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特權就真無所謂?一言不發的那爾那茜,終於不再顧及所謂的體面

曾經因在《封神》中出彩的角色和新劇上映而炙手可熱的新星,如今卻因為升學的醜聞而身陷輿論風波。

然而不管外界怎麼批評、又扒出瞭多少底細,亦或是被用異樣的目光對待,那爾那茜卻始終沒有進行回應。

那麼她究竟是怎麼想的呢?

不公平

或許她是後悔的,但後悔的不是走捷徑,而是把自己走捷徑這件事在采訪中宣之於眾瞭。

08年,那爾那茜即將面臨高考。可她雖然在北京上瞭好學校,擁有很好的教育資源,卻連普通的學生都比不過。

如果通過正常的高考途徑,她可能根本上不瞭大學。

因此,她來到瞭內蒙古,在這裡參加高考,以179分的分數線通過定向委培名額上瞭上戲。

說實話,這個分數本來就在錄取分數線裡創下瞭歷史新低,如果不是那爾那茜的分數考的太低,估計上戲也不會定下這個線。再加上民族加分政策,可想而知那爾那茜的成績究竟有多差瞭。

定向委培培育的是回鄉建設的人才,可不是高考分數那麼低的人。

盡管不學無術,可那爾那茜絲毫沒有感到羞恥,也沒有為占用名額而感到愧疚。畢竟在她看來,這一切都是她應得的,是她父母給予的優勢。

因此在上戲上學期間,她絲毫沒有想過和其他同學一樣回到邊遠地區、履行協議為內蒙古做貢獻,反倒覺得國內沒什麼好玩的,想到國外玩兩年再說。

要知道,定向委培的機會對內蒙古的孩子來說無疑是改變人生的命運,而對邊遠地區的建設來說,也是長期實施的關鍵政策。按照那爾那茜的行為,她不管對哪一方而言,都是天大的不公平。

畢業後她直接出瞭國,且從未擔心違約一事。在其他人認為這可能會被記上檔案跟隨一生時,對那爾那茜來說也隻是志不在此。

正如她自己在采訪中所說,當時她在大三就想做老師,於是在國外留學幾年後,她回國第一時間就得到瞭助教的崗位,完成瞭自己的夢想。

而這個崗位,大差不差應該是通過母親得到的。

早在80年代的時候,其母親就是通過同樣的上戲定向委培名額上的大學,後來也沒有履行約定,而是選擇留校任教,當然外面該闖蕩就闖蕩,絲毫不耽誤啥。

這麼些年過去,給自傢女兒弄個助教職位,那還不是分分鐘的事情。

演員資源

然而或許是“志向”變瞭,或許是想要進圈撈金,她當瞭助教後,她反倒以此為踏板,瞄準瞭娛樂圈。

她帶著天大的背景,踏入瞭這個對她來說已經開瞭簡單模式的圈子,並通過運作成功打響瞭名聲。

那會兒封神訓練營招收的是不超過25歲的演員,可那爾那茜還是超齡入選,還是提前進組,成為瞭女主演。而她在作品中出彩的代價,就是原本的男主線被大幅削減,很多人直接說,這部電影不如直接以鄧嬋玉為主角吧,還打什麼其他招牌啊。

其中鄧嬋玉這個角色,本來就正好契合觀眾喜歡的大女主人設,兼具傢國情懷的精神更是為其吸引瞭一大批粉絲。

不過但凡放在這個位置上的人有點演技,那成功還不是分分鐘的事情。

而在那爾那茜履歷中,類似的超齡入選的操作,並不隻是《封神》。可以說,這種毫不遮掩的特權,已經擋瞭很多演員進步的路。

甚至在《長安的荔枝》中,她的角色在原著中都是個男性而非女性。改成女性出演也就算瞭,她的戲份不僅大幅增加,男主的原配妻子都早早下線為她讓路,可謂把背景展現地淋漓盡致。

可能這就是有資源有背景的人的底氣吧,也可能她隻是把當年那個定向委培名額當成炫耀的資本而不是政策導向。

在火瞭之後的一場采訪中,她壓根沒想過把自己上大學的事情藏著掖著,直接光明正大的說,也把一連串的人都坑到瞭。

本來《長安的荔枝》這部劇是央視黃金檔期上映,看樣子非常被看好。而在高考前的祝福視頻中,明星的助力更是宣傳瞭這部劇。

但這件事一出,那爾那茜的名字直接就被官媒趕緊刪掉瞭。

沉默的應對

可以說,央媒刪名這件事已經說明瞭問題,於是緊隨而來的是鋪天蓋地的抵制和謾罵。

然而那爾那茜至今仍然沒有任何回應,她的團隊、劇組以及公司更是閉口不談。而上戲雖然之前試圖否認那爾那茜當助教一事,卻對涉及教育公平的問題絲毫沒有提及。

在這種遮遮掩掩中,無數人已經心知肚明。

因為如果事情不大,他們絕不會就這樣保持沉默,如果有緩和事態的可能,他們或許不會選擇讓輿論就這樣發展。

剛開始在新劇宣傳時,她還坐在前排喜笑顏開,好似一切都沒有發生。後來劇組因為壓力將那爾那茜調到瞭後面,希望通過減少她的畫面來挽回影響。

但網友依舊在抵制其作品,希望平臺能夠封殺那爾那茜。

而從目前的宣傳中,哪怕這部劇拍的再失敗,對於大傢來說,也是倒瞭大黴瞭。

先不說她的事情連累劇集流量下跌,讓很多確實用心瞭的演員的努力打瞭水漂。就是在宣傳中,大傢為瞭維持體面,還不得不幫她救場。

在宣傳的時候,有人在那爾那茜上臺時直接大罵,結果人傢臉色分毫未變,倒是兩位主演尷尬地不行。而在那爾那茜想和雷佳音擁抱時,其麻木和心死都寫在臉上瞭。

或許她以為假裝如無其事是一種內心的強大,也或許她認為父母能夠保住自己,但對相關事情一言不發的態度,已經證明瞭她的傲慢和無所顧忌。

然而事實上,這種破壞高考公平、損害社會根基的事情,絕不會被輕而易舉的掩蓋。就像是事情剛爆發時所有人說的“仝卓2.0”一樣,她最終會得到應有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