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淵》熱播,屏幕諜戰再起。

諜戰劇這二十年,用一句話來形容,就是“飛龍在天,潛龍在淵”。
何為“飛龍在天”?
2006年,平地一聲雷,柳雲龍《暗算》橫空出世。

明暗智鬥,看得人欲罷不能,諜戰劇創作直達巔峰。
2年後,《潛伏》火得一塌糊塗。收視獎項不說,還一舉捧紅瞭孫紅雷姚晨,諜戰劇進入黃金時代。
再後來,2011年的《黎明之前》和2012年的《懸崖》相繼出現。

尤其是《懸崖》,生活化的波瀾不驚中,留下諜戰劇最精深的一筆。
但2013年之後,諜戰劇的走勢,卻呈現出“潛龍在淵”的態勢。
2015年的《偽裝者》,雖叫好叫座,但其後的國產諜戰,就陷入瓶頸。
除瞭《風箏》,傳統本格類諜戰佳作少之又少,倒是其他諜戰類型偶爾跑出幾部佳作。比如都市諜戰,古裝諜戰等。

今天就讓我結合豆瓣評分和熱度,帶大傢盤點一下近5年最優秀的10部國產諜戰劇。
它們有的熱度不低口碑平平,有的收視平淡卻評分第一,還有的豆瓣評分並不高,卻成為瞭這個時代的諜戰標桿作品。
“諜,軍中反間也。”我們就從第十部的“間”諜開始說起:
第10名:《無間》2023年丨豆瓣4.9分
近年諜戰第一“神劇”,非《無間》莫屬。

靳東+王志文+張志堅的組合,讓觀眾沒有拒絕的理由,甚至隻放出片花就被電視臺“哄搶”。可以說預定劇王。
故事開場,角色人均多重身份的設定,上來就把信息量拉滿的美劇式節奏,都將劇集逼格抬高。
但幾集過後,劇集弱點開始暴露。
主角個個都是有身份的人,反正觀眾覺得一定有身份的王志文不僅登場晚,還沒有身份。

也因為主創奇道過度追究角色身份反轉,難免犧牲故事的合理性,佈局看似精妙實則經不起細細推敲。
男女主之間的大段感情戲並無必要,反倒拖累瞭故事節奏。
王志文、張志堅等幾位諜戰劇高手正面PK,形成瞭共振效應,這是該劇對於諜戰迷的最大看點,可惜戲份又有限。

雖然留下重重遺憾,劇集播出期間卻收視大熱,不是靠運氣。
首先不管是劇情還是畫面置景,都能看出主創的用心,邏輯瑕疵是不少,但關於身份的懸念設置還是很精彩。
加上靳東的表演壓場感十足,整個故事追看性很強。

最後男主陸風犧牲的結局更耐人尋味。
這個結局也符合諜戰的本質——殘酷。
套用閃官說的話,陸風不過是歷史進程中的一粒沙子,個體的犧牲在所難免。隻是轉角遇到愛的設定降低瞭這個悲劇結局的分量。
本劇雖然不是諜戰神作,但各方面相對紮實,仍值得一看。
第9名:《哈爾濱1944》2024年丨豆瓣5.9分
很多人沖著秦昊來看的,畢竟當時秦昊剛剛完成上一個經典角色,“彪子”。

結果他飾演的男主兄弟是亦正亦邪的人物,尤其是狙擊手大哥一出場就帶著一股邪魅勁兒,角色張力拉滿。
可惜哪怕秦昊的表演也無法完全逃過程式化。這幾年他的懸疑類劇集太多瞭,每次都是智商buff疊滿的人設,難免讓人想起嚴良或張東升。
最後感覺演技好是好,但不夠驚艷。

除瞭秦昊外,這部劇幾乎全員演技派。
張子賢、欒元暉、蔣奇明、張國強,看一群實力派飆戲實在過癮。
相比之下,楊冪的加入飽受爭議。
但我覺得除瞭臺詞硬傷,楊冪把關雪這個迷人而危險的反派角色塑造地還不錯,

