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賈德消失幾個月瞭,他之前留下的警告,這幾天已經全部應驗

內賈德消失前,給伊朗高層留下的最後一個警告,如今全部應驗瞭。

在中東局勢升級後,有土耳其媒體想起瞭去年10月,伊朗前總統內賈德接受媒體采訪時所說的話:以色列對伊朗進行瞭長期的滲透活動,以方現在很容易獲得想要的情報,但伊朗對此“保持沉默”。

【內賈德曾就伊朗被滲透的問題發聲】

內賈德透露稱,伊朗成立瞭一個反間諜小組,專門打擊伊朗境內的“摩薩德”活動。

可在2021年,伊朗相關部門發現,這個小組的負責人已經被以色列方面策反,變成瞭一名“雙面間諜”。

正是因為這個小組遭到滲透沒能發揮作用,“摩薩德”成功竊取瞭10萬份伊朗絕密文件,並依靠相關情報發起瞭針對伊朗核科學傢的定點清除行動。

而從此次沖突爆發後的現實情況來看,內賈德的話絕對不是危言聳聽。

【以色列成功對伊朗發起突襲後,與土耳其媒體想起瞭內賈德的警告】

在首輪空襲行動中,以色列就成功對包括納坦茲核設施、革命衛隊司令部在內的伊朗重點目標實施打擊,成功斬首瞭包括武裝部隊總參謀長巴蓋裡在內的多名伊方高級軍官,以及多位核科學傢,讓伊朗一上來就吃瞭個悶虧。

在隨後的沖突中,以方不僅成功對更多伊朗核設施與軍事目標發起空襲,還炸死瞭革命衛隊情報部門主管卡齊米及副手穆哈蓋格。

而以軍的空襲行動能夠取得如此戰果,自然與足夠的情報支持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為瞭確保空襲行動成功並擴大戰果,摩薩德還親自下場,在伊朗境內部署瞭諸多破壞小組。

【摩薩德放出瞭其破壞小組發動襲擊的影像】

以方不僅通過商業渠道偷偷將無人機零部件運進伊朗後進行組裝,還在伊朗招募培訓人員,最終成功在行動開始時對伊朗防空導彈陣地等目標發起瞭打擊,並渾水摸魚對伊方人員展開瞭暗殺。

這種規模的情報收集與滲透工作,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以方已經證實,為瞭此次的行動,他們準備多年。

因此,在內賈德發出警告的時候,以色列就在準備發起襲擊,但他的警告明顯沒有得到重視。

順便一提,在內賈德發出警告前,國際社會已經看出,伊朗的反間諜工作出瞭問題,無論是早些年伊朗核物理學傢在德黑蘭近郊遭遇伏擊身亡,還是去年7月,哈馬斯領導人哈尼亞在伊朗境內遭到暗殺,都足以證明這一點。

【哈馬斯領導人哈尼亞在伊朗境內遭到暗殺,足以證明伊朗反間諜系統存在問題】

可無論是內賈德的警告,還是哈尼亞等人死在德黑蘭的事實,似乎都沒能喚醒哈梅內伊等伊朗高層,使他們真的開始一場內部的清查行動,補上被滲透出來的窟窿。

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伊朗內部政局混亂,改革派與保守派你方唱罷我登場,在國傢外交路線、地緣戰略等問題上吵得不可開交,尤其是在被認為是哈梅內伊“接班人”的萊希墜機身亡,伊朗未來的權力交接問題懸而未決後,這種混亂越發明顯。

這就導致哈梅內伊本人,沒有太多精力去過問具體的內部反間諜行動。

至於下面的各級官員,改革派本就有些“心向西方”,有可能成為以色列與西方滲透拉攏的重點,且改革派暫時沒有掌控革命衛隊等強力部門,無法主導境內的反間諜行動。

【已經85歲的哈梅內伊,可能已經沒有精力來抓反滲透問題】

保守派雖手握革命衛隊等部門的主導權,可在伊朗內部困難重重,外部的“抵抗之弧”行將瓦解的情況下,保守派中似乎也沒有人,有足夠的精力與魄力,去推動一場可能會加劇內部動蕩的大規模清查活動。

內賈德倒是有心改變現狀,但在幾次嘗試再次競選總統失敗後,內賈德與哈梅內伊的矛盾越發明顯,雖然還沒被踢出確定國傢利益委員會,但這位前總統已經在事實上成為瞭伊朗政壇的邊緣人物。

自去年10月以來,內賈德就已經“消失”,沒有再在公開場合發聲。在此次沖突爆發後,伊朗國內也沒有人重提內賈德的警告。

【內賈德已經幾個月沒有在公開場合發聲瞭】

而無數的歷史都已經證明,情報防線的失守往往是更大災難的前兆。

伊朗核科學傢接連遇刺、高級將領於指揮中樞被“斬首”、關鍵設施在嚴密防護下遭精準打擊,這些觸目驚心的事實絕非偶然,而是其內部安全體系千瘡百孔、被深度滲透的必然結果。內賈德數月前的警告,並非危言聳聽,而是一記遲到的、被漠視的警鐘。

若此輪危機仍舊無法讓伊朗高層痛定思痛,打破派系藩籬,進行一場徹底而堅決的內部整肅,修補早已淪為篩網的情報與安全體系,伊朗早晚要為此付出更慘重的代價。

可以說,伊朗面臨的遠不隻是外部敵人的滲透,更是內部危機帶來的致命脆弱。情報戰場的潰敗,最終映射的是國傢治理深層的痼疾與無奈。無人敢於重提內賈德之言,或許正是沉默螺旋下最深沉的警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