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嵩縣一位樸實的老農丁金栓,三十多前從路邊撿回一名殘疾棄嬰。他賣瞭耕牛給孩子治病,為養這個特殊的孩子終身未婚。沒想到,長大後的養子,竟然能靠養雞給他蓋起新房,並許給他一個老有所依的晚年。建輝慈善基金會評審委員會經過評審,於2018年7月將他評定為致敬人物,希望善良的他收到一份來自社會的溫暖與回饋。丁金栓的新房落成後,建輝捐助人給他送去瞭新傢具,並經常探望和慰問,願這對善良的父子永遠健康平安。

每當和兒子丁轉成肩並肩,丁金栓刻滿溝壑的臉上就忍不住泛起甜蜜的笑,他看兒子的眼神裡,有慈愛、欣賞、安心,甚至還帶著幾分依賴。
伏牛山下的老農丁金栓,是個老實人,一輩子沒跟人急過眼,誰傢有事相求,寧可自己犯難,也不會拒絕。
他也是個苦命人,生在窮山溝,打瞭一輩子光棍,又窮又苦的日子多得就像抬眼望見的群山,一重接一重。
可就是這樣的丁金栓,卻成瞭最瞭不起的父親。被遺棄的殘疾娃,他心疼地抱回傢,自己穿著露腳趾的佈鞋,卻賣瞭傢裡唯一的耕牛,給孩子買奶粉、做手術。
他沒想到,那個曾讓他淪為村民笑柄的“爬行娃”,竟成為他餘生最大的驕傲和依靠。丁轉成靠辦養雞場,給父親蓋瞭新房。坐在輪椅上的他,比健全人更堅韌更強大,他給父親最珍貴的回報,是老有所依。

2023年12月甘肅積石山地震之後,愛心人士紛紛伸出援手,長長的捐贈清單裡有一份物品很是特別——3600個土雞蛋。
有人驚訝地發現,雞蛋的捐贈者竟然是個坐在輪椅上的殘疾人。更讓人敬佩的是,這小夥兒坐擁一百多萬抖音粉絲,經常拍視頻分享他和父親的生活點滴,在他的賬號中關於捐贈卻隻字未提。

丁轉成的抖音賬號現在已有146萬粉絲
網友們從其他媒體瞭解到丁轉成的善行,紛湧到他的抖音賬號下留言點贊,他誠懇又謙虛地回應道:“微薄之力,不足掛齒。”

人們在丁轉成發佈的視頻中認識瞭他的父親——丁金栓,也漸漸瞭解瞭他們父子的故事。
丁金栓身高一米五五,身材瘦小,不善言辭,但這個質樸到有些木訥和笨拙的老人,卻是養子丁轉成心中一座巍峨的大山。
洛陽嵩縣伏牛山區的天城寨,是丁金栓的傢鄉。
1992年年初,一個寒風凜冽的冬日,37 歲的丁金栓和幾個村民一起去縣城趕集,在路邊,他們發現瞭一個正在哇哇大哭的小孩兒。“孩子還不到一歲,哭得很可憐,我看到就想把他抱回傢。”山區裡呵氣成冰,眼看路來路過的人,隻是唏噓議論,卻無人伸手,丁金栓不忍孩子再受凍挨餓,他脫下自己破舊的襖子,給孩子裹上,抱回瞭傢。
打開衣服,丁金栓便明白瞭孩子被遺棄的原因 —— 孩子屁股上長著一個小尾巴,顯然有先天性疾病。
丁金栓傢裡兄弟姐妹眾多,生活一貧如洗,他快40歲瞭,還找不下對象,再養上個“怪娃娃”,還有哪傢姑娘願意嫁他?傢人們連罵帶勸,讓他把孩子送走,他思前想後,卻舍不得。

後來,有村民打聽到,這長“尾巴”的病要動手術花大錢,孩子的親生父母也是窮人,治不起,就放棄瞭。遇到丁金栓之前,孩子已經被轉送瞭很多次又被拋棄瞭。
丁金栓一聽,下定瞭決心。他給孩子取名“轉成”,意思是輾轉到他這兒就成瞭。
為瞭丁轉成的手術和奶粉,丁金栓賣瞭傢裡唯一值錢的東西——耕牛。醫生說孩子的“尾巴”實際上是先天性脊膜膨出,屬於先天性脊柱裂的一種,手術保住瞭性命,但後面可能還要面對更多的難題。

