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伊以沖突持續多天,雙方還在繼續攻擊。但對於伊朗核設施的受損程度,各方的說法有很大出入,外界也無法確定真實性,這也成為本次沖突中最受關註的話題之一。

伊朗對以色列發動導彈襲擊
上周,以色列率先對伊朗發動空襲,除瞭定點清除伊朗軍方高層和核科學傢,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摧毀伊朗的三處核設施,分別是納坦茲、伊斯法罕和福爾道。
受損最嚴重的當屬納坦茲,據以方和國際原子能機構稱,該地用於提純濃縮鈾的離心機已經被摧毀,這是伊朗最大同時也是年代最久遠的濃縮設施,曾經將濃縮鈾提高至60%的豐度,而制造核武器需要的豐度約為90%。
在過去近20年的時間裡,美以從未停止過對納坦茲核設施的打擊,摧毀離心機則是這一任務的重中之重。早在小佈什時期,美國就開始瞭相關計劃,直到後來被曝光。
從衛星圖像中可以看到,納坦茲至少有兩座地面建築損毀嚴重,但關鍵設施都在地下部分,一般的炸彈很難將其擊穿,損失程度暫時不好評估。

納坦茲核設施受損嚴重
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的評估,以色列的襲擊已經切斷瞭納坦茲核設施用來儲存濃縮鈾離心機的電力,且不排除地下部分設施坍塌的可能。
更糟糕的是,除瞭目前受損的建築,納坦茲還有一棟建築存放瞭一批高濃縮鈾,如果引發爆炸,這批高濃縮鈾很容易成為“臟彈”,釋放出大量放射性氣體,那樣的話,後果將不堪設想。
關於伊斯法罕核設施的受損程度,各方說法不一。有的說受損的建築物有四處,有的說是三處,以色列說受損嚴重,伊朗說隻燒瞭一個棚屋,其他都沒事,而且在以色列動手之前,他們就已經把關鍵設備轉移瞭。
資料顯示,伊斯法罕核設施已經超過40年,3000多名科學傢在這裡工作,被認為是伊朗核計劃的“核心”。

伊斯法罕核設施的情況也不容樂觀
專傢指出,除非伊朗有備用設備,否則重建伊斯法罕核設施需要一年之久。另據國際原子能機構評估,伊朗目前沒有可用於制造核彈所需的高濃縮鈾,短時間內,以色列不用擔心伊朗能夠制造出核武器。
但這個結果能否實現,主要取決於福爾道核設施能否繼續運行,這也是受損程度最輕的一處核設施。不管是國際原子能機構還是以色列,都沒確認該設施受到影響。
有分析認為,如果福爾道繼續進行鈾濃縮活動,伊朗可以在一個月內制造出9枚核彈,第二月可制造13枚。要知道,國際原子能機構曾在這裡發現瞭濃度為83.7%的濃縮鈾,距離達到核武級別隻有一步之遙。

福爾道核設施幾乎沒有受到影響
也就是說,以色列很可能弄巧成拙,本來是為瞭將伊朗的核設施徹底摧毀,讓他們永遠都造不出核彈,但現在反而給瞭伊朗擁核的理由,為瞭報復美國和以色列,伊朗很有可能會加快制造核彈的進度。
除此之外,伊朗另一處位於阿拉克的核設施也保存完好,可用來生產核武器所需的另一種關鍵元素——钚。
總之,就目前來看,伊朗核設施並未被徹底摧毀,以色列正在努力說服美國下場,因為要用到美軍的鉆地彈和高強度炸藥,但特朗普好像不是很情願的樣子。畢竟,如今的美國,已經沒有那麼多傢底可以陪以色列一起瘋瞭。#上頭條 聊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