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東局勢愈發緊張,美航母已迅速轉向馳援以色列,關鍵時刻,伊朗開出瞭談判條件,以色列也有兩條大魚被捕。那麼,美航母的部署意味著什麼?伊朗提出的談判條件又能否帶來轉機?
當地時間6月15日晨,“尼米茲”號航母打擊群已進入南海馬來西亞與印度尼西亞交界海域。按照美國五角大樓的指令,這支航母打擊群將迅速前往中東地區,配合應對以色列與伊朗爆發的緊急戰爭態勢。

此前,“卡爾·文森”號航母打擊群一直在阿拉伯半島附近的阿拉伯海執行任務。美軍此舉明顯是在加大對以色列的軍事支持力度,以應對伊朗的導彈襲擊和無人機攻擊。這種大規模的軍事調動,顯示出美國對中東局勢的高度重視,也暴露出局勢的危險升級。
美國航母的介入,意味著中東沖突的規模和復雜性將進一步擴大,雖然美國此前宣稱自己並非沖突直接方,但此次行動顯然是對以色列的強力背書。與此同時,英國也沒有袖手旁觀,英國首相斯塔默宣佈,英國將向中東增派額外戰鬥機和其他軍用飛機,作為對該地區安全局勢的應急支持。斯塔默暗示,英國可能會幫助以色列防禦來自伊朗的攻擊。
有分析認為,此舉表明西方國傢在中東問題上的立場愈發明確,願意在軍事上支持以色列,試圖遏制伊朗的軍事行動,英國軍事介入的力度和范圍尚未完全公開,但這也為地區局勢蒙上瞭更深的陰影。

目前,伊朗和以色列雙方仍然在對對方展開攻擊,15日白天,伊朗首次在日光下發動導彈襲擊,並將耶路撒冷和內塔尼亞胡傢庭住所納入打擊范圍。當晚20時20分,伊朗再次發射導彈,特拉維夫和海法發生爆炸起火,造成至少8人受傷。
隨後,以軍對伊朗西部數十個導彈目標展開報復性打擊。同一天,以色列空軍擊落一架距離本土2300公裡的伊朗空中加油機,創下以軍最遠距離打擊紀錄。據報道,以軍還確認打死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情報部門負責人卡齊米及其副手。
不過,彼此攻擊之餘,伊朗也開出瞭談判條件。伊朗副外長加裡佈阿巴迪14日晚表示:“如果以色列停止襲擊,伊朗有可能重返談判桌。”他同時指責以色列蓄意破壞談判進程,稱襲擊發生時“美伊核談仍在進行中”。

這一立場獲得多國響應,德國外長瓦德普爾在中東訪問時表示,德法英三國已準備好立即與伊朗舉行核問題會談。而內塔尼亞胡也在6月15日提出反制條件:“如果伊朗接受美國提出的放棄核計劃要求,以色列願意停止行動。”他宣稱伊朗將在“幾個月甚至不到一年”內擁有核裝置,並指責德黑蘭計劃向也門胡塞武裝提供核武器。
就在雙方拉鋸之際,兩條“大魚”落網——伊朗警方6月16日通報,在北部雷伊市逮捕瞭兩名以色列摩薩德特工,查獲超過200公斤爆炸物及23架無人機、發射器、制導裝置、控制器和一輛運載車。這顯示雙方在情報與特工層面的較量,已升級至公開逮捕,令緊張局勢更加復雜。
由此來看,雖然伊朗提出瞭談判條件,但是局勢恐怕仍難緩和,最直接的,就是以色列很難停止行動——其當下國傢安全戰略正從遏制轉為消滅地區反以力量,右翼政治勢力強硬主導政策,再加上外部盟友、特別是美國的支持,推動以色列強化軍事行動,隻會令局勢進一步惡化。
在此背景下,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已與伊朗和以色列外長通話,強調當前當務之急是避免沖突升級,促使各方回到外交軌道。這顯示中國作為中東重要外部力量,積極推動和平解決,維護地區穩定。中國立場鮮明,支持通過談判與對話解決爭端,反對任何單方面軍事行動引發更大動蕩。

當前,中東局勢錯綜復雜,軍事沖突和外交斡旋並存。未來事態仍充滿不確定性,下一步走向的關鍵,在於各方能否保持克制,尋求合理和平的解決方案,隻有如此,才能避免更多無辜生命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