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金正恩大哥遇害後,為何兩名兇手先後被無罪釋放?

2017年2月13日清晨,馬來西亞吉隆坡國際機場,一場震驚世界的刺殺案悄然上演。朝鮮領導人金正恩的同父異母兄長金正男,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被兩名年輕女子用致命的VX神經毒劑殺害。這起案件迅速引發全球關註,兩名涉嫌行兇的女子——越南籍的段氏香和印尼籍的西蒂·艾莎——被捕並面臨死刑指控。然而,令人意外的是,經過兩年多的審判和國際博弈,這兩名“兇手”先後被無罪釋放,甚至有人認為她們隻是無意中被卷入的棋子。

刺殺事件始末回顧

2017年2月13日,金正男在吉隆坡國際機場二號航站樓準備飛往澳門。他是朝鮮前領導人金正日的長子,曾被視為接班人選,但因與傢族關系疏遠,早已淡出權力核心,常年在海外過著低調生活。這一天,他站在自助值機櫃臺前,突然被兩名女子襲擊。監控錄像顯示,越南籍段氏香首先上前,用一塊佈捂住金正男的面部,隨後印尼籍西蒂·艾莎配合行動,整個過程僅持續幾秒鐘。金正男試圖反抗,但很快出現呼吸困難、意識模糊等癥狀,不到20分鐘便在機場醫務室去世。屍檢報告確認,他死於VX神經毒劑中毒。

事發後,兩名女子並未立即逃離,而是若無其事地離開現場。警方迅速鎖定嫌疑人,段氏香和西蒂·艾莎相繼被捕。案件曝光後,國際社會嘩然,輿論普遍指向朝鮮,認為這是金正恩為鏟除潛在威脅而策劃的政治暗殺。

金正男的死因明確,但幕後真相卻迷霧重重。馬來西亞警方調查發現,兩名女子背後還有“中間人”操控,疑似朝鮮特工策劃瞭這場行動。然而,這些“中間人”在案發後迅速離開馬來西亞,線索中斷。事件發生時,正值朝鮮半島局勢緊張,金正恩政權面臨內外壓力,金正男的存在被認為可能成為反對派的利用對象。

西方媒體迅速將矛頭指向朝鮮,指責其政權殘暴;亞洲國傢則更多關註案件對地區穩定的影響。中國作為朝鮮的鄰國和重要夥伴,始終保持克制態度,呼籲各方冷靜,避免局勢進一步惡化。

審判過程疑點重重

段氏香和西蒂·艾莎被捕後,堅稱自己無意殺人。她們供述,事發前被“中間人”以拍攝整蠱視頻為由招募,報酬分別是200美元和100美元。段氏香來自越南,曾從事演藝工作,略懂英語;西蒂·艾莎則出身印尼貧困傢庭,生活拮據。兩人被分在不同小組接受“培訓”,練習用佈蒙臉的動作,甚至對著玩具熊反復演練。

審判於2017年10月2日在馬來西亞沙阿蘭高等法院開庭。檢方提交瞭多項證據,包括機場監控錄像、VX毒劑檢測報告以及兩人事後洗手的動作,試圖證明她們受過專業訓練並知曉毒劑的危險性。然而,辯方反駁稱,兩人沒有犯罪動機,也沒有逃跑跡象。段氏香被捕時甚至被警方以“再拍視頻”為由誘捕,而西蒂被抓時還一臉茫然地說:“整蠱還沒結束嗎?”

監控錄像雖顯示兩人行動迅速,但無法證明她們知曉佈上有毒劑。VX的檢測報告證實瞭毒劑的存在,卻無法解釋為何兩人接觸後未受影響,事後檢查發現,她們洗手的行為可能是無意識的自我保護,而非專業訓練的結果。

2018年8月16日,法官裁定案件存在“精心策劃的陰謀”,但證據不足以證明兩人明知自己參與謀殺。2019年3月11日,西蒂·艾莎的謀殺指控被撤銷,當庭釋放。段氏香則因證據鏈稍強,未能立即獲釋,但她的律師通過談判達成認罪協議,承認“以危險武器造成傷害”,被判3年4個月徒刑。由於此前已被拘押兩年多,她於2019年5月3日出獄。

檢方曾試圖將矛頭指向朝鮮,但關鍵的“中間人”早已逃離,線索無從追查。四名朝鮮籍嫌疑人被國際刑警組織通緝,卻至今下落不明。馬來西亞警方一度懷疑兩人受過特工操控,但缺乏直接證據,隻能止步於猜測。

馬來西亞司法體系盡力保持公正,但面對國際壓力,難免有所妥協。西蒂的釋放被認為是證據最薄弱的結果,而段氏香的輕判則像是庭外交易的產物。

釋放背後的多方博弈

兩名女子最終獲釋,既有法律層面的原因,也有國際博弈的推動。從證據來看,馬來西亞警方和法庭確實難以證明段氏香和西蒂·艾莎明知自己在執行謀殺任務。監控錄像顯示她們行動後並未迅速逃離,西蒂甚至在事發後繼續日常生活,段氏香也在社交媒體上公開行蹤。這些行為與職業殺手大相徑庭。

然而,案發後,印尼和越南政府迅速介入,為本國公民爭取寬大處理。印尼總統佐科親自向時任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施壓,要求釋放西蒂·艾莎;越南政府則通過外交渠道呼籲“公平對待”段氏香。兩國都強調,這兩名女子來自普通傢庭,可能是無辜受害者,不應為大國間的爭鬥付出生命代價。

刺殺事件後,兩國關系迅速惡化。馬來西亞驅逐朝鮮大使,朝鮮則扣留馬來西亞公民作為報復。2017年3月30日,雙方達成協議,交換被扣人員,金正男遺體被運回朝鮮。2018年馬哈蒂爾重新執政後,更是試圖緩和與朝鮮的關系,避免因這起案件進一步激化矛盾。

兩國將此事視為朝鮮政權暴行的證據,呼籲嚴懲涉案人員,甚至推動聯合國介入。然而,馬來西亞作為一個中小國傢,更傾向於在多方壓力下尋求平衡。最終,審判結果看似“草草瞭事”,卻也反映瞭現實的無奈。

西蒂獲釋後,印尼與馬來西亞的關系進一步升溫,雙方在東盟框架下合作更加緊密。段氏香出獄後,越南也對馬來西亞的處理表示認可。

案件的深層啟示

段氏香和西蒂·艾莎的命運,從普通人到“兇手”,再到重獲自由,她們的釋放,既是證據不足的體現,也是外交博弈的結果。

作為負責任的大國,中國始終秉持和平共處的原則,反對任何形式的暗殺與恐怖主義,同時也理解中小國傢在夾縫中求生存的難處。馬來西亞在處理此案時,既要維護司法公正,又要平衡外交關系,這種兩難處境值得深思。我們與朝鮮作為友好鄰邦,保持著正常的外交互動,但對這類事件的態度始終是明確的:真相必須查清,正義不能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