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肅省古浪縣廣袤的田野間,設施農業蓬勃發展,在一座座日光溫室大棚裡,總能看到一個高大的身影穿梭於各個大棚之間——他就是古浪縣園藝技術工作站農藝師、甘肅省先進工作者陳立宏。幾十年來,陳立宏紮根基層,用腳步丈量土地,用汗水澆灌希望,成為種植戶心中信賴的“大棚醫生”和“致富引路人”。

西紅柿長勢良好
清晨的陽光剛剛灑向古浪大地,陳立宏已經來到瞭幹城鄉富民新村的日光溫室區。一米九的高個子彎腰鉆進大棚,仔細查看每一株作物的長勢。“最近氣溫升高瞭,咱們管護要註意溫室通風換氣,還要重點防范病蟲害的發生。”陳立宏結合當下的天氣變化情況和果蔬生長實際狀況,一邊查看果蔬長勢,一邊指導農戶做好病蟲害防治和日常管護工作。
“黃花灘移民區日光溫室越夏季栽培指導工作我們重點從降溫度、防蟲害、防病毒病情幾方面進行,降溫度就是從開上下的風口,或者是在塑料棚膜上撒泥水或遮陰劑。防蟲害方面我們通過指導農戶仔細觀察蟲害情況,提前預防,同時在風口上遮蔽防蟲網防止蟲害。此外蟲害多會引起蔬菜作物的病毒病,做好防蟲害工作可以預防病毒病情。”陳立宏說。

陳立宏查看農作物長勢
“陳老師,我棚裡的人參果長得不太好,不知道啥原因,你幫我看一下。”剛剛為大傢指導完近期日光溫室管護工作的陳立宏,聽見富民新村種植戶衛成國的邀請便馬不停蹄地趕去瞭他的棚裡。“這幾天要重點防病蟲害,葉子出現問題就得及時處理,你這兩天先把不太好的人參果果子摘瞭,註意棚裡降溫,還要記得噴些肥,情況就會好起來。”他一邊查看人參果藤蔓,一邊向衛成國說。“陳老師經常來我們大棚指導,從種到收,每個環節都操心。我種大棚也好幾年瞭,這一茬的人參果果子結得不太好,讓我比較頭疼,陳老師這次來,把問題都講到點子上瞭,還教瞭很多實用的辦法,真是幫瞭大忙!”種植戶衛成國說。
這樣的場景,在古浪縣的各個溫室大棚裡幾乎每天都在上演。陳立宏每天穿梭在各個溫室大棚,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簡潔明瞭的方式,面對面地講、手把手地教農戶起壟、栽苗、整枝、吊蔓、施肥、溫濕度管理、病蟲害防治等關鍵要點,他始終耐心解答農戶在蔬菜栽培過程中遇到的各類技術難題,憑借認真的工作態度與誠懇的待人方式,成為瞭日光溫室種植農戶們信賴的好朋友。

陳立宏為農戶講解作物種植技術
面對移民區群眾技術底子薄、科技意識不強的現狀,陳立宏不斷創新農技推廣方式。他結合農業技術推廣項目實施,通過專題講座、現場指導、手把手示范、微信視頻等多種形式,已累計培訓農民160餘場、1.1萬餘人次,培育基層技術骨幹200餘人。在技術引進方面,陳立宏先後推廣優良蔬菜新品種40個,引進日光溫室種植綠肥改良土壤、高壟全膜覆蓋栽培、種子幹熱處理育苗、水肥一體化栽培、高溫悶棚殺菌殺蟲及膜下暗灌滴灌等多項綜合配套技術。這些技術的應用,使移民區日光溫室畝均產值提升30%以上,幫助搬遷群眾實現瞭“有產業、能致富、穩得住”的目標。
“黃花灘移民區現在的設施農業發展得越來越好,農戶們的種植積極性也很高。但技術是關鍵,我們要把最新、最實用的技術傳授給他們,讓他們通過科學種植實現增產增收。隻要農戶有需要,我們就會一直在田間地頭,為他們解決問題。看到他們的日子越過越好,我們的工作也就更有意義瞭。”陳立宏說。

陳立宏指導農戶管理大棚
陳立宏紮根農業技術一線為民服務的事跡得到瞭群眾贊揚,也得到瞭黨和政府的認可。陳立宏先後被授予“第四屆古浪縣敬業奉獻模范”“全省科技特派員先進工作者”“全省農業科技推廣工作先進個人”“武威市五一勞動獎章”“甘肅省五一勞動獎章”“甘肅省先進工作者”。面對榮譽,陳立宏始終保持謙遜:“獎章會褪色,但服務農戶的初心不會變。我會持續做好日光溫室蔬菜種植培訓,引進更多新品種,並在蔬菜種植關鍵時期定期進行指導,把技術實實在在送到農戶手中。”
如今,古浪縣的溫室大棚裡果蔬四季飄香,陳立宏依然奔波在各個村落。“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這句話正是陳立宏二十年如一日紮根基層、服務“三農”的真實寫照。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新征程上,陳立宏表示將繼續抱著一顆為民服務的心,一如既往地為移民區群眾做好農業技術服務,積極投身鄉村振興主戰場,繪就人生壯麗詩篇。
記者:馬登瑞
來源:古浪縣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