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生擺地攤起傢,一年入賬1300萬元!

從校園擺地攤起步,

武漢理工大學藝術設計學院

學生王慶邊求學邊創業。

兩年多時間,

他創辦的武漢壹心創意科技有限公司

業務不斷增長,

年營收從20萬元躍升至1300萬元。

王慶(右)。

擺地攤無人問津

網絡平臺意外火爆

“正在不斷擴展業務品類,預計今年營收還將有較大幅度增長。”近日舉辦的“π動未來·青創匯”湖北青年創新創業項目路演現場,27歲的王慶一身國潮裝扮,向投資人描繪他的創業藍圖。

王慶團隊正在鞋子上描繪國潮圖案。

2022年5月,王慶讀碩士研究生一年級時,與同學嘗試在球鞋上手繪文創圖案,然後在校園擺攤售賣。他說,當初擺攤隻是想利用專業所學賺點生活費改善夥食,但擺攤大半個月,他和同學輾轉武漢理工大學、湖北經濟學院、武漢東湖學院等高校,效果卻非常不好。“攤位無人問津,幾乎沒賣出幾雙鞋子。”王慶說,那段日子很辛苦,他感受到創業的不易。

但王慶沒想過放棄。每次設計出一款圖案,他就會同步上傳到網絡平臺,起初並沒有引起多少人關註。直到有一天,他設計的一款籃球鞋意外火爆,多傢鞋企聯系他,希望與他進行合作。以此為契機,王慶成立武漢壹心創意科技有限公司,專註國潮球鞋設計。

王慶團隊正在鞋子上描繪國潮圖案。

王慶告訴記者,公司和李寧、耐克、阿迪達斯等多傢品牌鞋企建立瞭合作關系,在普通款式的鞋子上進行二次創作。“在空白鞋子上描繪國潮圖案,看似隻是滿足很小眾的個性化需求,但在中國這麼廣闊的市場,任何小眾化的需求都有著龐大的消費群體。”王慶說。

定制生產衣服包包

招聘20多名大學畢業生

武漢壹心創意科技有限公司現在已經搬到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自貿生物創新港,公司有創意設計室和手工制作區。將紙上的創意進行落地,變成鞋子上漂亮的圖案,對於王慶來說是全新的挑戰。他與合夥人走訪考察瞭廣東厚街、福建泉州等地的球鞋材料市場,學習和鉆研定制工藝的每一個細節。

王慶獲評創業之星。

“不記得經歷瞭多少次熬夜創作和工藝研發失敗,隻記得當我們研究透瞭一個新的定制工藝,當我們的國潮設計得到成功應用時,我和合夥人抱在一起的興奮、喜悅與感動。”王慶告訴記者,有一次為瞭解決圖案著色問題,他請教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學院的一位博士,最終調制出色彩飽和又不會脫落的顏料。

短時間內,公司便實現瞭設計—定制—運營—售後體系的搭建,並開始瞭市場化應用。公司還將AIGC引入設計環節,用人工智能輔助創意設計,實現“3秒提供100種配色思路”,大幅提升設計效率。

王慶和團隊員工合影。

但王慶仍將自己定義為“手藝人”。他說,要將天馬行空的設計理念轉化為觸手可及的實物產品,離不開對工藝的極致追求與反復打磨。但“手工定制”意味著較長的生產周期,即便是訂單暴增的節點,王慶仍然堅持對工藝的執著追求,包括他在內的設計人員也都全部參與制作,有一次大戰四天四夜,實在太困,“抱著鞋子就睡著瞭”。

如今,公司業務正進一步拓展,除瞭國潮鞋,他們還定制生產服裝、包包等,並招聘瞭20多名大學畢業生。創業之路艱辛,王慶認為,創業者要耐得住寂寞,要有長跑心態,正如他崇拜的企業傢雷軍所言:“當你創業你就選擇瞭一條不歸路,你永遠在向著夢想的方向奔跑。”

長江日報記者| 汪洋 通訊員| 於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