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並領土超百萬,印度成為二戰後吞並領土最多的國傢,中國須警惕

一直以來,印度在中國的形象,是負面調侃居多的,許多人將這個世界人口第一大國,視為一個垃圾遍地、種姓制度橫行、宗教猖獗、地方保護主義嚴重、善於說大話、搜刮外企的國度。

我們會驚嘆三哥的跨物種交流,也會津津樂道印度人的扒火車、騎摩托神跡。

但是,對於印度的軍力,總是不屑一顧的。

因為,一方面,我們在1962年時,正面戰場上,在後勤補給、交通、外部環境都居於劣勢的情況下,直接將印軍打得落花流水。

另一方面,印度國產武器的拉胯以及軍事工業的頹廢,包括如今印度軍隊萬國牌武器,都無法使我們正視印度。

而且,印度位於青藏高原的邊緣,是中國的戰略次要方向。所以,對印度,我們總是有意無意的忽略。

然而,許多人可能並不知道,這個被許多人視為小醜,“1億人口,10多億牲口”的國傢,其實遠比我們以為的好鬥。

例如,1947年印度獨立之後,印度打遍南亞次大陸,而且,還成為二戰之後疆域擴張最多的國傢。

最重要的是,印度迄今為止仍占領著中國近10萬平方公裡的國土,是中國西南方向最嚴重的威脅和挑戰。

1947年獨立之後,印度一共吞並瞭多少領土?

許多人第一反應的可能是中國的藏南地區。

確實,直到如今,印度仍實際控制著中國的藏南地區。

然而,印度吞並的領土可不僅僅這些。

根據1947年2月英國政府制定的蒙巴頓印巴分制方案,當時,英屬印度殖民地被分為巴基斯坦、印度聯邦和562個王公土邦。

占到印度面積40%、擁有8,000萬人口的562個王公土邦,在政權移交之後是享有獨立地位的。

所以,印度巴基斯坦紛紛獨立之後,雖然有不少土邦願意加入印度,但也有更多的土邦更願意保持獨立。

但最終,印度通過戰爭、經濟、威脅等手段,將這些土邦完全吞並。而這些土邦的面積,足足占到瞭印度的40%,也就是超過100萬平方公裡。

緊接著被印度吞並的領土,是原本的北部土邦克什米爾。

因為“攪屎棍”英國殖民者的刻意埋雷,克什米爾問題自印巴分治之後始終懸而未決,而最終,印度倚仗自己更強大的軍事實力,占據瞭克什米爾60%、超過9萬平方公裡的土地。

第三個被印度吞並領土的,則是中國。

印度自獨立以後,一直遵循英國殖民者的規劃所謂的戰略,不但試圖將英屬印度納入自己的勢力范圍,而且還不斷北上,鯨吞蠶食中國的領土。

自在印度獨立之後,趁中國不備,一直搞各種小動作,到瞭1962年時,印度更是占據瞭中國包括藏南地區近10萬平方公裡的國土。

最終,這釀成瞭新中國對印自衛反擊戰。這場中印對決,中國邊防部隊殲滅瞭印度軍隊近萬人,取得瞭全勝。

但是,由於當時中國工業發展困難、自然災害嚴重等諸多因素,尤其是青藏高原極其糟糕的交通條件,使得雖然解放軍雖擊敗瞭印軍,但並沒有收復被印度占領的領土。

在這之後,趁我們後撤,印度再次占領瞭藏南地區,並開始不斷向藏南地區移民。如今,印度占領的中國藏南地區,已經擁有為數眾多的印度移民。

中印邊境的幾個國傢,也沒有逃脫印度的魔爪。尼泊爾被印度影響極深,大量的印度移民,幾乎尼泊爾這個國傢印度化。

而小國錫金更慘,被印度公然出兵占領。到瞭1975年,印度更是演都不演,直接吞並錫金,這也讓錫金成為二戰之後極少數被吞並滅亡的國傢。

對於南亞次大陸的國傢,印度不斷通過戰爭的手段威脅侵略,而對於印度洋上的島國,印度也沒有放過。

比如,印度多次出兵斯裡蘭卡,幹涉斯裡拉卡的內政,最多時,出動兵力超過10萬。1988年,印度又出兵馬爾代夫,參與馬爾代夫的政變。

可以說,自獨立之後,印度這個以搞笑著稱的國傢,其實一直實際控制著錫金、不丹等前英屬印度殖民地國傢,以英屬印度殖民地的繼承者自居。

印度不但沒有絲毫被殖民過的屈辱感,反而洋洋得意,並以此為依據,不斷發動對周邊國傢的入侵。

更為不容忽視的是,印度的幾乎所有的軍事動作都取得瞭勝利,哪怕是唯一的失敗——被中國邊防部隊打的落花流水,實際上依然是得利的,因為藏南地區依然在印度人的手中。

因此,印度其實是二戰之後吞並他國領土更多的國傢,即便不算印度境內的上百萬平方公裡的土邦王公,僅克什米爾、中國藏南地區、錫金等,印度吞並的領土也超過10萬平方公裡。

相較於太平洋方向,西南方向的印度,確實是中國的戰略次要方向。但是,並不能因為它是次要方向,就對印度的種種侵略進行和擴張勢頭視而不見,更不能坐視印度對中國的侵略。

南亞次大陸的和平,在徹底消除印度的侵略擴張勢頭之前,是不可能實現的,中華民族要實現偉大復興,收復領土也是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