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企業豁出去瞭?隻要給稀土,中國的任何要求,他們都願意去做

當中國開始按照國際慣例對稀土進行管制,一場始料未及的震動席卷瞭全球工業體系的神經,昔日可能被忽略的稀土元素,瞬間升級為關乎生產線命門的重要戰略物資。

自6月以來,中國稀土供應的收緊讓西方國傢叫苦不迭,西方企業的態度也發生瞭巨大的轉變,抱怨歸抱怨,行動卻很誠實,不少企業都表示,隻要中國願意提供稀土,無論中方提出怎樣的管理要求,他們都願意配合。真是豁出去瞭!

中國亮出“稀土王牌”

4月初,特朗普政府祭出關稅大棒,宣佈對全球征收所謂的“對等關稅”,對中國產品稅率最高一度飆至145%。對此,中國的反擊精準而有力,除關稅反制外,同步對釤、釓、鋱等七類關鍵中重稀土實施出口管制。

中國在全球關鍵礦產供應鏈中的主導地位,特別是稀土領域,是其反制力量的堅實根基。

面對美國的關稅施壓,中國順勢亮出這張王牌,不僅有效反制瞭美方壓力,更向全球傳遞出清晰而有力的信號,配合美國對華強硬立場,將面臨切實的、難以回避的產業代價與供應鏈風險。

為實現對稀土資源的有效戰略管控,中國迅速構建瞭出口許可制度,並於6月4日正式上線瞭覆蓋全產業鏈的稀土產品信息追蹤系統,強制要求企業提交詳盡的交易數據及終端客戶信息。

此系統旨在實現從礦山開采到最終出口的全流程透明化監管,精準打擊走私與非法活動,大幅提升瞭管制措施的可執行性和威懾力。

國際分析普遍認為,這一系列動作標志著中國的稀土管制已超越臨時的戰術反制,正穩步邁向制度化、常態化的新階段。

出口許可體系的建立與先進追蹤系統的強制推行,是中國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系統性戰略管理能力的關鍵步驟,意味著中國正從被動應對國際壓力,轉向主動構建一套基於規則、覆蓋全鏈條的長期資源管控機制。

西方產業陣腳大亂

中國稀土管制的蝴蝶效應迅速席卷全球產業鏈,首當其沖的是高度依賴稀土永磁材料的汽車制造業。

從雨刮器電機到精密剎車傳感器,現代汽車離不開稀土磁體,即便如大眾供應商獲得零星許可,對於龐大的生產需求而言無異於杯水車薪,不少西方車企都很有可能面臨生產延誤甚至中斷的風險,這種結構性短缺正迫使多傢西方車企制定應急預案。

由於稀土的軍民兩用性質,稀土斷供危機正由汽車業快速外溢,印度電動車企的生產計劃被打亂,日本精密電子制造商的關鍵元件供應亮起紅燈,歐洲半導體工廠的擴產步伐被迫放緩。

據路透社報道,各國官員和企業高管正緊急尋找替代方案,外交渠道與行業代表團正密集行動,試圖遊說中方加快審批流程,為脆弱的供應鏈爭取喘息時間,若不能在今年夏末前緩解供應壓力,西方國傢多個關鍵產業可能陷入實質性停滯。

最嚴峻的挑戰出現在美國軍工領域,據內部評估,主要軍工企業的稀土庫存僅能支撐約三個月,這個曾自信能掌控全球產業鏈的國傢,如今在關鍵礦產“斷供”的陰影下,暴露瞭西方在關鍵礦產供應鏈上的脆弱性,以及其過度依賴單一來源的戰略風險。

企業的艱難妥協

面對庫存告急與停產威脅,西方企業的態度正經歷著現實而矛盾的轉變。一方面,企業迫切渴望獲得中國的稀土供應以維持生產,另一方面又對中方嚴格的出口審批要求滿腹牢騷,尤其擔憂提交“敏感”商業信息可能導致數據濫用或商業秘密泄露。

中國商務部依法要求提交的生產流程、終端用戶信息乃至客戶名單等詳盡資料,被部分企業視為涉及商業核心機密,擔憂可能導致數據濫用或商業秘密泄露。

但現實壓力很快蓋過瞭顧慮,更多企業在生存壓力下選擇瞭務實合作,主動適應中方的監管要求。

這種妥協正在成為行業常態,據業內反饋,不少西方企業已形成明確共識,在當前供應危機下,滿足中國監管要求已成為獲取戰略資源的必要前提,甚至有不少西方企業表示

“隻要能獲取供應,企業願意去做中國要求的任何事情。”

中國的其他後手

中國的戰略後手遠比外界想象的更為豐富,在稀土之外,中國已在多個前沿科技領域構築瞭難以逾越的護城河。

從決定電機性能的超強磁體,到影響設備能效的尖端晶體管,從驅動電動革命的高性能電池,到支撐智能設備的新一代芯片與基礎軟件,這些技術突破已經通過中國特有的產業協同模式深度咬合。

尤其在新能源汽車、自動駕駛、無人機等新興領域,中國構建瞭從原材料研發、核心部件制造到終端產品落地的全鏈條生態體系,將半導體工藝、電池創新與人工智能算法有機融合,形成自我強化的技術閉環。

中國的出口管制策略在稀土領域驗證有效性後,完全具備向更廣泛關鍵商品領域復制的潛力,鈦、鎂、輕稀土等材料,未來都可能成為中方應對美方芯片等高科技領域進一步封鎖的反制選項。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反復強調,對具有明顯軍民兩用屬性的物項實施出口管制,是國際社會的通行規則。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會在充分考慮各國合理需求基礎上,依法依規進行審查,持續促進合規貿易。

稀土博弈隻是序幕,中國在關鍵礦產和高科技領域的系統性優勢,正迫使西方企業做出艱難抉擇,是固守過去的傲慢與猜疑,還是放下身段實現貿易雙方的合作共贏。

中國手握的遠不止一張稀土王牌,西方企業的“豁出去”,與其說是無奈妥協,不如說是在新現實下的生存智慧。

主要信源

“大多數西方公司都說:隻要能買到稀土,中國讓我們幹啥都行”——觀察者網2025-06-12

“稀土賣給誰瞭?中方引入追蹤系統”——觀察者網2025-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