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警示:解放軍可能陷入巷戰,靠什麼降低一線部隊的傷亡?

解放軍的城市作戰能力,源於革命戰爭時期的艱苦探索。東北野戰軍在解放戰爭中的表現,為後世留下瞭寶貴的巷戰經驗。

1947年的四平戰役,東北野戰軍面對國民黨軍1.9萬守軍,展開瞭一場激烈的城市攻堅戰。國民黨軍依托堅固工事,部署重機槍和迫擊炮,企圖死守四平。

東北野戰軍的巷戰傳承

東北野戰軍總結出“四組一隊”戰術:突擊組負責突破敵陣,火力組提供掩護,爆破組清除障礙,支援組負責救治傷員。

這種戰術分工明確,強調協同作戰,極大提高瞭進攻效率。

四平戰役中,東北野戰軍通過墻內爆破的方式,避開街道上的敵方火力點。部隊利用炸藥打通建築內部通道,突擊組沿內部路徑穿插,迅速分割敵軍陣地。

火力組的60毫米迫擊炮精準打擊敵方碉堡,支援組則在後方組織擔架隊,及時轉移傷員。這場戰役,東北野戰軍僅用數日便全殲守敵,自身傷亡遠低於預期。

1948年的錦州戰役,進一步驗證瞭這套戰術的威力。

10月14日,東北野戰軍對錦州發起總攻,突擊隊兵分多路,爆破組打通墻體,火力組壓制敵軍,支援組保障後勤,29小時內全殲守敵10萬餘人。

解放軍的巷戰經驗並非一蹴而就,紅軍時期,長沙戰役中,紅3軍團成功攻占省會城市,積累瞭早期城市作戰經驗。

抗戰時期,八路軍在敵後遊擊戰中,多次與日軍在城鎮交鋒,學會瞭利用地形和夜戰彌補裝備劣勢。

這些經驗在解放戰爭中得到升華,形成瞭系統化的巷戰戰法。

東北野戰軍的戰術創新,不僅擊敗瞭裝備精良的國民黨軍,也為解放軍後續的城市作戰提供瞭藍本。

俄烏戰爭的巷戰啟示與解放軍的應對

俄烏戰爭的巷戰為解放軍提供瞭現代城市作戰的鮮活案例。2022年3月,馬裡烏波爾的亞速鋼鐵廠成為俄烏雙方爭奪的焦點。

烏克蘭軍隊利用廠區的復雜地形,佈設反坦克地雷和狙擊點,俄軍裝甲部隊在狹窄通道中損失慘重。俄軍隨後調整策略,部署TOS-1噴火坦克,發射溫壓燃燒彈,重創烏軍陣地。

俄軍的BM-21火箭炮使用燃燒彈進行集火攻擊,將廠區建築化為廢墟。烏軍則依托地下通道,組織小股部隊反擊,雙方在廠區內展開拉鋸戰。

無人機在亞速鋼鐵廠的戰鬥中發揮瞭關鍵作用,烏軍使用KUB-BLA巡飛彈,精準打擊俄軍單兵和輕裝甲目標。

俄軍則用無人機鎖定烏軍的M113裝甲車,多次得手,造成烏軍嚴重人員損失。

2024年夏末,俄軍首次部署光纖制導無人機,試圖突破烏軍的反無人機措施,但烏軍迅速通過聲學偵測和激光擊穿進行反制。這種技術對抗的螺旋升級,凸顯瞭無人機在現代巷戰中的重要性。

俄烏戰爭暴露瞭傳統裝甲部隊在城市環境中的脆弱性,俄軍坦克和裝甲車在狹窄街道上成為烏軍反坦克武器的靶子,傷亡率居高不下。

這與解放軍早年的經驗不謀而合,天津戰役中,東部野戰軍面對國民黨軍的堅固防線,放棄沿街推進的方式,采用墻內爆破戰術。

部隊通過炸藥打通建築內部通道,避開街道上的機槍火力,突擊組迅速分割敵軍,火力組壓制敵方陣地,支援組保障傷員救治。

解放軍從俄烏戰爭中可以汲取多方面的教訓,裝甲部隊在巷戰中的暴露目標需通過技術手段彌補。

解放軍近年來裝備的八輪裝甲輸送車已安裝遙控武器站,射手無需暴露身體即可操作高射機槍或榴彈發射器。

新疆軍區某師的演習顯示,這種裝甲車在模擬城市環境中能精準打擊敵方火力點,大幅降低人員損失。

輕型合成部隊的“三代猛士”突擊車也配備瞭車內遙控發射裝置,射手通過屏幕操控武器,有效應對模擬敵方狙擊手。

合成旅偵察營的ASN-206輕型無人機能在城市上空執行偵察任務,實時傳輸敵方陣地信息。特種作戰部隊的微型無人機重量僅幾千克,可飛入建築內部,貼近偵察敵方動向。

西部戰區空軍的攻擊-2無人機具備20小時續航和半噸掛載量,適合打擊移動目標。2023年的一次演習中,攻擊-2無人機精準摧毀模擬敵方裝甲車,展現瞭其在巷戰中的潛力。

這些無人機的應用,不僅提升瞭偵察效率,還減少瞭地面部隊的直接暴露。

解放軍還列裝瞭無人彈藥補給車和無人排爆機器人。前者在巷戰中能為前線運送彈藥,避開敵方火力;後者能探測和拆除地雷,降低爆破組的風險。

解放軍的巷戰準備還體現在戰術訓練上,某合成旅進行城市作戰演習,部隊在模擬城市中展開攻防。突擊組利用無人機指引,沿建築內部穿插;爆破組使用新型炸藥打通墻體;火力組的遙控武器站壓制敵方火力點;支援組的無人補給車保障物資供應。

這場演習,部隊僅用半日便攻克目標,傷亡率遠低於傳統巷戰。這種訓練模式,結合瞭歷史經驗與現代技術,展現瞭解放軍在城市作戰中的綜合實力。

未來展望

俄烏戰爭的巷戰揭示瞭城市作戰的殘酷性,也為解放軍提供瞭寶貴的啟示。

臺灣當局曾寄希望於通過巷戰拖延解放軍攻勢,為外部勢力爭取時間。但臺灣軍隊缺乏實戰經驗,裝備老化,難以應對解放軍的信息化作戰體系。

解放軍的巷戰能力在歷史與現代的交融中不斷升華,四平、錦州、天津等戰役的成功,證明瞭“四組一隊”戰術的威力。如今,這套戰術被賦予瞭信息化內涵。

解放軍的智能化裝備體系,不僅提升瞭作戰效率,更體現瞭對生命的珍視。解放軍在巷戰中的每一次技術革新,都旨在讓更多的戰士平安歸來,讓傢庭免於失去親人的痛苦。

臺灣當局的巷戰幻想,在解放軍的綜合實力面前顯得蒼白無力。

解放軍以歷史戰例為根基,以現代技術為依托,構建瞭立體的巷戰體系。

無論是戰術的精準執行,還是裝備的智能化應用,解放軍都展現瞭無與倫比的優勢。

未來若面臨城市作戰,解放軍將以信息化為支撐,用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勝利,粉碎任何拖延戰略的妄想。

參考資料

解放軍陸軍對臺一線,完成俄烏戰爭總結 騰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