對卓文的信任中夾雜著試探,跟老金不設防的親昵,沖胡彬發火時的霸氣,顯示出明顯的層次感。
導演張黎也拍出瞭不錯的劇情張力和畫面質感,全劇高潮一個接一個,緊張感不斷。收官階段把前面的伏筆收攏,也顯功力。

但張黎也犯瞭愛炫技的毛病,大量回憶線黑白鏡頭,以及多次閃回意義不明,對於普通觀眾成瞭理解障礙。
最後劇集總感覺欠一些火候,讓人覺得無法被代入緊張感。
這多少遮蓋瞭劇集的價值,哈爾濱作為一座歷史之城,在當年的微妙局勢中,成為日軍、偽滿、國共兩黨的多方逐鹿之地,這正是故事題材的突破之處。

可惜最後差口氣。
第8名:《潛淵》2025年丨豆瓣尚未開分
這部劇讓大傢又回憶起黃曉明的《新上海灘》中的扮相和演技。

我是在劇荒的時候,不經意點開這部劇的。
最初的感覺,不是太好。前3集劇情有些令我茫然。
但隨後這出抗戰版《諜影重重》節奏緊密起來,觀眾也開始隨著男主闖關。
雖然男主開頭失憶的劇情不算新鮮,但放在抗戰諜戰背景下卻多瞭新意。
包括男主身份疑雲、多重特工身份,以及獨自回歸引發的猜疑等,讓故事開場就保持高能。

可惜劇集也將國產諜戰劇的許多缺點一並收下,比如觀眾不明白為什麼又讓大美女演日本軍官,而且又是那種看著聰明實則戀愛腦的角色。

也不明白給男主安排三角戀又有何必要。

還有男主身負重傷昏迷三天三夜後,一醒就帶兩個地下黨解決瞭一整隊日本小分隊,逃到上海又單手滑降還能抱著女主脫險等逆天設定,都降低瞭劇集觀感。

說實話劇中黃曉明耍帥pose太多瞭,龍傲天感也太強。
好在黃曉明再怎麼耍帥都好,始終保持著強烈的壓場感,許多過於龍傲天的設定都因為他的表現被中和瞭。
至於張佳寧則再度陷入諜戰劇女主困境:無論怎麼演,都很難比女二女三亮眼。

《潛淵》缺點不少,在諜戰劇裡肯定不是神作。
但憑精巧設定和連環動作戲,還是在開播後收視節節高升。諜戰迷看瞭不吃虧。
第7名:《孤戰迷城》2023年丨豆瓣6.0分
這部劇最大的特色和亮點,是觸碰瞭抗戰期間日本人的細菌戰這個題材。

故事開場女主辛芷蕾在緬甸的部分,多少有些讓人摸不到頭腦,直到幾集過後,故事回到重慶,脈絡才稍微清晰。
劇集節奏不慢,故事吸引力也不低,可是過度使用倒敘,有些畫蛇添足。
劇情看點雖多,可是核心主線任務結局才水落石出,之前一會兒救戰俘,一會兒查日諜,一會兒重慶站內鬥,劇情點過於豐富,固然增加瞭追劇的趣味性,但也暴露瞭編劇的不自信。

演員中黃景瑜、辛芷蕾表演中規中矩,倒是羅秋韻飾演的美艷女諜記憶點不低,

張子健幾位老戲骨鬥戲也有趣。
可惜沒給張子健合理安排一場槍戰戲,讓他說出“我賭你的槍裡沒有子彈。”

故事最大的問題是細節瑕疵不少,類似女主看傳染病直接上手,秘書偷情報直接拿原件等設定,多少拉低瞭劇集觀感。
後半部在反派角色身上筆墨太多,反倒瞭浪費瞭逐漸有趣起來的重慶站,如果用講述反派身世的戲份,多設置一些男主歐孝安在站內的離間和反擊,才更有諜戰味道,

