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孤註一擲下死手,伊朗反擊能力有限,俄或被卷入中東?

各位朋友,大傢好。

北京時間今天(6月13日)上午,以色列突然對伊朗發動襲擊,不僅三管齊下,還是一次核武裝襲擊,至少一個以上的伊朗重要核設施被襲擊,並受到重創。

與此同時,兩位伊朗高級軍事領導人,以及六名伊朗核科學傢也被暗殺,而遭到暗殺的兩位高級軍事領導人中,一位是伊斯蘭革命衛隊總司令,另一位則是伊朗武裝部隊總參謀長。

至截稿前,此次襲擊事件仍在進一步發酵,與此同時,伊朗對以色列的報復行動已經開始。根據我們得到的最新消息,伊朗已經出動瞭至少超100架無人機對以色列進行襲擊。

接下來,我將重點就此次事件的來龍去脈,尤其對未來走向進行分析和前瞻。

所謂走向,就是此次事件到底會演變成一次有限度的軍事行動,還是會升級為在以色列、伊朗以及中東地區,乃至全球地緣戰略中的進一步緊張局勢。

01

首先,來龍去脈。

眾所周知,以色列與伊朗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特別是在2023年10月7日,哈馬斯對以色列發動瞭那場令摩薩德蒙羞的軍事行動後,以色列就始終將伊朗視為中東地區所有反以色列聯盟的共主,包括胡塞武裝、敘利亞以及哈馬斯等等等。

以色列堅信,隻有削弱伊朗,才能實現真正的國傢安全。

當然,這也和以色列內部以內塔尼亞胡為代表的強硬派立場有關,他們一方面堅持強硬立場,另一方面也試圖借此轉移國內矛盾。

當然,在過去幾個月裡,伊朗也對以色列發動瞭不同程度的襲擊。但從過去幾年的情況來看,不說進攻以色列,伊朗連摧毀以色列打擊的能力都相當有限。

不提遠的,就說近的。2020年1月3日,當時新冠疫情還未全面爆發,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前總司令蘇萊曼尼將軍在伊拉克國際機場,被美國總統特朗普親自下令定點清除。

對此,伊朗一度非常憤怒,揚言要讓美軍在中東地區“血流成河”,但結果卻是不瞭瞭之,甚至某種程度上,多虧新冠疫情突然爆發,伊朗的報復行動才能“名正言順”地推遲。

坦率地講,伊朗內部已經被嚴重削弱瞭。

所以,我們看到伊朗核科學傢在自己首都德黑蘭的郊外接連遭到暗殺,這說明以色列情報機構在伊朗內部的滲透,已到瞭非常嚴重的程度。

我想在這次以色列對伊朗的襲擊中,摩薩德同樣“功不可沒”。

盡管在2023年10月的哈馬斯襲擊中,摩薩德的表現嚴重失職且丟臉,但其在伊朗內部的情報工作,應該執行得相當出色。從這次對六名伊朗核科學傢和兩位伊朗高級軍官的定點清除中,可見一斑。

但和俄羅斯一樣,伊朗畢竟是一個大國,即使再被削弱,也不可能被徹底消滅,這就是大國的實力,或者說魅力。

所以以色列的想法就是,能把伊朗削弱多少就削弱多少,直到伊朗無法對以色列構成實際威脅。

02

那麼這個程度到底在哪?

坦率地講,我個人認為以色列沒有能力完全定點清除伊朗的核設施,其最多做到讓伊朗無法直接對以色列發動軍事進攻,同時讓伊朗沒有足夠實力來支持胡塞武裝、哈馬斯和敘利亞等,也就是被以色列稱之為反以色列聯盟的勢力,以換取以色列帶所謂脆弱的國傢安全,並幫助內塔尼亞胡集團贏取內部的民心。

