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剛念完《終戰詔書》,全國百姓還沉在“無條件投降”的苦水裡,蘇聯軍隊已經悄悄登島。齒舞、色丹、國後、擇捉四島,一夜之間換瞭旗,換瞭主人。
這四個島不到5000平方公裡,卻成瞭日俄77年來翻不過去的一頁。抗議喊瞭七十多年,旗還在島上飄,兵還在島上住,連“北方領土日”也成瞭日本政治上的“年年舊傷口”。
可當初這北方四島是怎麼丟的?蘇聯又是靠啥坐穩的?今天,還能談回來嗎?這筆賬,日本真算不清瞭。
“詔書未涼,蘇軍已登島”——北方四島是怎麼丟的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廣播放送《終戰詔書》,全國聽眾泣不成聲,滿眼末日。
可就在這同一晚,蘇聯遠東戰區已悄然發起另一場戰鬥——目標是齒舞、色丹、國後、擇捉四座小島,也就是今天說的“北方四島”。

8月18日至9月5日,蘇聯部隊以“接受日軍投降”為名,陸續登陸這四島,行動迅速,幾乎未遇抵抗。
9月2日日本代表在密蘇裡號簽字投降,蘇軍已經在島上掛上紅旗,設立軍事管轄點。島民被驅逐,哨所林立,日方代表連個通知都沒收到。
這場“悄悄打包帶走”的背後,有一紙“舊賬”撐腰。1945年2月,雅爾塔會議簽訂協議,美英承諾戰後將“千島群島”交由蘇聯管理,以換取蘇聯加入對日戰爭。

但問題在這兒——“千島群島”的范圍並未具體列明,北方四島是否包含其中,美蘇雙方都不明說。
蘇聯趁火打劫,把模糊變明確,戰爭未冷,島就拿走。
日本方面堅稱,北方四島從未被割讓,歷史上與“千島群島”區劃不同,是北海道自然延伸的一部分。他們認為:這不是戰爭賠償,是“被偷傢”。而蘇聯則打定主意:戰勝國有理,武力到位就歸我。

1946年,蘇聯正式將北方四島納入薩哈林州,並驅逐島上所有日本居民,四島變成軍事基地。那年開始,日本國內就炸瞭鍋。“無條件投降換來條件割地”,成瞭政壇刺字。
而這,僅僅是爭議的起點。
“你退一步,我讓兩島”——談判桌上的互放煙霧彈時間來到1956年,日本與蘇聯準備恢復邦交。那年10月19日,《日蘇聯合宣言》簽署,內容寫得很清楚:齒舞島、色丹島可在簽署正式和平條約後“歸還日本”。
這個條款當時讓日本民眾看到一絲希望,也讓蘇聯顯得大氣,“給你一半,夠意思瞭”。

可這個“兩島歸還”方案從一開始就沒真落地。為什麼?因為附加條件多得離譜。蘇聯要求,日本必須斷絕與美國的軍事同盟,承諾不允許美軍駐紮島嶼,還要簽署“和平條約”作為歸還前提。
日本政府一聽急瞭:我還要靠美軍撐腰,哪能同意?結果談判擱置,島也沒拿回來。蘇聯從此開始“裝傻”:你不簽,我不談,歸還問題不提也罷。
上世紀90年代初,蘇聯解體,俄羅斯新政府又重啟談判,但話術變瞭:四島,一個都不能少。他們拋出的說法是:“北方四島是戰爭合法所得,主權無可爭議。”

日本被打得措手不及,從“兩島歸還”退到瞭“四島談判”,再退到“先簽和平條約再議主權”,每退一步,俄羅斯都不讓一寸。
而島上,俄軍基地日益強化,常駐軍超千人,艦艇、雷達、民用設施全覆蓋。俄羅斯人住進瞭房,日本人隻能望島興嘆。
每年2月7日,日本設“北方領土日”,全國靜默抗議,但俄羅斯的島旗從未降下。
抗議歸抗議,結果一直是零。
“抗議77年,島照樣起房子”——四島問題如今卡在哪?2022年2月,俄烏沖突爆發,日本隨美歐對俄制裁,俄方立刻宣佈“中止與日本的領土談判”。這一下,原本就形同虛設的“和平條約”談判,徹底掀瞭桌子。
北方四島成瞭一個“永久釘子戶”:日本摸不著,俄方抓得牢,誰也不讓步。

俄羅斯幹脆加碼建設。2023年,俄方宣佈在擇捉島增設新雷達站、完善港口設施,還規劃“旅遊開發”,接待俄羅斯遊客。而日本隻能在新聞發佈會上“強烈抗議”,毫無實質動作。
關鍵在於,美國也不真幫。美方在1972年與日本簽訂安保條約時,從未明確支持日本對北方四島的主權主張。對他們來說,這塊地太遠、太冷、太麻煩,重要性排不上號。
日本想談,俄羅斯不答;日本想告,國際法庭不理。對俄羅斯來說,島是底牌,是籌碼;對日本來說,是面子,是政績,是被“蘇聯背後一刀”的歷史情緒。

而這情緒,每年都要吵一吵、說一說,但現實就是:島上兵在住、旗在掛、傢在建。
2023年,日本內閣會議照例提交“領土抗議聲明”,俄外交部當場駁回,並稱:“日方應面對歷史現實。”
從雅爾塔桌上模糊的地理名詞,到戰後一場“靜悄悄的占領”,再到今天永遠回不瞭頭的四島,這樁爭議的劇本,早在日本宣佈投降的那一晚,就已經寫好第一行瞭。
參考資料:三國幹涉還遼.百度百科.
南千島群島問題.百度百科.
北方四島之爭:日本為什麼搶不過俄羅斯?.環球情報員.2020-05-09.
戰後日蘇“北方四島”爭端中的美國因素探微.中國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2013-05-04.
俄日之間北方四島問題的由來、發展與走向.東歐中亞研究.2009-10-13.
為何《雅爾塔協定》中把北方四島歸屬於蘇聯管轄?.新浪.2021-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