現在是各種打明牌,反派各種打不死,終究是一部設定大於劇情的諜戰劇。
第6名:《深潛》2024年丨豆瓣7.1分
頂流領銜+放瞭多年+編導缺乏諜戰經歷,光看這些,《深潛》開播前並不被人好看。

沒想到劇集質量意外的超出預期。
故事設定在長沙會戰之前,王勁松的角色開場就領瞭盒飯,也顯出瞭昆吾的厲害。
雖然從頭到尾就一個找Boss的主線任務有些離譜,但勝在故事節奏明快,故事細節也不侮辱觀眾智商,保持著很強的追看性。

男主成毅多年前的表現也不差,一身幹練西裝英姿颯爽,將雲弘深這個角色的悲喜故事逐一展現在觀眾面前。
可惜的是,劇情還是多少有些高開低走,三番四抖,後期沒翻上去。
畢竟抓昆吾一個人,找一個密碼本的設定,實在撐不起38集。
要不是成毅、劉歡幾位主演表現及格,觀眾根本撐不到大結局。

《深潛》劇如其名,開瞭一個好頭,但一猛子潛下去潛得太深。
不過積壓劇熱播的成績還是相當驚艷,若非成毅,很難有如此成績,它註定成為孤品。
第5名:《叛逆者》2021年丨豆瓣7.7分
我心中的近五年國產諜戰第一,豆瓣網友給這部佳作打分嚴苛到離譜。

劇中朱一龍和王志文看似彼此不挨著,但卻充滿瞭化學反應。
故事依然是傳統諜戰那一套,勝在手藝講究。
編劇李曉明的劇本直入主題,半句廢話都沒有,節奏、畫面、配樂都很準確,劇情保持緊湊,諜戰懸疑的氛圍營造得很好,有精品諜戰劇那味兒。

演技方面則是一山更比一山高,朱一龍的演技已經堪稱驚艷,結果王陽更搶戲,而王志文一出現,演技秒殺全場。

張子賢飾演的摸魚王王世安,朱珠飾演的藍小姐,演技放在別的諜戰劇都是第一的水平,但這部劇好演技太多瞭。

不過王志文角色下線後,朱一龍後半程還是憑角色蛻變撐起瞭故事吸引力,這一點很難得。
傳統諜戰味的懸疑,保持高能的打怪升級,完整的主角成長,這大概就是它的取勝秘訣。
劇集成瞭,還給國產諜戰留下兩個啟示。
一是諜戰劇仍是頂流轉型最好的類型。
朱一龍的轉型成功,是從《叛逆者》開始的。

由他開始,頂流轉型命運的齒輪就此開始轉動。
二是頂流年輕演員+老戲骨的諜戰劇陣容配置方式,之後被廣為應用。
但最成功的還是《叛逆者》,也顯示朱一龍不可多得。
最後值得一提的還有該劇結局。
前一天林楠笙收到的信裡面,還寫著“在尋找朱怡貞”,第二天就在街上遇到她。還有朱怡貞的發型,軍裝等細節,都暗示男女主雙雙犧牲的結局。
最後的畫面停留在“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可謂全劇點睛之筆,算是對所有的觀眾的深情告別。

但又給觀眾留下瞭念想,每個人都可以在心中保留想要的結局。
第4名:《對手》2021年丨豆瓣7.8分
細心的朋友會發現,這幾年的諜戰劇,基本都是一個套路。

抗戰期間三方暗戰,男主成長,就連女主都是一個白玫瑰一個紅玫瑰。
從《叛逆者》到如今的《潛淵》,全是這個路數,觀眾看多瞭難免審美疲勞。
所以當《對手》出現時,觀眾第一時間其實不太買賬,開播時反響一般。

但隨著劇情的深入,觀眾看到瞭郭京飛和譚卓飾演的 最慘特工夫妻。
開出租、接私活補課、討要被P2P騙的辛苦錢,這對“丐版史密斯夫婦”,天天為柴米油鹽、雞毛蒜皮的小事雞飛狗跳,都是為瞭繼續自費潛伏下去。

