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軍賬面上擁有11艘核動力航母,總噸位超558萬噸,艦載機370餘架,規模冠絕全球。然而這些“海上堡壘”實則是精密的吞金巨獸:每艘“尼米茲”級建造費用超40億美元,單次維護耗時可達兩年。
受制於輪換維修與全球部署壓力,美軍常態僅能維持5-8艘航母同時作戰。2024年初,當中東局勢緊張時,美軍被迫抽調西太兵力,竟在關鍵海域出現“航母空窗期”,令盟友嘩然。

更致命的是補給短板。航母戰鬥群每日消耗物資數千噸,一旦遠離本土,脆弱的補給鏈極易被切斷。俄亥俄級核潛艇雖能攜帶154枚導彈潛伏深海,卻無法解決水面艦隊的“後勤焦慮”——遠洋作戰時,這些巨艦可能淪為漂流的鐵棺材。
面對航母威脅,中國選擇瞭一條非對稱抗衡之路。當美軍將領嘲笑中國051驅逐艦是“保存最好的古董”時,西北大漠中,東風系列導彈正悄然鎖定移動靶標。

第一層:遠程拒止。東風-26射程超4000公裡,配備高超音速彈頭,美艦一旦進入4500公裡范圍即進入“死亡警戒區”;
第二層:飽和打擊。火箭軍一輪齊射300枚反艦導彈,足以癱瘓3-4個航母戰鬥群;若美艦冒險突入1300公裡,東風-21D將配合轟-6K發射的鷹擊-12導彈,實施立體式絕殺;
第三層:近海絞殺。055型萬噸大驅搭載112個垂發單元,配合福建艦電磁彈射的殲-35戰機,構築半徑1500公裡的“海上禁域”。
這套“陸海空天網”五維作戰體系,迫使美軍在2016年南海對峙後主動後撤——再先進的航母,也難逃導彈雨幕的審判。

曾幾何時,劉華清將軍踮腳參觀美軍航母的背影刺痛國人。而今,中國已邁入“三航母時代”:福建艦配備電磁彈射器,綜合戰力比肩美軍最新福特級;8艘055型驅逐艦化身“帶刀侍衛”,防空反導能力碾壓美軍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
更深遠的變化在戰略層面。央視直言“三艘航母遠遠不夠”,中國需要更多航母方能同時守衛南海、前出太平洋、守護印度洋航線。當901型補給艦為山東艦編隊補給時,當096核潛艇潛伏深海待機時,昔日的近海守軍,正轉型為全球航線的守護者。

青島港事件39年後,055型萬噸大驅南昌艦巡航阿拉斯加,美軍艦機再不敢抵近挑釁。當年萊昂斯上將那句“古董軍艦”的嘲諷,已被福建艦甲板上的殲-35呼嘯聲碾碎。
美軍智庫曾推演:11艘航母齊出西太需付出4-6艘沉沒的代價。代價如此慘痛,恰印證中國反介入體系的有效性。
大國的博弈從不止於炮艦交鋒。當東風導彈與航母戰鬥群隔海相望,真正維系和平的,是毀滅性平衡下的戰略清醒——畢竟戰爭的代價,遠超任何“海上霸主”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