆料。
盡管該事件引起瞭很大的關註,但波音公司僅輕描淡寫地承認“對787工藝進行過改動”,堅稱“不影響機身安全”。

無獨有偶,另一位“吹哨人”理查德·奎瓦斯於2024年6月挺身而出,這位在波音供應商勢必銳航空工作的機械工舉報,為加快清除油漆,工人擅自將787前部耐壓艙壁的緊固件孔鉆得過大。
奎瓦斯比喻道,這種情況會破壞氣壓系統,威脅整架飛機安全。他親眼見過3架飛機存在此問題,懷疑至少10-12架受影響。
然而舉報後他很快被解雇,經理甚至暗示“有人告密”。

面對洶湧質疑,波音與勢必銳的回應相當冷淡,波音稱“不介入分包商人事”,調查後宣佈問題“不構成安全隱患”。而勢必銳航空則表示“歡迎員工提出擔憂”。
但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的數據揭穿瞭這份淡定,2024年前半年收到126份針對波音的舉報,而2023年全年僅11份。
最關鍵的是,波音的安全危機與經濟頹勢早已相互交織。


波音2024年財報顯示,這傢航空巨頭全年凈虧損高達118億美元,相當於每天燒掉3200多萬。
而事故頻發的737 Max系列更是重災區,去年1月份阿拉斯加航空艙門空中爆裂事件,迫使全球同型號飛機停飛檢查。12月韓國濟州航空波音737-800墜毀事件,更是直接讓波音客機被貼上瞭“危險品”標簽。

這些事故暴露出波音生產體系的結構性問題,為追趕生產進度犧牲質檢標準,面對舉報選擇壓制而非整改。
2024年波音機械師罷工持續數月,最終以加薪38%達成和解。一邊是工人高喊“提高待遇”,一邊是工程師警告“保障安全”,波音在兩者間疲於奔命。當工程師薩萊普爾指出機身連接缺陷時,管理層卻忙於應付罷工潮。

總裁凱利•奧特伯格坦言公司面臨“短期挑戰”,試圖用重啟生產線、融資200億美元來穩住陣腳。但現實是2024年波音商用飛機交付量同比暴跌34%,737系列交付銳減33%,波音顯然需要一場徹底的自我革命。


印度航空787的墜毀,在波音的安全黑名單上又添瞭沉重一筆。幸存者記憶中的三十秒驚魂,飛行員最後那句“沒有動力”的呼救,與工程師數年來泣血般的警告,實在是太令人窒息。
航空業的安全文化本該如瑞士鐘表般精密嚴謹,波音要掙脫困局,或許該從真正傾聽吹哨人開始,掩蓋問題永遠比解決問題更危險!
參考資料印度墜機事故發現幸存者:系40歲男子,可以走路離開現場!自述起飛30秒後聽到巨響,哥哥也在飛機上 紅星新聞2025-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