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警2000發現F-22是真的?幾百公裡開外跟蹤,官方給出權威答案

本文僅在今日頭條獨傢發佈,謝絕轉載

在不久前的2025第11屆世界雷達博覽會上,中電科14所發佈瞭一段名為《空中千裡眼》的預警機雷達科普視頻,第一次指出空警2000能清楚探測幾百公裡外足球大小目標(RCS約0.03㎡)的飛行軌跡。

註意!這裡說的是準確探測目標的"飛行軌跡",而不僅僅是發現目標本身。這說明空警2000能夠在幾百公裡外,穩定跟蹤RCS隻有0.03㎡的目標,這可就是一大驚喜。

(相關報道)

要知道,F-22戰鬥機的正面±30度RCS(雷達截面積)也才0.062㎡,那這是否意味著空警2000能在幾百公裡外可靠穩定地跟蹤-F22呢?

鑒於這是中電科14所發佈的消息,既有官方背景,專業還對口,因而可信度極高,更重要的是,14所還在視頻中指出瞭空警2000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不僅以理服人,還頗具權威性。

(F-22的RCS)

給出的原因有兩個:雷達天線的超低旁瓣設計和空時自適應處理技術。

先看雷達天線的超低旁瓣設計,旁瓣指的是雷達電磁波在主要輻射方向(主瓣)以外的輻射,這種輻射會形成一個或多個旁瓣。

旁瓣信號照射到地面或其他目標時,會形成雜波,這些雜波被接收機接收後,就形成瞭旁瓣雜波。

空警2000的超低旁瓣設計就相當於將大部分旁瓣雜波進入雷達接收機的通道給堵死瞭,這樣一來,就極大提高瞭在復雜電磁環境下探測小目標的能力。

(相關介紹)

再看空時自適應處理技術,上面講的是不讓雜波進入雷達接收機,空時自適應處理說的是濾除"漏網"雜波的技術,傳統預警機隻能利用多普勒效應將目標從雜波中分離出來,也就是利用目標與雜波因速度差導致的多普勒頻移差進行過濾。

這種方式主要用於濾除被動幹擾信號,對主動電子幹擾信號,尤其是EA-18G"咆哮者"發射的欺騙式電子幹擾信號,則難以濾除,因為EA-18G與F-22的速度差異很小,且欺騙式幹擾信號又經過瞭偽裝,很難分辨。

(雷達主瓣與旁瓣)

空警2000卻成功解決瞭這個問題,因為通過空時自適應處理技術,可從多普勒與空間兩個維度分離目標與雜波。即使EA-18G對F-22的回波信號模擬得再逼真,它們也是兩個目標,也能從空間上被分離出來。

正是得益於雷達天線的超低旁瓣設計和空時自適應處理技術,空警2000在復雜電磁環境下對0.03㎡小型目標的探測距離比原來估計的要遠得多。

更重要的是,空警2000不僅可以發現這類目標,還能在幾百公裡外做到持續跟蹤和鎖定,具備直接指揮引導戰鬥機進行攔截的潛力,這與隻能做到早期預警的傳統預警機形成瞭鮮明對比。

(空警2000的橫空出世,使F22僅服役2年隱形能力就大打折扣)

最令人唏噓的是,空警2000是2007年服役的,僅比F-22服役晚瞭2年,這是不是意味著,F-22僅服役2年就被空警2000破解瞭隱形外衣呢?

F-22這類隱形目標不同於RCS=0.03㎡的小目標,因為前者在外形上更為復雜,且由於遵循瞭邊緣平行的設計原則,將反射回波控制在瞭幾個主要方向,不同角度下的回波強度可能差幾百上千倍,實際戰場環境也更復雜。

因此,要做到引導攔截真正的F-22,空警2000的雷達接收機必須還要有超大的動態范圍(雷達接收機動態范圍是指接收機能夠正常工作所允許的輸入信號強度范圍)和超強的處理能力才行。

空警2000已經是服役將近20年的“老裝備”,雖然這些年也有一些小規模的升級,但是也已經無法應對2030年後的空中威脅,加上數量隻有4架,未來幾年可能會慢慢退出二線,把接力棒交給運-20為平臺的新一代大型預警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