這是丁轉成兒時唯一一張照片,前面的男孩站著,而他則跪坐在山坡上。
這個姿勢,是他成長過程中的最常見的姿態,雙腿細小無力,他隻能靠兩隻手和腰部用力,拖著雙腿爬行。和小朋友一起玩兒,他說得最多的三個字是:“等等我。”

這是丁轉成(左)兒時唯一一張照片
有時被村民和小朋友嘲笑,老實的丁金栓不會與人爭執,隻把脖子一梗,背起孩子,離開、回傢。
爬行的丁轉成其實動作很麻利,以手代腿,手一撐就能輕盈地越過障礙,他上坡的速度不比健全人慢多少,甚至還能靈活地上樹。
這樣行走很費褲子,膝蓋部位兩天不到就會磨出破洞。好心的村民和朋友,會給小丁送來一些舊衣服,小丁不問男褲、女褲,也不管是否美觀,能穿他就收下。

好心的村民和朋友送瞭丁轉成很多褲子
但是,看著自由行走的健全人,他下意識地覺得自己丟人。15歲之前,小丁幾乎從未出過村莊。隻有一次,一個不嫌他臟的朋友把他抱上摩托,帶著他去瞭一次縣城。
先天性脊柱裂是一種常見的先天性神經管畸形,對丁轉成最大影響就是下半身知覺延遲。爬行磨破瞭腳,他感知不到,傷口無法愈合,腳部感染後又引起頭痛、發燒。2017年,在愛心人士的幫助下,他去醫院做瞭雙腳截肢手術。
截肢後,丁轉成戴瞭兩個月假肢,但他身體瘦弱,而且,長期爬行骨盆已經嚴重變形,戴上假肢,“走路就像猴子”,還沒有爬著利索,便不再戴。“站著過是一天,爬著過也是一天,隻要內心能站起來,我覺著比什麼都重要。”朋友送瞭他一輛輪椅,平時他可以靠輪椅代步,但在崎嶇不平的山地上,還是靠爬。

在丁轉成眼裡,養父很瞭不起,但也很可憐。
有人喊他幫忙,無論臟活、累活,無論自己有沒有時間,都不懂拒絕。
他很愛丁轉成,有口好的,總是先緊著兒子吃。丁轉成記得,自己十五六歲時傢裡吃不飽飯,父親與牛吃同樣的食物,也舍不得餓著他。他恨自己無能,想著一定要改變。“因為我,很多人看不起父親。我希望讓爸爸過上好日子,很渴望他能被人看得起。”

小丁沒上過一天學,但是常見字都認識,也會一點普通話。他自嘲,“我這普通話是 ‘半自動’。”認字、普通話都是跟著電視學的,遇到卡殼的時候,就向朋友求助。
“我自己知道,如果一輩子窩在山溝裡,別說報答養父,養活自己都是問題。”他不斷努力學習,希望以後能走出去。
成年後,他開始琢磨掙錢。
他想學門手藝,一次,朋友介紹他去學修電機,但老板看到小丁的狀況,立刻拒絕瞭他。
他和父親嘗試過養羊,但年邁的父親和行動不便的自己放起羊來都困難。
他也曾隻身去鄭州擺攤賣指甲刀,但難以適應城市生活,又返回瞭山裡。
還有人給小丁建議,可以到縣城或者市區沿街乞討,老丁和小丁同時拒絕:“有手有腦,為啥當乞丐?我們要靠雙手掙錢。”
至於養雞,小丁解釋說,跟牛羊相比,雞不會踩到自己,不用專門放,也跑不遠。

剛開始養雞,丁轉成在自傢毛坯房後建瞭一個小雞棚,投入5萬元買雞苗和雞食,但經驗不足全軍覆沒,1000隻雞隻活下來1隻。
他不甘心,四處求教,問養殖戶、看電視、看書,第二年,又買瞭1000隻雞苗,這一回,死瞭一半,活瞭一半。他對自己很失望,也抱怨上天不公,但老丁卻豁達地說:“這不還有一半嘛!”
看著老丁,小丁想,如果沒有養父自己可能早就死瞭,他還沒有報恩呢。“不能哭,哭解決不瞭問題,我能活下來,就是最大的公平。”

