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數十年來一直將摧毀伊朗核武視為畢生目標。如今,他終於發動對伊朗的大規模空襲,不僅重創瞭後者鈾濃縮設施,甚至還公開暗示政權更迭,並被爆料一度想刺殺伊朗最高領袖,從而引發國際震撼。
然而,特朗普趕忙對這一瘋狂的“斬首”行動踩下剎車。這場極具風險的開戰行動,究竟是戰略性的壓倒性一擊,還是為政治生存而孤註一擲?內塔尼亞胡究竟想從這場行動中得到什麼?

這是一場政治、軍事風險極大的軍事行動
事實上,內塔尼亞胡選擇此刻對伊朗發動大規模攻擊,並非偶然,在他看來,這是一連串地緣與政治條件成熟的“決定性時刻”。
自從2023年被哈馬斯突襲之後,以軍對伊朗支持的地區武裝組織發動瞭一連串打擊,成功削弱瞭“抵抗軸心”力量。過去1年多,哈馬斯被重創;黎巴嫩真主黨被“斬首”戰術搞得元氣大傷;更重要的是,以色列在去年一次短暫的軍事交火中,還摧毀瞭伊朗多套防空系統,削弱瞭後者的防空實力。
這一系列行動,使以色列得以掌握戰術主動,當伊朗的外部防線被削弱後,以色列打開瞭常年威脅伊朗核設施的行動窗口。
盡管美國並未對整體攻擊明確背書,但根據此前《華爾街日報》的披露,這一行動得到瞭特朗普的默許,至少後者沒有阻攔。然而,針對內塔尼亞胡暗示“可能刺殺哈梅內伊”一事,美方明確表達拒絕立場。
而內塔尼亞胡在受訪被問及這一問題時一直在回避,他僅僅表示:自己不想談這個。很明顯,這是一種默認的暗示。
不過更引人註目的是,內塔尼亞胡罕見高調發表政治言論,煽動伊朗民眾進行“政權更迭”。
這種公開幹預他國內政的表態,在以色列歷任領導人中極為罕見,這顯示內塔尼亞胡不隻在戰場發動攻勢,也同時開啟一場意識形態與心理戰。

內塔尼亞胡究竟想從這場極為瘋狂的行動中得到什麼?
又是開戰,又是想“斬首”哈梅內伊,甚至想搞“政權更迭”,這次內塔尼亞胡動作這麼大,他究竟想要什麼,難道單單隻是顛覆伊朗?
外交是內政的延續,軍事是政治的延伸,想瞭解這一問題,不能隻看伊朗,還要看內塔尼亞胡個人動機。
美聯社指出:雖然目前伊以沖突仍在繼續,但6月13日的空襲不僅精準打擊伊朗核設施,實現瞭內塔尼亞胡本人多年的夙願,更重創瞭伊朗軍事政治體系,對他本人而言,這是一項象征與實質並具的“首波勝利”。
2023年10月哈馬斯的突襲成瞭內塔尼亞胡政治生涯上的無法抹去的陰影,就個人動機而言,之後內塔尼亞胡所做的一切基本上都是為瞭保住自己的權力、政治名聲與未來的歷史定位。在這次對伊開戰前,他本人在國內面臨巨大政治壓力,反對黨甚至提出瞭“解散議會”。但開打之後,由於取得不俗戰績,內塔尼亞胡在國內的聲望短暫回升,甚至連部分反對黨也對軍事行動表示支持。

對內塔尼亞胡而言,這是一場風險極高的政治豪賭
毫無疑問,這次內塔尼亞胡正試圖以強勢對伊朗的軍事行動,重新定義自己:成為在國傢危機時刻力挽狂瀾的戰時總理。
不過這是一場賭上國傢安全與個人歷史定位的行動,成功,將奠定他在以色列史上的關鍵地位;失敗,則可能讓他背負“以國傢命運換取個人延任”的沉重指控,畢竟伊朗的導彈也不是吃素的,如果以色列社會在伊朗報復中損失過大的話,則國內輿論可能瞬間反轉。
#21國聯合聲明譴責以色列襲擊伊朗##以色列將協助以公民從全球撤回##伊朗外交部大樓遭以軍空襲##以總理:伊朗朝我臥室發射導彈##曝伊朗正準備針對以的大規模軍事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