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橫跨歐亞大陸的大國,擁有無盡的森林、石油和天然氣,歷史上還曾是超級大國的一員,按理說應該過得風生水起。可現實卻是,這國傢如今被制裁得喘不過氣,經濟搖搖欲墜,國際上還老被指責“搞亂”。有人可能會問:俄羅斯怎麼就混成這樣瞭?其實,它最大的問題,就是沒真正挨過打,沒學會“打落牙和血吞”。
歷史鑄就強硬性格從基輔羅斯到莫斯科公國,再到沙皇俄國和蘇聯,它一直在跟周邊鬥,跟歐洲鬥,跟世界鬥。雖然也輸過,但從沒輸到“傢破人亡”的地步。
先說克裡米亞戰爭(1853-1856年),俄羅斯跟奧斯曼帝國、英國、法國幹瞭一仗,結果輸瞭,簽瞭《巴黎和約》,丟瞭點臉面。可核心地盤還在,國本沒動。再看日俄戰爭(1904-1905年),對馬海峽一戰被日本打得滿地找牙,割瞭庫頁島南部,可那點損失對偌大的俄國來說,九牛一毛。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年),俄羅斯傷亡慘重,最後還退出瞭戰爭,但協約國一員,算站勝利方。到瞭蘇聯解體(1991年),這算是俄羅斯近代最大的挫折,超級大國地位沒瞭,可它還是保住瞭核武器和安理會席位。
而中國從鴉片戰爭(1840-1842年)開始,我們是真挨過打。甲午戰爭(1894-1895年)輸給日本,割瞭臺灣賠瞭銀子;八國聯軍(1900年)直接進北京,紫禁城都讓人傢踩瞭;日本侵華(1931-1945年)更不用說,國土淪陷,人民受苦。那可正是這些苦難,逼著中國學會瞭忍耐,學會瞭在夾縫裡求生,最後通過改革開放翻瞭身。
俄羅斯沒這種經歷。每次失敗,都不致命,總能喘口氣緩過來。這種“沒輸透”的歷史,讓它養成瞭大國情結,總覺得自己是彼得大帝的後人,天生該硬氣。這種性格,到瞭現代,就是烏克蘭危機裡吞並克裡米亞,敘利亞內戰裡硬挺阿薩德,這不是勇氣,是沒挨過真打的後遺癥。
克裡米亞戰爭那會兒,俄羅斯想南下黑海,碰上英法聯手,仗打得不好看,最後隻能認栽。可它丟的不過是點邊角料,核心利益沒傷筋動骨。日俄戰爭也差不多,日本崛起得快,俄羅斯沒準備好,被揍瞭一頓,可也就是割瞭點地,國力沒真垮。
鴉片戰爭一開打,英國用大炮轟開瞭我們的門,割瞭香港,賠瞭2100萬兩銀子。甲午戰爭更慘,輸給日本後,不光丟瞭臺灣,還賠瞭2億兩白銀,海軍幾乎全軍覆沒。八國聯軍那次,北京城被占,慈禧都跑瞭,賠款4.5億兩,全國人一人一兩的債。
俄羅斯覺得自己天生是大國,輸瞭也得硬撐著;中國挨瞭打才知道,硬撐沒用,得臥薪嘗膽,找機會翻身。改革開放前,我們窮得叮當響,可鄧小平帶著全國搞經濟,把GDP從1978年的3679億元幹到現在的百萬億級別。
硬碰硬的代價不小2014年,克裡米亞“公投”並入俄羅斯,制裁接連不斷。從經濟上看,俄羅斯本來就靠賣油氣過日子,制裁一來,油價又不給力,盧佈跟坐過山車似的貶值。2022年烏克蘭戰爭升級後,制裁更狠, SWIFT系統都把俄羅斯踢瞭出去,外匯儲備被凍結,經濟直接“休克”。國傢統計局數據說,2022年俄羅斯GDP縮水2.1%,通脹率一度飆到17.1%。