在500隻雞的基礎上,小丁再次出發,每天天不亮就爬到雞舍打掃衛生、喂食喂水;深夜瞭,還在打著手電觀察雞群,終於將雞的存活率提升到瞭90%。
2023年,他投入幾十萬建成瞭新的養殖場,場內占地十幾畝,雞的數量增加到瞭4000隻。
新的養殖場裡,小丁采用的是散養的方式,純糧喂養。每天早上把雞棚門打開,任雞在山林高地上到處跑,晚上雞會自動找回雞棚,把門關好即可。在喂食上,丁轉成喂給雞白菜、玉米等糧食,春天植被茂盛,雞還能啄食青草。
銷路才是真正的峭壁。深山到縣城三十裡險路,雞蛋堆積如山,小丁急得滿嘴燎泡。有熱心人給小丁買瞭一輛小型三輪車,他讓人進行瞭簡單改裝,把剎車放在把手上,朋友教他騎瞭一天,就學會瞭。後來,他每隔幾天,就會騎車到縣城給人送雞蛋。

從小丁傢到嵩縣縣城,山路蜿蜒盤旋,一側是陡峭巖石,一側是數米深溝。出發時,他會爬到三輪車旁,一隻手拉著座椅把手,另一隻手按著車的下部,使勁一蹬,坐在三輪車車座上。如果拉著雞蛋,他要走1個多小時才能到縣城。
2019年,他開始做短視頻,現在,他的抖音粉絲量已經有146萬。隨後,又在電商平臺銷售自傢散養的土雞蛋,顧客也可購買整雞,殺好後冷凍,真空包裝發貨。

他的願望是,有一天能把雞蛋賣到北上廣,他註冊瞭“爬行娃土雞蛋”商標,有檢驗報告。

老丁年輕時候受苦太多,身體很不好,得過兩次腦梗,現在又得上瞭帕金森,雙手劇烈地抖個不停。
小丁的事業漸漸起色後,他們父子之間的角色也開始漸漸倒置。很多時候,小丁像是父親,父親反倒像個孩子:“我長大瞭,要撐起這個傢,保護傢人”。
父子倆一直住在兩間土坯房裡,地面凹凸不平,山風一吹門窗就哐啷響。他盼著自己有能力讓父親住進新房,看著父親屢次生病,不由得開始擔心,擔心來不及。2018年,手頭剛有點錢,小丁就張羅著蓋房,想早點完成心願。

丁金栓和老房子最後的合影
“我給這房子取名‘愛的傢園’。”新房子寬敞、明亮。蓋房子的錢,有愛心人士的捐款,有政府的補助,也有小丁自己和父親的努力,以及貸款。
新房落成後,建輝基金的捐助人為他們送去瞭新的傢具、傢電,空蕩蕩的新居被填得滿滿當當,老丁和小丁的心也被滿足感填滿瞭。

建輝捐贈人用新傢具填滿瞭老丁和小丁空蕩蕩的新居
接受他人幫助的同時,小丁也開始試著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幫助別人。
一位在自傢附近居住的朋友因肌無力癱瘓在床,之前想學習在網上賣東西,也想出去看看。丁轉成知道後,先後為朋友買瞭電腦和電動輪椅。
2023年12月,小丁給甘肅震區捐瞭3600枚雞蛋,但他覺得,此舉“不值一提”。
盡管身體殘疾,他卻沒有申請補助,希望能省下這筆錢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在小丁發佈的視頻裡,雞場在變大,雞在變多,視頻裡的人物也在變多。他娶瞭妻、生瞭子,常常能在他的視頻裡看到,顫顫巍巍的老丁,跟著搖搖晃晃的小小丁,快樂地走來走去。

但是美好的日子背後,是小丁的病痛。他患上瞭腎病,已經到瞭需要換腎的地步。他咨詢醫院得知,換腎需要約30萬元,但建新雞場的20萬元欠債尚未還清,他不想因換腎再欠別人一筆錢,也擔心手術效果不佳,還不上這筆錢。

他還不到倒下的時候,父親還在,孩子還小,他還有很重的責任,得咬牙堅持。35年相互扶持,風雨相攜,他們父子活成瞭彼此的肋骨。丁金栓用一件舊棉襖裹住瞭丁轉成的寒冬,而丁轉成則用佈滿老繭的手掌,為父親鋪就瞭一條通往尊嚴的路。他們是彼此的救贖,用相似的堅韌,捂熱瞭歲月。

如果您願意幫助像丁金栓這樣的行善者走出困境,請您點擊以下鏈接進入“致敬困境中的行善者”項目捐款頁面,為他們獻上一點愛心。謝謝!
(此處已添加公益募捐功能,如有捐贈需求,請到今日頭條 APP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