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蘿卜頭”遺骸出土,緊握一物不肯松手,在場者瞬間淚崩!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少年兒童們,每天在窗明幾凈的教室中,學習文化知識。然而,大傢應該很難想象,曾經有這樣一個小朋友,從襁褓之中就入獄。直到生命結束也沒有迎來自由。

當人們找到他和他爸爸媽媽的遺體時,發現,不滿9歲的他,手中緊緊握住一支斷成兩截的鉛筆。這令在場的人們,不禁瞬間淚崩。

他就是新中國認定的年齡最小的一位烈士——宋振中,他還有一個令人耳熟能詳的名字——小蘿卜頭。

投身革命積極抗日救亡,中圈套與妻兒深陷囹圄

在電影《烈火中永生》裡,在渣滓洞和白公館中,關押著一名年幼的孩子。當他打開火柴盒,放飛蝴蝶時,那清澈的眼睛,讓無數觀眾動容。

電影中這個角色的原型,就是“小蘿卜頭”宋振中。為什麼“小蘿卜頭”這麼小,就成瞭囚犯呢?

這還得要從他的爸爸媽媽說起。

“小蘿卜頭”的爸爸,叫宋綺雲。是江蘇邳州人。在1925年,宋綺雲從江蘇省立第六師范學校畢業。

和當時大多數熱血青年一樣,宋綺雲心懷救國的夢想,因此在1926年11越,離開傢鄉,投筆從戎。

年輕的宋綺雲考進瞭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武漢分校,這就是大名鼎鼎的黃埔軍校第六期。在學校中,宋綺雲接受瞭共產主義的進步思想,加入瞭中國共產黨。

接著,就被編入中央獨立師,參加瞭葉挺指揮的討伐夏鬥寅叛軍和追擊楊森部隊的戰鬥。當時,還正處於國共第一次合作的時期。因此,宋綺雲又以個人身份成為一名國民黨的黨員。來到縣警備大隊任第一中隊隊長,開始利用這一特殊身份進行黨的地下工作。

1927年,蔣介石發動瞭四一二反革命,很多共產黨員遭到瞭逮捕和屠殺。宋綺雲接到組織的安排,被派往南京從事地下工作,並籌建瞭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中共南京地下黨的第一個小組——清涼山小組。

1928年春,宋綺雲又受黨的指派返回邳縣,也就是在這一年,他和中共邳縣縣委委員兼婦女會會長徐林俠結為瞭革命伴侶。

在1929年12月,宋綺雲按照黨組織的派遣,來到河南南陽的楊虎城部隊工作。1931年夏,又出任十七路軍機關報《西北文化日報》副社長兼總編輯。

1935年10月,中央軍委留滬辦事處派人與宋綺雲取得聯系,建立瞭中共西北特別支部,宋綺雲任特支委員,主要負責做楊虎城將軍和十七路軍的工作。

1936年12月,張學良、楊虎城為逼迫蔣介石“停止剿共,改組政府,出兵抗日”,發動舉世聞名的西安事變。

西安事變發生之後,宋綺雲參加草擬瞭張、楊抗日救國八項主張和給全國各地通電等文件,並連夜印發《號外》,在西安城中免費發放。

而且,宋綺雲還連續在《西北文化日報》上連續發表評論和文章。他通過報紙,向全國人民全面介紹,此次事變的起因、經過。

同時,還在文章中,引導大傢積極評價事變的實質和意義,廣泛宣傳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

西安事變後,宋綺雲接管中央社陜西分社、廣播電臺、《西安日報》等宣傳輿論工具,積極營救被國民黨特務機關關押的政治犯,繼續推動抗日救亡運動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發展。

