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4A最後一次下餃子,76炮換成“饅頭炮”,解放軍還是偏愛重火力

本文僅在今日頭條獨傢發佈,謝絕轉載

新一代主力護衛艦054B快速交付並服役後,外界都以為054A的建造可能就到此為止瞭,滬東中華船廠和廣州黃埔船廠會集中資源建造054B或試驗更新的軍艦。

沒想到的是,升級版054AG還是下瞭最後一波“餃子”,看上去陌生又熟悉的054AG不斷“刷新”出現在造船廠的船塢和碼頭旁,它們不但換上瞭更新的雷達,連前甲板那門76毫米全自動艦炮,也換成瞭炮塔線條更圓潤、昵稱“饅頭炮”的100毫米全自動艦炮。

(等待刷舷號交付的054AG)

一貫務實的解放軍不會無的放矢,用威力更大、射程更遠的大口徑炮替換隱身性能強、射速更快的中口徑炮,某種程度上可以視為解放軍下定瞭一個決心,而這個決心也許就是為瞭臺海局勢而量身定制。

國產艦用100毫米主炮

100毫米艦炮在中國海軍有兩個技術路線,第一個是20世紀50年代從蘇聯引進的B-34型,國產型號為61式單管100毫米艦炮,裝備01型、65型和053H型護衛艦,後續又開發瞭79式雙管型,也就是H/PJ-33,裝備053H1/H2G護衛艦。

第二個技術路線應用更廣泛,是1987年從法國引進的T100C型單管100毫米緊湊型艦炮,國產型稱H/PJ-87,裝備在2艘051C、2艘052B、6艘052C和2艘054上。

(多切面表明也做瞭一定的隱身優化)

不過海軍對這門炮的評價不是很高,因為T100C當時在法國也是剛定型不久的產品,技術不夠成熟,而且中法采購協議隻有成品,沒有技術轉讓,甚至連多餘的零部件都沒有。

加上當時國內技術基礎薄弱,進展舉步維艱,H/PJ-87的國產化工作直到21世紀初才取得成果。

(形狀很好辨認)

H/PJ-87可以說有點生不逢時,因為定型後不久,國產護衛艦掀起降低口徑的風潮。

後續批量生產的054A全部改用H/PJ-26型76毫米艦炮,以俄羅斯AK-176為技術原型,包括生產數量更多的056系列輕型護衛艦,也用瞭76毫米艦炮。

至於為什麼讓054A足有四千多噸的體量卻裝瞭一門“小炮”,這就要從實際角度出發瞭。

口徑不同,作用不同

與100毫米的大口徑炮相比,76毫米炮的射速更快,比如H/PJ-26可以達到120發/分鐘,比H/PJ-87約80到90發/分鐘射速高出四分之一。

更高的射速,可以快速形成彈幕攔截反艦導彈、無人機等低空高速目標。

054A定型之初,國產艦載防空系統和近防系統都不是很成熟,而防空作為現代海軍最重要的戰鬥力指標之一,最理智的選擇之一就是增加防空武器數量,主炮自然也不例外,特別是配備可編程彈藥或制導彈藥後,可以有效地精準攔截導彈和無人機。

(除瞭主炮和雷達,飛行甲板明顯加長,可能是為瞭容納直-20F 圖源:大包CG)

同時,也是考慮054A的定位是護航和反潛,用不著口徑太大的主炮,即使需要執行對地支援,一來有052D的130毫米主炮可以頂上,二來經過對彈藥的改進,76毫米炮的射程、威力也並不小,基本可以滿足大部分作戰場景下的需求。

最後,H/PJ-26技術成熟、價格低廉,隻有16噸的全系統重量,也可以給艦體本就不算很寬裕的054A節省一部分空間,多帶一個基數炮彈或給水兵們騰出點生活空間,都對提高戰鬥力大有裨益。

現在新批次054AG又換回瞭100毫米大口徑主炮,而且疑似就是H/PJ-87的後續改進型,可以視為解放軍對未來戰場進行研判後做出的決策,而這個戰場就是臺灣海峽。

鏖戰臺海

臺灣海峽平均寬度不足200千米,平均水深也不過60米,從艦隊展開的角度來看,實際上並不適宜太多的大型軍艦排兵佈陣,再加上解放軍還有陸基打擊火力和岸基航空兵的優勢,所以未來在臺海內線作戰的軍艦,應該都不會噸位太大。

054系列作為“萬金油”,屆時很可能會承擔主要的巡邏、警戒、中近距火力支援等任務,那麼一門威力夠大、射程夠遠的主炮,自然不可或缺。

(054AG兼具遠洋作戰和護衛,是很不錯的勤務艦艇)

首先,100毫米炮彈裝藥量至少13.5千克,比76毫米炮彈6.5千克裝藥量高出一倍,而且更大的彈丸可以有效應對小型快艇或無人艇的襲擾,約22千米的射程,可壓制內陸縱深的敵方工事、炮兵和導彈陣地。

同時,新型SR-2410型X波段雷達裝備後,可以更高效地引導主炮進行交戰,配備制導彈藥或智能化彈藥後,可以彌補射速略低的問題。

更重要的,不但炮彈要比導彈便宜得多,反應速度也快得多,大口徑主炮天然具備的威懾力,也會在臺海之戰中發揮作用。

(054A設計實在太好,海警版已經開始批量服役)

裝備什麼樣的兵器就能看出來這支軍隊準備要打什麼仗,技術成熟的054A推出升級版,以及各類設備和武備都更加貼近臺海之戰的需求,明白無誤地表明解放軍已隨時做好參加統一之戰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