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3月,蘇聯派遣近300人的部隊入侵黑龍江珍寶島,而駐守在邊境地區的百名解放軍士兵奮起反擊,使蘇軍58人陣亡,94人受傷。可以說,這次沖突以蘇聯的失敗而告終。
當時的蘇聯,一度號稱是僅次於美國的“超級大國”。如今自己的部隊卻被中國打敗,這讓當時勃列日涅夫等蘇聯高層既是震驚,又是憤怒,於是便決定要讓蘇聯找回一次“場子”。
因此,蘇聯便把自己的目標定在瞭新疆的鐵列克提。
鐵列克提地區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裕民縣巴而魯克山西部地區,與蘇聯交界。所轄邊境的“爭議區”是“新沙皇”在老沙皇侵略基礎上進一步領土擴張的產物,“新沙皇”依老沙皇邊界線再往我國領土上推進出一條邊界線,說這“線”是它的邊界線,這兩線之間的我國領土便被稱作“爭議地區”。

在珍寶島戰役發生之後,我軍雖然獲勝,但也依舊沒有放掉對蘇聯的戒備,因此兩國邊境士兵會經常進行例行的邊境談判,以避免沖突進一步擴大。
進入1969年6月後,蘇軍頻頻在這一帶挑起沖突。一開始隻有步兵,後來逐漸出現出現瞭坦克和裝甲車,甚至還有直升機。
1969年8月11日,我軍在兩國邊防軍經常會晤的巴克圖哨所懸掛紅旗邀請對方司令官進行會談。然而,當地蘇軍的赫爾丘上校等主要負責人都沒有露面。
兩天後,也就是8月13日,當我軍士兵再一次發送信號,邀請蘇聯軍官進行例行談判時,卻遲遲沒有等到蘇聯軍官的回應。
在未接到蘇聯軍官的回應後,我軍便已經意識到瞭可能存在異常情況。
於是,我軍的巡邏戰士立即向上級報告情況。
如果這時候這個報告引起瞭上級的重視,那麼,就不會出現我軍戰士被全殲的慘劇瞭。但可惜的是,因為某位領導的掉以輕心,事情完全朝相反方向發展。
那麼,這個領導到底是誰?為何我軍戰士會全部壯烈犧牲?後來這位領導怎麼樣瞭?鐵列克提又是如何回到祖國懷抱的?
下面就來深入分析——
2這位領導就是時任新疆軍區司令員龍書金。
龍書金也算是一位老革命瞭。他是湖南省茶陵縣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後參加瞭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1968年,他調任新疆軍區司令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革委會主任、中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委第一書記。
就是這麼一位老革命,在當年卻犯瞭一系列戰略失誤。
早在1969年6月份,就有底下指戰員向他報告,蘇軍可能會繼續對我軍采取行動,但龍書金認為,蘇軍的主要目的在於恐嚇,不要太當回事。而且他對前沿人員提出的暫時停止巡邏的建議也未予采納。
正是他這一決定,直接造成瞭事件的加速發展。
1969年8月12日,新疆軍區作戰部部長孟魁梧接到塔城軍分區再次來電,認為蘇軍的行動反常,馬上報告瞭龍書金。但龍書金並沒有答復。
當晚,王新光政委又電話直要新疆軍區作戰值班室,報告當面蘇軍可能有重大行動,請示1969年8月13日的巡邏可否取消。值班參謀回答:軍區首長已經接到你們的報告,但對取消巡邏一事沒有明確指示。
也就是說,龍書金依舊沒有回復。而沒有回復,也即意味著巡邏照常進行。
於是,慘劇就發生瞭。
31969年8月13日上午十點,300多名蘇聯士兵在飛機、坦克的掩護下,向我軍邊境陣地發起瞭猛烈進攻,將我軍的巡邏組包圍在瞭695.5無名陣地上。
當時我軍巡邏戰士不到40人,面對蘇軍入侵,他們怎麼也沒有料到,敵人竟然會帶著直升機、坦克等重武器。在珍寶島自衛反擊戰爆發時,我軍為瞭應對蘇軍的坦克部隊,早就配備好瞭反坦克炮等裝備,但當時的鐵克列提邊防戰士巡邏組,因為執行的不過是常規的巡邏任務,因此並沒有帶什麼能夠反制坦克、裝甲車的武器,唯一能管一些用處的是當時一組巡邏隊帶著不知型號的榴彈炮,但面對蘇聯兇悍的坦克集群時,這些裝備依然還是杯水車薪。
然而,在明知自己是劣勢的情況下,堅守在695.5高地的戰士們依然還是拿著自己的武器,和蘇軍戰鬥到瞭最後一刻。雖然蘇軍的入侵部隊有著當時巡邏組近10倍的兵力,可依然激戰瞭5個小時,死守不退。