這到底能不能做到?另當別論。但內塔尼亞胡集團為瞭達到這個目的,可能會持續不斷地對伊朗發動攻擊,而伊朗充其量隻會進行有限度的反撲。

一方面,伊朗的反撲對以色列造成實際打擊,程度其實相當有限;另一方面,美國此次對於以色列的行動,反應既正常又出乎意料,無論特朗普還是魯比奧,都表態反對。

因為本周末,美國和伊朗就將舉行和平會晤,就美伊核協議舉行正式會談。

盡管之前特朗普一直表示不喜歡伊朗,但最近他一直在嘗試通過外交途徑解決伊朗的核問題,伊朗也願意與特朗普進行這種外交上的互動。

因此,無論是過去規模較小的軍事行動,還是這一次的突然襲擊,美國都選擇置身事外。

美國表示,它對此事並不知情,也未進行幹預。

特朗普在接受新聞采訪時提到,直到以色列發動的幾分鐘前,他們才得知這一消息,並且明確表示,美國當前的任務是保護其軍隊免受這場沖突的波及,同時保護中東地區的美國公民不受影響。

在其他國傢的反應中,日本嚴厲譴責瞭以色列的襲擊行為,聯合國發表聲明表示譴責,歐盟也明確表達瞭對該行徑的不支持。可以說,以色列此次行動是相當孤立的。

但以色列之所以是以色列,正是因為其擁有猶太人堅韌不拔的民族性格。因此,我認為這次襲擊伊朗,內塔尼亞胡是孤註一擲瞭。

那麼伊朗的報復呢?顯然,伊朗也心知肚明,其內部已被以色列全面滲透,但是象征性的報復還是必要的,至少對內要有所交代。

並且他們也清楚這樣的行動無法對以色列造成重大打擊,但還是要做出一些表態。如此一來一往,雙方實際上心照不宣。

然而,在這種心照不宣之下,伊以雙方局勢的升級以及後續的相互打擊,我認為,還會持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例如,2023年10月7日,哈馬斯突然對以色列發動軍事襲擊,導致以色列軍隊、政府和情報機構顏面掃地,至今這一事件尚未得到妥善解決。因此,伊朗也不會輕易罷息,盡管其反擊能力有限。

所以,在接下來的半年、一年,甚至一年半的時間裡,我預期以色列與伊朗之間將形成一種中低烈度的緊張對抗局勢,使中東地區的局勢變得極不穩定,充滿瞭動蕩和風險。

這無疑會對國際油價、黃金以及其他大宗商品產生影響。因此,無論是企業還是財富階層,如果此刻您正在關註這些動態,歡迎大傢在評論區共同探討。

今晚,我和我的團隊將進行一場專門針對私域的直播,集中分析這個問題,希望為你們提供一些幫助。

當前,中東的局勢可謂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所謂的一波未平,指的是剛剛提到的2023年10月份哈以沖突。

坦率地說,哈以沖突至今未能得到解決。以色列現在是想通過襲擊伊朗的核設施,來徹底解決該問題,但實際上這根本無法解決哈以問題。

那麼目前全世界有三場沖突,兩場集中於中東地區,一個哈以之間的沖突、一個伊以之間沖突,另一場則是持續已久的俄烏沖突。

如果是在以往拜登政府時期,現在的沖突可能會讓他應接不暇,但現在,特朗普政府明顯是希望在這些沖突中保持中立。

而俄羅斯顯然已介入其中,一個是俄烏沖突,另一個,俄羅斯與伊朗之間關系非常好。

今天以色列襲擊伊朗,俄羅斯媒體的報道與歐盟及其他西方國傢的報道相比,語氣截然不同。因此,俄羅斯現在可能或直接或間接地卷入兩場沖突。

那麼,國際經濟領域中,包括油價和黃金在內的大宗商品市場顯然會受到長期波動影響。而中國經濟,包括我們好不容易改善的外交處境,現在到底是遇到風險,還是在我們的努力下,將迎來一個新的戰略轉折的機遇期?

有關這個問題,今天晚上歡迎大傢進入我的直播間,我們一起來討論這個問題。

#伊朗還有報復以色列的能力嗎##專傢:德黑蘭的表態很不尋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