1938年初,宋綺雲被黨組織派往國共合作的河北省臨時政府,任政治處副處長兼組織科長,負責與八路軍總部的聯絡工作。

由於宋綺雲長時間在楊虎城將軍身邊,進行抗日宣傳,並推動抗日救亡工作。這讓國民黨特務對他早就恨之入骨。

正當全國抗戰進入到如火如荼的時候,國民黨對很多抗日人士伸出瞭魔爪。就在1941年底,宋綺雲、徐林俠和他們僅僅8個月大的小兒子宋振中,接到一封緊急電報,讓他們回陜西探親。

宋綺雲夫婦不知這是一個圈套,結果一到陜西,就遭到國民黨軍統特務逮捕,被關押在西安胡宗南司令部。

獄中艱難成長,心懷對自由的憧憬努力學習

就這樣,襁褓之中的宋振中,就跟爸爸媽媽一起成為瞭“政治犯”。當時,宋綺雲與妻兒分別被關押在不同的牢房。所以,“小蘿卜頭”宋振中,從小就沒有見到過爸爸。

惡劣的牢房環境,加上發黴腐敗的食物,這一切都讓宋振中無法健康成長。在監獄中一天天長大的宋振中,要比同齡人矮小得多。

他不光面黃肌瘦,而且因為個子太瘦小,顯得腦袋特別大。於是一同關押的獄友們,就開始用“小蘿卜頭”來稱呼他。

“小蘿卜頭”幾乎整個人生都是在監獄中度過的。根據後來整理出來的回憶和記錄。“小蘿卜頭”這一生中,隻出過監獄一次。隻見過一次監獄外的世界。

當時還是因為,媽媽徐林俠得瞭重病。獄方不得已用轎子抬她出去看病,為瞭沿途照顧方便,便讓“小蘿卜頭”也一塊跟著出瞭監獄。

第一次走出監獄,“小蘿卜頭”見到外面的世界好奇極瞭。在這一天,他看見瞭經常聽到大人們說的公路、大樹、商店。更讓他興奮的是,還有很多跟他年紀相仿的孩子。

當轎子走到磁器口公路邊,正好看見有一傢人正在操辦白事。“小蘿卜頭”看見路邊擺放著一口漆黑的棺材。

“小蘿卜頭”從來沒有見過這種東西,於是就很好奇地問媽媽:“媽媽你看,這是什麼東西?”媽媽徐林俠看瞭一眼,苦笑地對他說:“那叫棺材,人進去就徹底自由瞭。”

從來沒有擁有過自幼的“小蘿卜頭”,對“自由”這兩個字可謂期盼已久。於是,他便把說的話牢牢地記在瞭心裡。

到瞭第二天早上,他去讀書學習路過其他人牢房的時候,就非常神秘地對他們說:“媽媽說隻要進棺材就能自由瞭,你們想想辦法,去找找。”

當時獄中的很多人都聽見瞭“小蘿卜頭”的問題,都非常心酸,有難過。這些獄友們,都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小蘿卜頭”天真的話語。但是他們也不願打破“小蘿卜頭”唯一的企盼和夢想。

在監獄中,爸爸媽媽和獄友們,為“小蘿卜頭”爭取到瞭學習的機會。沒有筆,爸爸宋綺雲用樹枝在地上磨尖瞭當筆。沒有墨,媽媽把破佈和棉花燒成灰放在小碗裡,然後兌上水當墨水。

監獄的叔叔、阿姨省出一張張草紙為他做瞭幾個練習本。

盡管沒有課本,也沒有黑板和講臺,更別提教室和課桌,隻有一個老師,一個學生,旁邊還有一個特務。給“小蘿卜頭”講課的是黃顯聲將軍。

黃顯聲將軍給他講地理,告訴他中國有多大;說歷史,講歷史英雄人物故事;教他畫圖畫、寫字;教他怎樣學習做人;還教他俄語。格外認真刻苦。

“小蘿卜頭”非常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總是全神貫註的聽,憑記憶把黃伯伯講的記下來。