都市諜戰劇,也一舉打破觀眾的固有印象,拉近瞭和普通人的距離。
除瞭諜戰線保持吸引,這還是一部不錯的都市生活喜劇,全程有笑有淚。
所以才能酒香不怕巷子深,靠口碑最終出圈。
郭京飛和譚卓的窮夫妻組合,很有化學反應,郭京飛演衰男從此獨樹一幟,譚卓把成熟女人的風韻拿捏出彩。

但最厲害的還是顏丙燕,演臥底像混混,回歸警察一身正氣,角色轉換毫無違和感,整個人物也透著強烈的生活氣。
可惜全劇好瞭30多集,還是逃不脫結局的過度倉促,李唐的獨白和告知小滿身世堪稱全劇最大bug。

不過該劇為都市諜戰劇打瞭個樣的意義,怎麼評價都不為過。我現在更擔心的是,都市諜戰,《對手》開局即巔峰。
第3名:《追風者》2024年丨豆瓣7.8分
近幾年最火的一部諜戰劇。

哪怕戲外的風波,都證明這劇真有人看。
全劇從民國金融改革角度切入,可謂別開生面。
幾方勢力角逐下的諜戰部分可圈可點,好幾處男主脫身劇情都有妙筆。
金融戰部分前面做空股票搶奪通商銀行的戲有些浮誇,但後期假幣案和庫券風波堪稱精彩,將國民黨內黑暗腐爛的一面展露殆盡,因為透過的是民國普通民眾的視角,可以說讓當代觀眾感同身受。

雖然戲外風波令人遺憾,但當年沈圖南魏若來的師徒線確實很香。
王陽演得氣勢十足,王一博也是漸入佳境。
導演姚曉峰的發揮也值得一提,全劇制作精良,視聽很紮實,幾個上海弄堂的長鏡頭玩得很溜,除瞭畫面,地方特色樂曲的融入也很精彩,比如評彈、民歌、勞動號子,氛圍感營造很加分。

值得一提的是,故事結局留下濃重的餘韻,紅軍內部的金融故事小荷才露尖尖角,原本已經為續集完成最好的鋪墊。
可惜隨著戲外風波,一切嘎然而至。國產諜戰,可能錯過瞭一部高水準續集,實在可惜。
第2名:《特工任務》2023年丨豆瓣7.9分
趙寶剛這部劇,也可以說是老導演特別任務。

他自己坦言到瞭退休年齡,距離上一部作品也過瞭4年,在傢待著實在沒意思,就拍瞭這部劇。
如果反響還可以,就接著多導幾年;如果大傢覺得不好,就收山。
結果事實證明,這位國劇王牌導演寶刀未老。

觀眾本以為趙寶剛拍諜戰,應該是拍舊將孫紅雷主演過的《潛伏》那樣的民國諜戰,潛伏狼人殺+辦公室政治那套。

沒想到他拍的不但是都市諜戰,還玩瞭一把老年版賽博朋克。
全劇節奏明快,支線繁而不亂。雖然是在特工遊戲裡抓間諜,但本質還是國安劇,這部分還是展現出瞭老牌導演的底子。
主演韓庚、周放 雖然人氣不算頂級,但演得都松弛自然。

不過論cp感,還得是演反派的王麗坤和楊佑寧這一對。
過去談到趙寶剛,可能觀眾腦海中就是《過把癮》或者《編輯部的故事》,但這幾年他的老劇《男人幫》口碑起來瞭,新劇評價也不低,看來是要延遲退休。
老導演還能幹多久,就要看下一部民國諜戰劇《醒來》,到底如何。
第1名:《風起隴西》2022年丨豆瓣8.1分
這部劇是另一個維度的諜戰劇,一部古代諜戰劇被拍出瞭諜戰電影的質感,不虧是路陽出品。

