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在遠古,哲學傢就開始思考,是否存在其他的世界。然而對此的回答直到1995年才跨出實質性的步伐:在飛馬座51號恒星的周圍,發現瞭第一顆環繞類太陽恒星的行星。瑞士科學傢Michel Mayor和他的學生Didier Queloz,因此獲得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此後,系外行星的研究出現大爆發,目前已經發現瞭5000多顆。然而奇妙的是,這麼多系外行星裡還沒有一個跟地球特別相近的。請看這幅已知行星的分佈圖,橫軸是行星的公轉周期,縱軸是行星的質量,地球赫然保持著孤獨。

請問你覺得這是為什麼?是因為地球在宇宙中是獨一無二的?還是因為我們的觀測技術還不夠好?
我的科大師兄、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講席教授葛健認為是後者。他從2020年回國以來,就在主持一個尋找地球2.0的空間衛星項目。如果這能夠實現,將有望成為中國天文學界近代以來最大的貢獻,進一步可以尋找地球2.0上是否有生命跡象,甚至是否有智慧生命。








人類在宇宙中處於什麼地位?天問的答案可能在十年內揭曉!

科學傢對話科學傢,《錨點》節目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傳播系副主任袁嵐峰對話葛健教授,東方衛視5月28日周三22:00、新聞綜合頻道5月29日周四22:30播出。
文末視頻為30秒的預告片,文首視頻為25分鐘的全片,也可見於上海廣播電視臺“看看新聞”網站(https://www.kankanews.com/detail/M8Q801GDAQL)、app以及視頻號。
■ 擴展閱讀
錨點:異體CAR-T,醫療革命 | 袁嵐峰
錨點:未來機器人會先推開誰傢的門? | 袁嵐峰
錨點:大模型為什麼不會數數? | 袁嵐峰
錨點:中國量子信息 如何從0到1到無窮? | 袁嵐峰
■ 作者簡介
袁嵐峰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傳播系副主任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傢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科技與戰略風雲學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