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7峰會開幕,印尼拒絕邀請,沙特也缺席,中方不許七國做三件事

6月15日,G7峰會於加拿大正式拉開帷幕,特朗普的再度亮相,瞬間將時光拉回2018年,不過此次的峰會分為相當微妙,除瞭特朗普帶來的不確定性,還有沙特阿拉伯王儲與印度尼西亞總統的雙雙缺席,甚至印尼還選擇瞭訪問俄羅斯。

峰會揭幕之前,中國外交部也罕見率先發聲,對G7集團明確劃定三條紅線,連說三個“停止”。

沙特印尼缺席的戰略信號

峰會的邀請名單與參會人員常常映射出國際關系的微妙變幻,今年加拿大邀請的21位領導人裡,沙特王儲穆罕默德和印尼總統佐科都未到場。

沙特方面未公開解釋原因,但背景值得深究,此前加拿大自由黨議員曾質疑邀請沙特和印度的合理性,認為其行為違背峰會"打擊外國幹涉"的核心議題,沙特的缺席客觀上緩解瞭加拿大執政黨內部壓力。

印尼的行程安排更具戰略考量,在參加峰會與訪問俄羅斯之間,印尼總統婉拒瞭G7峰會邀請,毅然選擇瞭訪俄,這一安排明確體現瞭新興經濟體在大國博弈中的平衡策略。

作為東南亞最大經濟體,印尼拒絕成為西方陣營的配角,轉而通過自主外交彰顯戰略獨立性,這種缺席不是外交疏忽,而是對西方主導國際議程的無聲回應。

印度總理莫迪的出席則成為特殊看點,盡管2023年印加因錫克教領袖暗殺事件陷入外交冰凍,但加拿大總理卡尼以“印度是世界第五大經濟體”為由堅持邀請,兩國領導人同處一室的畫面,成為現實政治超越價值觀分歧的生動註腳。

南非總統拉馬福薩一個月前在白宮,遭特朗普突然播放剪輯視頻,當眾指控南非實施“白人種族滅絕”,頂著如此公開的外交羞辱仍選擇出席,折射出發展中國傢在西方主導體系中的兩難處境。

而這些國傢領導人的參會選擇,映射出發展中國傢在全球治理體系中的復雜處境。

中方的三個“停止”

6月13日,峰會還沒有開始,中國外交部就率先就此次G7峰會發出瞭明確聲明,不僅明確指出G7固守冷戰思維制造陣營對立、推行封閉排他的小圈子政治、挑動地區緊張破壞全球穩定,還針對G7集團長期行為模式,明確提出三個“停止”。

我們奉勸七國集團認清世界大勢,停止幹涉他國內政,停止損害別國發展,停止動輒操弄涉華議題,多做有利於國際社會團結合作的事情。

這三點要求可以說是對G7系統性問題的針對性回應,近年來G7聯合公報屢屢包含涉華消極內容,在臺海問題上制造事端,中方此次主動劃定紅線,標志著對西方小圈子容忍度的降低。

與此同時,中國的要求也凸顯瞭G7的尷尬處境。本次峰會恰逢其成立50周年,該機制成立於1975年石油危機時期,初衷是協調西方經濟政策,如今時移世易,G7國傢占全球GDP比重已出現大幅度下降,但其仍試圖通過價值觀聯盟維持話語霸權,美國也成為瞭全球貿易危機的制造者。

加拿大作為輪值主席國原計劃討論國際和平、經濟穩定等議題,但實際議程被特朗普的關稅戰、中東危局等緊急事態全面綁架。

成員國領導人的更迭也進一步削弱瞭集團凝聚力,相比2024年峰會,今年隻有法國總統馬克龍和意大利總理梅洛尼仍在任,其餘五國全部換帥。

政策連續性的斷裂,使這個本就效率下滑的機制更難以應對全球性挑戰,東道主加拿大不得不放棄聯合公報傳統,G7作為全球治理核心平臺的功能性危機已暴露無遺。

G7困局

除瞭中國對七國集團劃出的三條紅線,當下其也正在面臨著內外制約的多重困局。

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必然是此次峰會最尖銳的矛盾點。特朗普重返白宮後,將關稅武器運用得變本加厲,當前各國對美出口商品面臨的實際關稅已創下1930年代大蕭條以來的最高紀錄。

日本汽車業面臨25%關稅威脅,歐盟鋼鋁產業遭受重創,加拿大作為東道主更遭遇"吞並"言論羞辱,美國這種保護主義政策直接沖擊G7盟友。7月9日,屆時美國可能實施新一輪關稅升級,說白瞭,本次峰會或許會是避免全面貿易戰的最後談判機會。

德國總理默茨、法國總統馬克龍和日本首相石破茂都寄望於通過雙邊會談扭轉局面,但英國的例子在前,雖與美達成雙邊協議卻無法改變全局,歐盟手握千億歐元報復清單卻不敢輕易動用,各國既不滿美國霸道,又忌憚特朗普的反復無常。

這種矛盾心理導致聯合聲明機制瀕臨崩潰,據媒體報道,峰會將放棄傳統聯合公報,轉而按議題發佈聲明。

這將是繼2018年後G7第二次無法達成共識宣言,凸顯聯盟協調功能的退化,2018年“六對一”對抗場面反而加劇瞭分裂,因此即便不滿,各國仍選擇避免與特朗普正面對抗。

當外界渲染“六國對抗美國”敘事時,德國方面明確否認,強調日本、加拿大與歐盟之間同樣存在分歧,這種急於“辟謠”的姿態,恰恰暴露瞭西方陣營的脆弱共識。

除瞭內部矛盾,正在發酵的國際危機也使峰會議程雪上加霜。俄烏沖突中特朗普繞開盟友與俄單獨接觸,導致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將會晤本身視為成果。

而針對6月13日突然爆發的以伊沖突,G7內部的立場也出現瞭嚴重分裂。

德國總理默茨將會談目標定為防止核擴散和沖突降級,日本首相罕見譴責以色列行動“不可接受”,特朗普卻公開稱贊以軍“表現出色”,英法德等國則謹慎呼籲克制。這些分歧迫使峰會臨時轉向危機管控,原定改革議程形同虛設。

沖突背後的經濟隱憂也不容忽視,中東戰事升級很可能會導致國際油價飆升30%,使本已脆弱的全球經濟再受重創。

半個世紀輪回,世界已徹底改變,G7國傢經濟總量占比持續萎縮,新興市場成為增長引擎,多極化趨勢不可逆轉。

美國正在親手拆解自己建立的貿易體系,地區沖突也即將超越西方協調能力,G7連基本共識都難以達成,當下,任何排斥主要文明參與、忽視發展中國傢訴求、固守冷戰思維的“小圈子”,都難以應對21世紀的全球性挑戰,國際秩序的重構不是選擇,而是必然。

主要信源

計劃被打亂,G7峰會陰影下召開——上觀新聞2025-06-16

G7領導人峰會在即,“他們都希望避免與特朗普沖突”——觀察者網2025-06-16

外交部:奉勸七國集團認清世界大勢,停止幹涉他國內政,停止損害別國發展,停止動輒操弄涉華議題——環球網2025-06-13

印尼總統拒絕參加七國集團峰會的邀請,轉而接受普京邀請訪俄——俄羅斯衛星通訊社2025-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