整個故事可以用“三國版無間道”來形容。
但傳統諜戰劇主打一個節奏飛快,懸念迭起。這部劇卻是既節奏凌厲,又文火慢燉。
兩種完全不同的特質,被導演熔於一爐,烹制出瞭這道特色的諜戰菜肴。

故事進入並不慢,但主線跌宕起伏,懸疑反轉不斷,有些設計要看到結局才恍然大悟。
全劇電影質感,古意盎然的畫面構圖和打光既提升瞭劇集質感,也令一些觀眾更近而遠之。
觀眾覺得節奏慢,看不進去,不能說是觀眾的問題,但確實是他們的遺憾。
如果靜心看下去就會發現,全劇劇情安排嚴絲合縫,是少有找不出大的破綻的國產諜戰劇。人物不降智,也不上帝視角,所有人都在掙紮圖存。
真正看進去的人,在剝開三國諜戰外殼後,才能看到歷史喟嘆的內核。

尤其是大結局陳恭楊儀功虧一簣,被耿直的荀詡攪和全局。
觀眾才明白這部劇真正講的不是智者無敵,而是智者也敵不過天命,以及諜為何而死。
幾位主角,在殘酷諜戰中無一幸免,有的死瞭,有的僥幸活著,又在漫長的歲月裡,把這份苦澀咀嚼出瞭甜。

最後贏傢是誰已經不重要,歷史早已給出答案。
但歷史塵埃落定,也不耽誤這場諜戰的精妙。
幾位演員的表演堪稱精彩。
陳坤用他的陰鬱憂傷演出瞭陳恭的詭譎多變,陰晴不定。

白宇論演技和幾位戲骨還有差距,但幾場哭戲感染力十足。
最精彩的一是尹鑄勝演的李嚴,渾身都是細節,處處都有看點。
二是聶遠演的馮膺,每次看他皮笑肉不笑的樣子,我都頭皮發麻。沒想到這個角色才是真正的職場天花板。
替下屬背鍋,有事真扛,要不是最後的意外,陳恭不死,死的就是他。

隻要有他們二位的戲,就是高手對決,處處機鋒,眉梢之間暗流湧動。
至於王驍,除瞭戲份太少沒一點毛病,糜沖臨死前那一笑,精髓在於不響二字。

而這部劇也說明,真正的頂級諜戰劇,不響。
就像導演在豆瓣上的發言,“在三國那個恢弘紛亂的歷史時代中,陳恭、荀詡等角色,他們隻是活躍在蜀漢和曹魏之間的一些小間諜,棋子一樣的角色。無法左右時局的發展,但他們卻有理想,並且盡可能做出忠於自己內心的選擇。他們身上那些義薄雲天、守信重諾的氣節,是我們中國人骨子裡所信奉的一種品德。”
很可惜,很多觀眾沒能看懂這一層。
好故事,好角色,好演員,各種因素疊加在一起,造就瞭這部被忽視的神作。
未來很難再有古裝諜戰劇能突破這部劇的高度瞭。

寫在最後
好瞭,以上就是近5年十部最佳的諜戰劇。
盤點完我們不難發現兩點:一是傳統諜戰劇突破越來越難,口碑前五有兩部都市諜戰,一部古裝諜戰,出品數量占大頭的民國諜戰就兩部。
二是國產諜戰質量出現斷層,從質量看,榜單後五位和前五位相差不是一星半點。

背後是優秀諜戰劇太少,多數諜戰劇豆瓣評分都在6分上下。
照道理,隻要遵循正常的創作邏輯,演員有演技,故事能自圓其說,再加一點微創新,觀眾就會買賬。
但真要實現,又太難。
隻有真正的諜戰大劇,才能讓“諜戰”這個類型重現昔日榮光。
當柳雲龍神隱,未來兩年國產諜戰的希望,在於和偉,他領銜的《驚變》和《深海》,是最有希望再現劇王風范的諜戰大劇。

希望於和偉和國產諜戰好運。
這世上沒有過時的諜戰故事;過時的,永遠都隻是講故事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