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被迫從中國傢門口緊急調兵,用於支援中東戰區。面對中國海軍的雙航母戰鬥群,美軍在西太機動力量的空虛程度,已經來到瞭前所未有的地步。
公開AIS數據顯示,美國海軍“尼米茲”號航母戰鬥群已經在穿越馬六甲海峽,離開南海海域,前往印度洋海域,最終目的地是沖突烈度持續升高的中東地區。

【美國海軍“尼米茲”號航母戰鬥群已經在穿越馬六甲海峽】
隨著“尼米茲”號離開南海,美國海軍在西太平洋上能夠調動的航母,就隻有一艘“華盛頓”號,這艘航母不久前才結束瞭為期半年多的維修保養,還沒有恢復到“全盛狀態”。
在6月上旬,中國海軍雙航母艦隊會師西太平洋的時候,“華盛頓”號就沒有出來跟蹤監視中國海軍艦隊,而是回到瞭橫須賀的母港內。
但在“尼米茲”號走後,“華盛頓”號現在也是趕鴨子上架,再次從橫須賀開瞭出來,在菲律賓海執行巡航任務,防備解放軍可能的行動。

【解放軍現在有2艘航母在西太平洋活動】
在最新的航拍圖中,“華盛頓”號的甲板上隻有十多架艦載機,很多甲板艦載機位置都空著,不知道是美軍將大批飛機放瞭出去,還是配屬“華盛頓”號的第五艦載機聯隊還沒有全部歸建。
就算是艦載機已經全部歸建,“華盛頓”號航母戰鬥群也沒有能力應對有至少4艘055大驅護航的中國海軍雙航母艦隊。美軍在西太平洋上徹底轉入瞭守勢。
順便一提,以伊兩國的沖突烈度仍在升高,雙方都加大瞭對敵方目標的空襲與導彈襲擊力度,以色列的防空反導體系已經無法完全攔住伊朗的導彈,特朗普被迫提前結束瞭G7峰會的行程,從加拿大返回華盛頓。
這意味著,已經被以色列拉下水的美國,可能會更加深入地參與到這場地區沖突中,美軍可能還要向中東方向增派部隊。
要知道,伊朗雖然在沖突初期表現不佳,防空系統損失不小,但伊朗的國傢體量與軍事實力擺在這裡,美國要想以勢壓人,通過武力手段逼迫伊朗服軟,需要投入較大規模的軍隊。

【“華盛頓”號的甲板上隻有十多架艦載機】
在海灣戰爭時期,美軍為瞭對付剛剛與伊朗打完8年戰爭的伊拉克,就出動瞭8個航母戰鬥群。在伊拉克戰爭時期,美軍也出動瞭5個航母戰鬥群。
而在現階段,美軍在中東隻有“卡爾·文森”號這一艘航母,就算“尼米茲”號抵達,英國同意將在印度洋的“威爾士親王”號派來,特朗普能夠用到也隻有3個航母戰鬥群。
有未經證實的消息稱,由於從本土調航母時間太長,“華盛頓”號可能也會被調往中東。若真出現瞭這種情況,美軍在西太平洋上就將罕見出現航母真空期。
此次中東沖突對美軍全球軍事部署的影響,不隻是這些看得見的兵力調動,美軍的武器彈藥儲備也將出現問題。
美軍目前正在協助以色列進行防空反導作戰,這就導致美軍發射瞭大批的“標準”系列防空導彈。
可美軍的“標準”系列產能有限,美軍每年采購的“標準”系列導彈可能還不到200枚。

【為瞭支援以色列,美軍每天要消耗大量防空導彈】
以“標準3”導彈為例,美軍每年采購的“標準3”導彈數量在50枚上下,即便是近些年采購量最高的2023年,美軍也隻是拿到瞭71枚導彈。
在2024年10月,伊朗對以色列發動導彈襲擊的時候,美軍就在一天內發射瞭超過50枚“標準3”導彈,一天打完瞭一年的產能。
伊朗現在的導彈打擊力度遠超去年,美軍各類防空導彈的消耗速度應該也遠超去年。
“雷神”等美國軍工企業確實在加大彈藥生產,可這種軍工產能的提升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美軍可能要很多年,才能夠補足此次的彈藥消耗。

【美軍可能要很多年,才能夠補足此次的彈藥消耗】
這無疑將降低美國在全球的軍事行動能力,尤其是在西太平洋方向——中國的軍事實力遠超伊朗,解放軍手中的導彈、制導火箭彈等彈藥數量自然也遠超伊朗。
若是未來幾年時間裡,臺海局勢有變,美軍恐怕很難保證第一島鏈一線的美軍部隊,有足夠的彈藥,來與有著強大國防軍工為後盾支持的解放軍,進行一場硬碰硬的較量。
因此,這場驟然升級的激烈沖突,已經不隻是一場地區強國之間的激烈碰撞,也在以一種華盛頓始料未及的方式,加速重塑著印太的戰略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