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介入伊以沖突,美國內部意見不一,美軍正加大對中東部署

新一輪伊以沖突持續多天,以色列和伊朗都損失不小,局勢陷入僵持之際,美國是否會下場,就成瞭破局的關鍵。

像極瞭流星雨

別看特朗普政府口口聲聲說不會介入,但美國一直在參與以色列的軍事行動,隻不過不在前線,而是為以軍提供後勤供應。不管是幫助以色列攔截伊朗導彈,還是向以色列提供彈藥補給,都不能算是置身事外。

而現在,隨著伊以沖突走向長期化,美國直接介入的可能性也在逐漸增大。據兩名匿名美國官員透露,五角大樓已經將大量加油機部署到歐洲,以隨時支援以色列。

從飛行記錄來看,超過31架美軍加油機從美國本土向東飛行,降落在英、德、意等國。

軍事專傢表示,美國突然向東派遣這麼多加油機是很不常見的,或許是為瞭支援以色列,或許是為美軍的後續行動做準備,總之美國不會對局勢升級坐視不理,總歸要做點什麼。

美國加油機大批飛往歐洲

與此同時,美國最古老的現役航母——“尼米茲”號也突然離開亞太地區,向中東出發。雖然“尼米茲”號很快就要退役瞭,多少也能起到一點威懾作用,想來也是去幫以色列站臺的。

本來呢,“尼米茲”號是要停靠在越南的,但據消息人士透露,美國駐越使館突然以“緊急行動需求”為由,取消瞭原計劃的發佈會。畢竟,在美國眼裡,沒有什麼事情的優先級比得過以色列。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政壇對於是否直接介入伊以沖突的看法並不一致,即使在共和黨內部也存在很大分歧。有人認為如果局勢持續惡化,美國到最後隻能下場。

一些極右翼人士則認為,美國不應該陷入海外戰爭的泥潭,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就是最好的證明,白白浪費瞭納稅人那麼多錢,什麼好處都沒得到不說,臉都丟盡瞭。

狼狽為奸

當然,最終的決定權還是在特朗普手裡。美國參議院共和黨領袖表示,總統不能被一些東西困住,可以放開手腳幹,最終目的是避免伊朗擁有核武器。言下之意就是,如果伊朗拒絕“棄核”,美國不排除動用武力。

民主黨參議員蒂姆·凱恩則表示,總統必須得到國會的授權才能對伊朗采取軍事行動。

看得出來,華盛頓對直接介入伊以沖突普遍保持謹慎態度。美國的國力大不如前,已經不能像曾經那樣為所欲為瞭,美國國內的民意也不會支持。

實際上,中東局勢持續動蕩,本身就是美國管控能力下降的表現。對於以色列襲擊伊朗的計劃,美國雖然事先得知,但特朗普更多的是希望通過談判解決問題。可他又阻止不瞭以色列,於是隻能順水推舟,借此向伊朗施壓。

伊朗也不容易

即使在特朗普明確反對以色列刺殺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計劃後,內塔尼亞胡依然堅稱,不排除刺殺哈梅內伊的可能。在中東問題上,美以誰是老大,還不一定呢。#上頭條 聊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