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資深媒體人杜恩湖為您報道
6月14日至15日晚,北京舞蹈學院原創舞劇《唱支山歌給黨聽》在深圳巡演結束,觀眾好評如潮。

北京舞蹈學院原創舞劇《唱支山歌給黨聽》,自6月6日杭州巡演第一場公演,已經在五個城市共演瞭10場。在深圳公演兩場,該劇一路演一路火爆。

北京舞蹈學院,是享譽全國的名校。是中國唯一一所專門化的舞蹈教育高等學府,被譽為“舞蹈傢搖籃”,在學科實力、國際交流及專業設置方面具有顯著優勢。其舞蹈學、表演、編導等專業位居國內頂尖水平,並長期承擔國傢舞蹈人才培養、學術研究及文化傳承的核心任務。

為構建藝術實踐服務社會服務人民的新范式, 北京舞蹈學院,用瞭三年多時間的努力,精心打造瞭這部大型原創舞劇《唱支山歌給黨聽》。 自 2025年6 月 6 日,杭州首站啟動公演以來, 五城十場演出,幾乎全部售罄, 一票難求,一路巡演,觀眾反響熱烈,好評如潮。在公共社交媒體上相關話題閱讀量突破千萬次,構成瞭文化藝術領域獨特的 “ 北舞現象 ” 。


據介紹,北舞打造這部作品《唱支山歌給黨聽》與原創國標舞劇《人間四月天》 《“為人民而舞” —— 舞動經典》三部優秀劇目共同構成北舞上半年全國巡演 “組 合拳 ” , 這一舉措既是學院第二次黨代會確立的 “學研創演” 人才培 養模式的立體化呈現,更是頂尖藝術院校以文化服務社會、用精品反 哺人民的生動實踐。


“從雪域高原到江南水鄉,從西南腹地到沿海城市,北舞師生帶 著對藝術的赤誠, 將舞臺化作連接歷史與現實的橋梁。 ” 北京舞蹈學 院黨委書記劉嵐向記者介紹, “ 這不僅是藝術的傳播, 更是用舞蹈語言講好 中國故事, 讓黨的光輝照進更多人心中。 ”
真誠創作: 《唱支山歌給黨聽》破圈密碼
《唱支山歌給黨聽》這部舞劇,有著深刻的歷史背景和情感內涵。 它以和平解放西藏、 廢除農奴制以及建設發展西藏的歷史為大舞臺, 圍繞“阿媽和她的孩子們 ” 兩代人的不同命運展開。在舊時代的黑暗 中, 農奴們遭受著殘酷的壓迫,阿媽和她的孩子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 中。 但隨著解放軍的到來,西藏迎來瞭光明,孩子們的命運也被徹底 改寫。 通過 “ 生來為奴 ” “ 天路之下 ” “ 走向幸福 ” 等篇章, 生動再現瞭黨領導西藏人民開展民主改革、 走向繁榮發展的壯闊歷史。 “最初關註到這部作品,是在抖音刷到一則點贊量特別高的謝幕 片段, 特別燃、 特別喜歡。 ”
一位剛看完深圳站首場演出的觀眾說道。 這部舞劇以藏族傳統舞蹈為根基, 融入現代舞的張力與戲劇化敘事, 通過“向下 ” 的壓抑肢體語言與“向上 ” 的昂揚舞步對比, 呈現從黑 暗到光明的歷史轉折。劇中,失明的女兒與藏族牧羊人共舞的歡快段 落, 以及尾聲中藏漢雙語合唱主題曲的場景,讓觀眾在淚水中感受到 跨越民族的情感共鳴。 很多觀眾在社交媒體上留言: “ 當經幡般的圓 環在舞臺展開, 我仿佛看到瞭一個民族的新生。 ”


在創作談中,該劇總導演、北舞中國民族民間舞系副主任靳苗苗 教授坦言,當接過這一主題創作任務時,首要思考的是如何破題立意。 在歷經數次框架建構與推倒重來後,最終決意突破傳統主旋律舞劇的 敘事視角,選擇從最平凡的人物視角切入,所以在這部舞劇中特別塑 造瞭兩位母親形象:賦予生命的生母與象征黨的“漢族阿媽 ” 。 “我們 希望通過這種雙重敘事, 將 ‘ 黨是母親 ’ 的情感內核具象化。 ” 她提 到, 劇中融入的山歌、哈達、青稞等元素, 並非簡單的符號堆砌, 而 是通過舞蹈語匯實現瞭 “ 傳統的現代化轉譯 ” 。 例如, 用 “ 圈舞 ” 這 一古老形式象征團圓, 用流行音樂改編的主題曲引發年輕觀眾共鳴, 讓紅色題材既莊重又充滿現代青春氣息。

該劇自 2022 年年底在國傢大劇院首演至今的三年間,一直受觀眾歡迎。在小紅書、抖音等社交 媒體平臺持續保持高熱討論度,搜索 “唱支山歌給黨聽 ” , 既能看到 “宇宙神劇無需多言 ” " “一看一個不吱聲 ” 等普通觀眾的自來水安 利, 也能捕捉到“主旋律的藝術突圍,政題敘事的情感破壁 ” 等專業 評價,甚至有大 V 發出 “主旋律題材竟能如此年輕態表達 ” 的驚嘆。這 部由北京舞蹈學院傾力打造的舞劇,正以破圈之勢完成從劇場舞臺到 短視頻平臺、從舞蹈專業圈層輻射至大眾文化領域的現象級傳播。

“出人出戲出精品,是北舞始終堅守的藝術追求。”北京舞蹈學院院長許銳表示,近年來學院通過“學研創演”一體化模式,將課堂教學、學術研究、藝術創作與舞臺實踐深度融合,強化課堂學習與藝術實踐同步進行,既延長瞭作品的打磨周期,也讓人才培養更早接受社會和市場檢驗。
作為學院藝術實踐的負責人,北舞藝術實踐中心主任兼青年舞團團長張海君感慨頗深:此次《唱支山歌給黨聽》的火爆出圈,正是北舞人堅守“以人民為中心”創作導向、以演出為實踐中心環節、潛心打磨精品的生動詮釋。他還透露到目前全國多傢劇院和演出機構發來邀約,團隊正在根據需求精心規劃後續演出事宜。
北舞供圖: 攝影 張曦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