蘇軍知道我軍孤立無援,立即改變瞭戰術,不再發起沖鋒,而是采用重武器,火炮對準我軍邊防戰士進行精準的轟擊。很快戰士們的周圍被轟成瞭焦土,戰士們一個個地死去。一望無垠的戈壁灘成瞭血腥的屠宰場,我軍戰士成為瞭待宰的羔羊。
連長范進忠在戰鬥中英勇頑強、沖鋒在前。為掩護部隊前進,最後在戰鬥中壯烈犧牲。
范進忠犧牲後,副連長楊振林接著指揮戰鬥,他開始使用火箭筒,後來接過戰士的槍,不顧個人安危,趴在山頭上射擊,不斷鼓勵、指揮戰士們戰鬥。
在指揮戰鬥中,楊振林也不幸負傷,戰士們勸他下火線,他卻用盡力氣端起沖鋒槍,接連打傷4名蘇軍。在他的鼓舞下,戰士們積極戰鬥,打退瞭蘇軍的數次進攻。就在蘇軍又一次沖鋒時,一發子彈打進瞭楊振林的胸膛,最後他在戰鬥中犧牲。
炊事員王永仁看到有戰鬥任務,就積極要求參加戰鬥,犧牲後還手握鋼槍。戰士楊世懷,和戰友們並肩打退瞭蘇軍的三次進攻。最後,在山頭上,整個山頂的土都被打翻瞭,血也把地染紅,當最後隻剩下他一個人時,他高喊:“人在陣地在!”之後,他端起沖鋒槍,向敵人沖去,直到生命最後一刻。
為瞭徹底殲滅我軍,蘇軍除瞭投擲炮彈,還投擲瞭汽油彈,很多戰士被燒成瞭焦炭。最後整個連隊38人全軍覆沒,無一人生還。
因為沒有人回來報信,以至於當時軍區根本不知道具體發生瞭什麼情況。
等到我軍的一個團攜帶重武器從60公裡以外趕到時,看到的隻是一具具血肉模糊,燒成焦炭的屍體。
在鐵列克提戰勝我軍之後,蘇軍並沒有進行更大規模的入侵,而是就此揚長而去,回到瞭蘇聯境內。
事情發生後,參與鐵列克提戰鬥的蘇軍人員被授予“列寧勛章”“紅旗勛章”等獎勵,並被蘇聯報紙、電視大加渲染,蘇聯認為自己的這一次軍事行動,算是挽回瞭珍寶島的“面子”。
4在鐵列克提沖突爆發後,我國政府當即便對蘇聯發出瞭強烈抗議。
1969年,在參加越南悼念胡志明的過程中,主持我國外交工作的周總理和當時的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柯西金獲得瞭接觸,周總理很是氣憤地說:“就是在你們蘇聯的地圖上,鐵列克提也是中國的領土,我們之間並沒有宣戰,你們為什麼要用坦克包圍我們的巡邏隊,還俘虜我們的戰士不放人?”
在鐵的事實和周總理氣憤的指責下,柯西金等蘇聯外交官員百口難辨。
而在鐵列克提沖突中的袁國孝是唯一活下來的人,當時他並沒有死,尚存一口氣,之後被蘇軍帶走瞭。在被俘虜的那一年,袁國孝隻有17歲,還是個年輕的“娃娃兵”。在自己的戰友們打掃戰場時,他們並不知道袁國孝被敵軍俘虜,而是以為他犧牲瞭,為此還傷心地為他立下瞭一座墓碑。而在袁國孝從蘇聯回國後,他的戰友和傢人們又驚又喜,於是袁國孝便在後來有瞭“活烈士”的稱號。
此事件後,我軍吸取瞭教訓,也加強瞭防范,可是鐵克列提的主權問題一直拖到瞭幾十年後才解決。
1991年,蘇聯解體之後,鐵克列提成瞭哈薩克斯坦的領土。
1994年我國開始與哈薩克斯坦就邊境問題進行談判,就鐵列克提的主權問題進行交涉。
經過五年的談判和交涉,由於我國態度強硬,1999年11月下旬,哈薩克斯坦終於與我國簽訂瞭《中哈關於兩國邊界問題獲得全面解決的聯合公報》,鐵列克提的問題得到徹底解決。
鐵列克提,在離開祖國三十年後,終於回到瞭祖國的懷抱。

鐵列克提邊境沖突雖然距今已經過去多年,但是我國從未忘卻那些為瞭保護國傢邊疆安寧的解放軍戰士。
2008年,負責鐵列克提地區防務的新疆軍區正式將“忠勇山”作為新疆695.5無名高地的名字,並且樹立瞭一座“忠勇烈士紀念碑”,來緬懷昔日犧牲在這裡的戰士。

最後再來說一下龍書金。
當年鐵列克提之戰發生半個月後,為瞭弄清事件真相,中央軍委調查組來到烏魯木齊。先後就決策責任問題調查瞭軍區司令員以下近百人,最後認為司令員龍金書對這起事件要負主要責任。
但龍書金曾任第四野戰軍四十三軍軍長等職,是101的得力部下,有101這個靠山,當時他並沒有受到處理。
不過,1971年9.13事件後,101叛逃,龍書金自然受到瞭嚴肅處理。
1983年,龍書金離休,並享受大軍區副職待遇。2003年4月龍書金逝世,享年93歲。最後算是頤養天年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