回到牢房,就用黃泥粉筆或石頭在地上練習寫字。每天睡覺前,他總要躺在床上默默背誦當天學的課文,早上早早起床站在鐵窗下學俄語發音。

黃顯聲送瞭一支紅藍鉛筆給他,作為對他勤奮學習的獎勵。正是這支普普通通的鉛筆,成為瞭“小蘿卜頭”最寶貴的東西。他平時都舍不得用,此時的他堅信著自己有一天能夠看見他心中向往的自由和光明。

機智勇敢幫助獄友傳遞消息,是新中國認定最小的烈士

事實上,當時在渣滓洞白公館中關押的,還有一些小孩比“小蘿卜頭”更年幼。但是,這些小孩都並不沒有被追認為烈士。新中國成立以後,之所以追認“小蘿卜頭”為烈士,是因為他參與到獄中的鬥爭中。

在獄中,“小蘿卜頭”因為可以上課,所以常常利用上課返回的間隙,為獄友們傳遞信息。

就這樣,“小蘿卜頭”成為瞭監獄中最小的情報員。他是監獄中僅有的,能夠自由走動的人。“小蘿卜頭”也就聰明伶俐的他幫助不少的獄友們死裡逃生、化險為夷。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就在全國解放的曙光已經在眼前的時候。“小蘿卜頭”和爸爸媽媽,以及獄中的很多人,都永遠倒在瞭黎明之前。

1949年8月25日,自知無力回天的蔣介石,下達瞭分批處決“政治犯”的密令。

1949年9月6日的夜晚,距離新中國成立隻有二十多天的時候。已經知道自己即將敗亡的國民黨特務,更加窮兇極惡地向獄中的人們舉起瞭屠刀。

正是在這一天,楊虎城將軍被特務殘忍地殺害。“小蘿卜頭”的父母自然沒有逃過這一劫。他們被特務騙到重慶戴公祠,將其秘密殺害。

在生命垂危之際,宋綺雲夫婦懇求特務放過孩子,但話音未完,夫妻二人就倒在瞭冰冷的槍口之下。

但是,雙手沾滿鮮血的國民黨特務,已經泯滅瞭人性。當“小蘿卜頭”被敵人那萬惡的雙手掐住脖子時,還在拼盡全力想要擺脫掙紮。而冰冷的刺刀卻在此時,刺穿瞭他那稚嫩的胸膛。

“小蘿卜頭”永遠閉上瞭眼睛,他再也不能看到自由的生活。而此時的他還隻是一個九歲的孩子,沒來得及看到外面的世界就犧牲在瞭敵人的刺刀下。手中,還握住那支黃顯聲將軍送他的鉛筆。

後來為瞭毀滅證據,敵人們在此地鋪滿瞭水泥,仿佛不會有人發現這一切。

直到建國以後,他們的遺體才得以尋找並挖出,重新安葬,而當所有人看到“小蘿卜頭”的手裡還緊緊地攥著那已經被削得很短很短的,鉛筆的時候。不禁潸然淚下。

1950年1月隨楊虎城將軍的靈柩一道送至陜西安葬於長安縣陵園。“小蘿卜頭”宋振中被評為烈士,成為為新中國建立犧牲的最小的烈士。

值得欣慰的是,宋綺雲夫婦除瞭“小蘿卜頭”,還有其它六個孩子。這些孩子們一直在在黨組織的關懷照顧下,幸福地生活著。

2003年,為瞭紀念“小蘿卜頭”,當地政府在宋綺雲的出生地八路鎮,動工籌建小蘿卜頭紀念館。紀念館中,展示著宋綺雲夫婦和“小蘿卜頭”一傢三口的故事,2005年紀念館建成開放,我們可以在這裡看到“小蘿卜頭”短短一生中,那些令人震撼難忘的事跡。

參考資料

1.

http://www.jsdsw.org.cn/web/detail/detail.html?id=2535

2.

http://www.chinamartyrs.gov.cn/x_xwzx/zhzx/202103/t20210323_45896.html

3.

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5436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