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什米爾人說,我寧願加入中國

克什米爾,山高水冷,槍響不斷。一個地方,被印度搶著管、被巴基斯坦盯著爭,卻沒有一個克什米爾人能安心種地過日子。

最近,有人說:“我寧願加入中國。”這話不是玩笑,也不是錯覺,是活在戰火和斷水中的人說出的真心話。印度修水壩,巴基斯坦放炸彈,老百姓想要的,隻是平靜活下去的可能。

可幾十年過去,和平沒到,土地越來越幹。這個地方,被當成籌碼太久,也該有人聽聽當地人的選擇。

印度和巴基斯坦,我都受夠瞭

克什米爾這塊地,從來不是地緣肥沃,而是水源敏感。說到底,它是“印度河流域”的水龍頭,誰拿住瞭,誰就能給下遊放水。

1947年印巴分治後,克什米爾釀成沖突主因,不是宗教,是水。印度控制源頭,巴基斯坦靠下遊農業吃飯。於是,兩國就開瞭長達70年的“水仗”。

2008年,印度在印控克什米爾開工建設“基什昂甘蒂水壩”,地點在查謨—克什米爾北部,接近巴方邊界。這水壩的定位明確——攔水,控制印度河支流,掐住下遊水量。這事傳到巴基斯坦,外交照會直接蓋上“國傢安全威脅”字樣。

印方解釋這隻是水電工程,壩高37米,總庫容1.8億立方米,裝機功率330兆瓦。可這技術術語在克什米爾民眾聽來,就是一句話——要斷咱的命根子。

2011年,巴基斯坦民間組織直接沖擊印方駐巴高級專員公署。抗議標語寫得直接:“這是對我們的水戰爭。”隨後三年,邊境小規模交火不斷。印軍加強巡邏,巴軍部署重火器,雙方炮彈日均交互突破百發。

而這段時間,誰最遭殃?就是住在爭議區、被兩個國傢“輪番索愛”的克什米爾人。他們白天不敢出門,夜晚怕水壩一開,田地幹裂。

聯合國幾次提議設“印巴聯合水文監控站”,被印度一口回絕。說到底,印度把克什米爾當主權象征,巴基斯坦把它當“戰略縱深”,可沒人把那裡的老百姓當活人看。

2019年局勢再升級。印度在沒有與地方議會協商的情況下,單方面廢除“查謨—克什米爾邦”的自治地位。這一步,徹底引爆民怨。原本就分裂的歸屬感,如今直接清零。

很多人說,“巴基斯坦不管我們死活,印度讓我們活不下去,那幹脆去中國吧。”這話聽起來激烈,背後卻藏著三代人被轟炸、斷水、遷徙反復折騰後的絕望。

中國來瞭,但沒拿槍

1962年,中印邊界爆發戰爭。起因之一,正是中國與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邊界的劃界談判。彼時中國對“喀喇昆侖走廊”與巴方展開談判,明確邊界歸屬,引發印度強烈反應。

印度政府指責中國“幹預印度領土”,中國外交部當即反駁:克什米爾歸屬本就未定,談不上侵犯。這一論調首次將“克什米爾問題”拉入中國外交框架,也為中國後續在聯合國發聲打下基礎。

2019年8月5日,印度政府廢除印控克什米爾的370條款,取消其“特殊自治地位”,強制實行中央直轄。此舉引發巴基斯坦全面抗議,並迅速請求聯合國安理會介入。

8月15日,中國外交部正式表態:對印方單方面修改地區現狀表示嚴重關切,呼籲聯合國立即討論相關事態。當天,中國支持巴方請求,推動安理會舉行閉門磋商,這是10年來首次正式在聯合國討論克什米爾問題。

這一步,分量極重。在印巴軍事對峙膠著之際,唯有中國選擇在國際平臺明確立場,重申聯合國有關決議和克什米爾問題的國際地位。

中國並未推動軍事部署,也未煽動地區對立,而是持續強調“協商解決、尊重聯合國、保障克什米爾民眾基本權利”。與動輒封鎖、調兵的印度相比,這種不帶火藥味的存在感,恰好切中人心。

正因此,克什米爾街頭出現這樣的口號:“中國代表和平與秩序,不代表壓迫。”這不是空泛好感,而是切身體會。

印度境內媒體對此極為緊張,多傢報紙頭版寫上“Beijing is exploiting Kashmir sentiment(北京正在利用克什米爾情緒)”。可說到底,情緒不是制造出來的,是被現狀逼出來的。

克什米爾的問題,中國的答案

如今的克什米爾,既不是印度的穩定之地,也不是巴基斯坦的外交籌碼。它成瞭一塊被遺忘、被壓榨、被用完即棄的地帶。而在這塊土地上,越來越多的人提起一個詞——“中國”。

中國自2019年以來,連續四次在聯合國發言中提及克什米爾問題。表述中重點突出兩個詞:“聯合國決議效力持續”和“應充分尊重當地人民意願。”

這兩句話,合起來其實是外交語言下的一個信號:克什米爾的未來,不應由槍桿子決定。

而這幾年,中國與巴基斯坦在中巴經濟走廊建設中的密切合作,也讓克什米爾西段受益明顯。喀喇昆侖公路貫通,基礎設施跟上,本地人就業機會增加,貿易流通也活躍瞭。

相比之下,印控區持續爆發騷亂,通信被斷、媒體被封,疫情期間封鎖更是雪上加霜。群眾生活惡化、輿情積怨、歸屬感缺失,是連印度自己都承認的現實問題。

於是,在這種對比之下,有克什米爾青年在社交平臺發帖:“印度給我們憤怒,巴基斯坦給我們混亂,中國至少給我們秩序。”

當然,中國從未公開宣稱要“收編”克什米爾,也未在軍事或外交場合采取挑釁姿態。但它的外交態度、話語體系、經濟能力,確實在現實中影響著克什米爾人的判斷。

這才是最讓德裡不安的地方。

當一個地方被兩個鄰國搶來搶去幾十年,卻在心裡說出“我寧願加入中國”,那不是宣傳影響力,而是治理對比下的自然傾向。

當槍口和水壩都指向平民,克什米爾人想找個能安心睡覺的地方。中國,在這張地圖上,似乎是他們自己點出的方向。

參考資料:

印度和巴基斯坦為什麼不談判分割克什米爾?.觀風聞.2025-05-08.

研究 | 楊思靈:印巴圍繞克什米爾爭端的外交博弈及其影響.南亞研究通訊.2025-05-05.

支持巴方請求,中國要求安理會在閉門會談上討論克什米爾問題.觀察者.2019-08-15.

張力:中國的南亞外交與克什米爾問題.愛思想.2008-07-14.

觀點 | 林民旺:印巴沖突為何總是繞不開克什米爾問題.世界知識.2025-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