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2月23日的上海證券交易所,屏幕上那個代號“327”的數字,在最後7分47秒突然崩盤。萬國證券拋出1056萬口空單,價格瞬間跳水3.88元。
所有人都沒料到,一個下午的交易,能讓一個市場停擺18年。
327國債事件留下的,不止是一份歷史記錄,更是對整個中國金融制度的深層拷問。那天,一鍵成空,牽出的是杠桿、監管、制度與人性的博弈。
“151.30元的幻覺”:8分鐘撕裂中國資本市場的底線1995年2月23日下午16:22,上海證券交易所大廳,電子屏上“327合約”報價還是151.30元。這是一個對3年期國庫券的期貨合約,編號327。
發行時間為1992年,到期時間是1995年6月,總額240億元。這是國債期貨市場的主力品種,也是最活躍的戰場。

空方代表萬國證券,總經理管金生堅持認為保值貼補率不會上調,堅定做空。對面是中國經濟開發信托投資公司,他們與部分持多頭倉位的機構判斷貼補將提高,押註價格將漲。整個市場陷入博弈膠著。
當天下午最後階段,局勢驟變。原本站在空頭陣營的遼國發突然調頭做多,帶動價格從148元一路拉升至151.98元。
151.98元這個數字意味著,如果按此價結算,萬國證券賬面虧損將超過60億元。一個金融機構的生死被鎖定在不到10分鐘裡。
16:22:13,管金生決斷。通過系統權限,萬國證券拋出1056萬口空單,占當日總成交量的70%。這個操作極為異常,遠遠超出資金所能支持的交易額度,等於是“透支拋單”,屬於典型違規。

成交完成後,價格被迅速打壓至147.4元,僅7分47秒內下跌3.88元。如果以147.4元作為收盤價,市場將出現系統性爆倉。多方損失慘重,部分機構甚至已陷入技術性違約。
上海證券交易所當晚發佈緊急通告,宣佈取消16:22:13 之後所有交易,收盤價恢復為151.3元。這一決定挽救瞭市場的基本秩序,也為管金生帶來16億元的實際虧損,避免瞭市場系統性崩潰。
隨後,管金生辭去萬國證券總經理職務,並於同年4月被逮捕。萬國證券資金鏈斷裂,幾乎走向破產邊緣。此後,《證券法》立法進程大幅提速,監管層開始重新審視金融市場的所有交易制度。

這8分鐘引爆的不隻是市場機制的短板,更讓人看清瞭規則面前,資本沖動可以打破一切界限。但問題並非起於那一拋,而是早在制度縫隙中埋下瞭火種。
“2.5%的賭博”:為什麼一份合約能撬動一個證券帝國?327合約並不復雜。它對應的國債是1992年發行的三年期固定利率國債,名義利率9%,可獲得財政部“保值貼補”。正是這個“貼補”機制,引發瞭一場賭註。
1993年財政部調整政策,宣佈保值貼補隨物價指數波動浮動結算。這意味著國債的最終收益會因為政策調整而產生不確定性。

到瞭1995年,關於是否提高貼補率的傳聞四起。多頭認為貼補會上調,債券價格應漲;空頭判斷貼補不變,價格應跌。
制度的軟肋暴露在交易制度上。首先是保證金比例僅為2.5%。這個數字意味著,一塊錢隻需繳2.5分錢的保證金,就可以撬動40倍的交易杠桿。
其次是缺乏漲跌停板制度,價格波動完全無約束。再者,交易系統沒有實時風控機制,超量下單幾乎暢通無阻。
國債期貨成為“投機聖地”。1994年,股票市場因政策收緊一度冰封,商品期貨萎縮,資金開始蜂擁進入國債期貨市場。

日均成交量從1992年的1萬口猛增到1994年的百萬口級別,327合約交易量占全國國債期貨的80%以上,市場高度集中,極易操縱。
管金生及其萬國團隊賭的是財政部不會臨時提高貼補,賭的是價格會因政策穩定而維持低位。可問題是,他賭的不是概率,而是制度漏洞。在高杠桿、低監管、高集中度的市場裡,一次誤判就足以引發系統崩盤。
327事件不是一場意外,是制度性失誤和人性博弈的必然交叉口。而當日那個交易指令,不過是壓垮系統的最後一顆按鈕。
“18年的空白”:一個7分鐘事件是如何寫成金融改革教科書的?327事件發生後,監管震蕩迅速擴散。1995年5月,中國證監會發佈通知,全面暫停國債期貨交易。
隨後幾年,金融市場中關於金融衍生品的研究、試點、開發幾乎陷入停滯。一個完整市場的斷點,就此延續瞭18年。
萬國證券與申銀證券合並為“申萬”,曾經的主角退場。管金生被判處有期徒刑12年,1996年正式服刑。上交所總經理尉文淵於1995年9月引咎辭職,留下“327是我一生最痛的記憶”的話。

327之後,監管體系開始逐步構建。1997年設立國務院證券委員會,1998年施行第一部《證券法》。核心詞匯是兩個字:防范。
“風險防范”成為金融監管最高原則,金融產品創新全面被套上“安全帶”。直到2006年,金融期貨交易所籌備啟動;2013年,國債期貨終於在中金所重新掛牌,第一批產品是五年期國債期貨。
但即便重啟,327的陰影仍然籠罩制度設計。新國債期貨采取高保證金、限倉、漲跌停、風控門檻等多重機制,力圖堵住歷史上每一個可能被利用的漏洞。

今天再回看327,不是為瞭復盤某個個體的成敗,而是為瞭確認一個事實:制度,是金融市場最硬的護欄。那個7分47秒的操作,改變的不是交易所的一天,而是一個國傢資本市場整整18年的路徑。
參考資料:知識拓展 | 327國債事件——中國金融市場的沉重一課.長科經營.2025-05-10.
李迅雷專欄 | 追憶327事件:30年前那段驚心動魄的“資產荒”.市場資訊.2025-03-12.
327國債事件.百度百科.
“這是中國大陸證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上海三聯書店.2020-02-26.
尉文淵:那時我還是個“股盲”.新民周刊.2008-12-24.
管金生.百度百科.
國債期貨為何時隔18年後重啟?.中國金融信息網.2013-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