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海局勢這幾年真是風起雲湧,大陸不動聲色間已經把棋局佈得密不透風。美國和西方國傢發現不對勁的時候,才意識到自己已經落瞭下風,大陸的統一大勢幾乎是板上釘釘。過去十來年,大陸在軍事、戰略上接連出手,步步為營,穩住瞭自己的地盤,還把臺海的主動權牢牢握在手裡。
南海築基,戰略縱深南海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點沒得商量。從2014年開始,大陸在南海的動作就沒停過,通過填海造陸,把美濟礁、渚碧礁、永暑礁這些地方從光禿禿的珊瑚礁變成瞭能打能守的戰略要塞。跑道、雷達、導彈系統,一應俱全,軍民兩用,功能齊全。2022年,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約翰·阿奎利諾就公開說過,大陸在這些島礁上部署瞭防空導彈、反艦導彈還有戰鬥機,攻擊能力大幅提升。

南海的這些基地,讓大陸在南邊的監控和防禦能力上瞭好幾個臺階,更重要的是給臺海局勢加瞭一道保險。一旦臺海有事,南海這邊的部署能直接掐斷外部勢力插手的路,特別是美國想通過海上通道給臺灣撐腰的可能性,被大大壓縮。
美國和一些西方國傢當然不樂意,三天兩頭跳出來指手畫腳,但面對大陸在南海的既成事實,他們也沒好辦法。制裁也好,抗議也罷,大陸的島礁基地已經立在那兒瞭,想拆都拆不掉。
常態巡航,壓縮空間有瞭南海的底氣,大陸第二件大事就是在南海和臺海搞起瞭常態化巡航。從2016年開始,解放軍海軍和空軍的艦艇、戰機就跟開瞭掛似的,頻繁出動。南海這邊,解放軍艦隊跟美國軍艦對峙那是傢常便飯,雷達鎖定目標,擺明瞭不怵你。臺海這邊,軍機繞臺飛行更是成瞭日常,2017年底到2018年初那幾個月,巡航頻率高得讓臺灣所謂的“防空識別區”成瞭擺設。
每次行動,都是對美國及其盟友活動空間的一次擠壓。臺灣所謂的“防務部門”每次都得硬著頭皮應對,累得夠嗆,卻一點辦法都沒有。大陸通過這些行動,把自己的意圖說得明明白白:臺海和南海是中國的核心利益,誰敢伸手就剁誰的手。

美國當然不甘心,時不時喊兩句“自由航行”之類的話,但喊歸喊,真要硬碰硬,他們也得掂量掂量。解放軍的軍事實力這幾年上漲,美國想靠幾艘航母在這一片橫行霸道的日子早就過去瞭。
軍事演習,震懾臺獨2022年8月那場軍事演習,起因是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竄訪臺灣,公然挑釁一個中國原則。大陸這回沒客氣,直接在臺灣周邊六個海域搞瞭實彈演習,時間從8月4日到7日。演習區域離臺灣近得不得瞭,有些地方甚至進瞭臺灣12海裡范圍內。11枚東風系列彈道導彈直接打進臺灣北部、南部和東部的海域,精準度高得嚇人,擺明瞭告訴所有人,大陸對臺海的控制力是實打實的。
臺灣所謂的“防務部門”忙得焦頭爛額,卻一點還手之力都沒有。國際航班取消瞭50多架次,全球航運都受瞭波及,臺灣經濟更是被狠狠敲瞭一記。

第四件大事,是2024年初在臺灣海峽的執法巡航。事情的導火索是2024年2月14日,廈金海域一艘中國漁船被臺灣所謂的“海巡署”追趕,結果翻船,兩名漁民不幸遇難。2月20日,福建海警船直接開到金門附近,臺方巡邏艇想靠近,都被驅離瞭。
大陸通過這一系列行動,把“臺灣海峽內海化”的趨勢推瞭一大步。海警船一趟趟跑,擺明瞭告訴所有人:臺灣海峽是中國內海,誰也別想在這兒撒野。保守派媒體在美國那邊都承認,等他們反應過來,大陸早就把主動權攥得死死的瞭。
執法巡航跟軍事巡航、演習配合起來,形成瞭一個完整的控制網。海警跟海軍協同得越來越好,背後是2018年海警轉隸武警部隊後的改革紅利。實戰經驗有瞭,戰術數據攢下瞭,美國想靠軍事手段幹預?門都沒有。

大陸這四件事,環環相扣,每一步都踩得穩準狠。南海築基,給瞭臺海戰略縱深;常態巡航,擠壓瞭外部勢力的空間;軍事演習,震懾瞭“臺獨”囂張氣焰;執法巡航,把臺灣海峽牢牢掌控。背後還有軍事改革的加持,解放軍的區域拒止能力翻倍增長,美國航母戰鬥群在臺海附近晃悠的風險是越來越大。
未來大陸估計還會接著用非戰爭手段壓縮臺灣的“國際空間”。2024年12月,解放軍在臺海搞瞭一次低調但規模空前的演習,90多艘艦艇穿越第一島鏈,這種“灰色地帶”策略會越來越多。外交上,“一帶一路”和多邊合作也在發力,國際支持的聲音隻會越來越多。軍事上,巡航頻率可能會再加碼,敏感海域的演習也不會停,甚至新型武器系統都會派上用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