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炫一碗!福州王先生進瞭醫院!醫生:別信口感!

炎炎夏日

五顏六色的瓜果成瞭消暑標配

每一口清甜都是盛夏的饋贈

然而在這甜蜜背後

卻藏著糖尿病患者的“甜蜜陷阱”

福州58歲的王先生怎麼也沒想到,自己精心挑選的“低糖”水果,竟讓他的腎臟拉響瞭警報:雙腿腫如饅頭,尿液泛起經久不散的泡沫。

來源:豆包

半年前

王先生確診糖尿病腎病

盡管日常飲食謹小慎微

入夏後他仍然被各色水果所吸引

王先生自認為掌握瞭“飲食秘訣”

專挑嘗起來不甜的火龍果、人參果之類

每天放寬心吃一大碗

直到前陣子晨起發現雙腿水腫嚴重

尿液中泡沫經久不散

才緊張地到福州市第二總醫院腎內科就診

腎內科主任林華鏗為王先生進行全面檢查,結果顯示:他的空腹血糖飆升至13.2mmol/L。24小時尿蛋白定量從之前的1.5g增至3.2g(一般來說,正常成人最高不超過0.15g)。此外他的血肌酐水平也明顯升高,腎臟功能出現急性損傷。

所幸,經過腎內科團隊精心制定的降糖、護腎治療方案,配合嚴格的飲食幹預,王先生的血糖逐漸平穩,腎臟功能也得到瞭一定程度的恢復。

林華鏗強調

火龍果看似清淡,實際含有大量葡萄糖,人參果的糖分也不容小覷。夏季水果種類繁多,千萬不能僅憑口感判斷含糖量 。警惕水果成為糖尿病腎病患者的甜蜜殺手。

一方面,水果的含糖量與口感並不完全成正比,很多嘗起來不甜的水果,實際含糖量卻很高;另一方面,糖尿病腎病患者腎臟對血糖的調節能力減弱,代謝功能下降,過多糖分無法及時排出,進一步加重腎臟負擔。

此外,部分水果含鉀量高,對於腎功能不全的患者還可能引發高鉀血癥,危及生命。

來源:豆包

那麼糖尿病患者

如何安全吃水果呢?

林華鏗給出專業健康提醒

嚴格控制攝入量:每天水果食用量不超過200克,可分2~3次食用,避免一次性攝入過多。

警惕“低糖假象”:別被口感迷惑!像火龍果、山楂、人參果、百香果、無花果等水果,雖然吃起來不甜,但含糖量較高,需謹慎食用;香蕉、冬棗、菠蘿蜜等口感香甜的水果更要嚴格控制。優先選擇蘋果、草莓、柚子、藍莓等升糖指數較低的水果。

關註食用時間:建議在兩餐之間食用水果,如上午10點、下午3點左右,避免餐後立即吃水果,以免血糖波動過大。同時,食用水果後,要適當減少主食攝入量,維持熱量平衡。

監測血糖變化:食用水果前後要密切監測血糖,瞭解不同水果對自身血糖的影響,以便及時調整飲食。如果血糖控制不佳,應暫時停止食用水果,改用黃瓜、西紅柿等蔬菜代替。

腎功能分級飲食:腎功能不全患者除瞭關註糖分,還要嚴格控制鉀的攝入。在食用水果前,可將水果切片後用熱水浸泡,能有效降低鉀含量。同時,定期復查血鉀水平,避免高鉀血癥發生。

記者 陳丹 通訊員 朱玉

來源: 福州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