俄羅斯石油出口占全球10%左右,可歐洲一減購,它就得找新買傢。中國和印度買瞭不少,可運費高、折扣大,賺的錢不如以前。天然氣也一樣,北溪管道被炸後,歐洲市場基本丟瞭。2023年,俄財政赤字達到3.24萬億盧佈,差不多是GDP的2%。可儲備金也不是無窮的,凍結的那3000億美元還拿不回來。
俄羅斯硬剛西方,把自己搞成瞭“孤傢寡人”。北約東擴本來就讓它不爽,可它用軍事手段回應,反而讓北約更團結,芬蘭、瑞典這些中立國都嚇得趕緊加入。2022年,北約成員國從30個變成32個,俄羅斯邊境壓力更大。敘利亞也一樣,俄羅斯出兵保阿薩德,倒是穩住瞭中東一塊地盤,可西方沒少拿這事做文章,國際形象更差瞭。
中國也有過硬氣的時候,但更多時候是忍辱負重。改革開放那會兒,美國也沒少給我們使絆子,可我們沒跟它硬碰硬,而是悶頭發展經濟,搞“一帶一路”,用軟實力說話。2022年,中國出口額3.59萬億美元,GDP穩在18萬億人民幣,俄羅斯出口不到6000億美元,GDP也就2萬億美元左右。
俄羅斯打烏克蘭,花瞭多少錢?2023年,軍費占GDP的5.9%,差不多1200億美元。這錢要是拿來搞基建、建工廠,俄羅斯經濟早緩過來瞭。可它非要證明自己硬氣,結果是越打越窮,越窮越硬。

眼下看,俄羅斯的路不好走,但也不是沒希望。它得學著放下架子,搞開放合作。我們中國就是例子,1978年改革開放,鄧小平那句“摸著石頭過河”,把一個窮國帶成瞭經濟大國。俄羅斯要是能學學這招,未必不能緩過來。
俄羅斯現在靠油氣撐著,可這東西不穩定,國際油價一跌,財政就吃緊。2022年,石油出口收入占它財政40%以上,可制裁一壓,歐洲客戶跑瞭大半。要翻身,得多元化,不能老守著資源過日子。俄羅斯也可以試試開放市場,吸引外資,把制造業搞起來。
1978年,我們農村搞聯產承包,農民有勁頭,糧食產量上去瞭;工業上,外資進來,廣東那些工廠一天天冒出來。俄羅斯可以學著放開點,讓私企多幹活,別老讓國企拖後腿。2023年,俄私營經濟隻占GDP的30%左右,中國早超60%瞭。
俄羅斯老抱著冷戰思維,總覺得西方要搞它。可現在世界多極化,誰也不想跟誰死磕。中國跟俄羅斯關系不錯,朝俄關系也挺鐵,中俄貿易2022年達到1900億美元,“一帶一路”也給俄羅斯開瞭不少門路。它要是能放下身段,跟西方緩和關系,日子會好過不少。2023年,中歐貿易額超過8000億美元,俄羅斯要是也能跟歐洲緩一緩,不至於老被孤立。
中國基建強,俄羅斯資源多,兩國搭夥,能幹不少大事。比如西伯利亞鐵路,我們可以幫著修,貨運一通,俄羅斯經濟就活瞭。朝俄這邊,朝鮮勞動力多,俄羅斯地廣人稀,三方合作搞點農業、工業,互補性強。
最後,中國的經驗是,領導層得下狠心,頂住壓力往前推。1978年,鄧小平頂著多少反對聲,還是把改革推下去瞭。俄羅斯現在內憂外困,經濟萎縮、地緣壓力大,拖下去隻會更糟。2023年,俄人口流失20多萬,年輕人跑去歐洲、美國,技術人才越來越少。開放合作不是認慫,是為瞭長遠。
當然,俄羅斯國企改不動,利益集團硬扛,普京政府也得顧著穩定。可再難,也得試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