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誠:從農傢子弟到國民黨要員,其遺囑為何令周恩來感動

陳誠是中華民國歷史上一個響當當的人物,軍政雙全,堪稱蔣介石的左膀右臂。他從浙江青田的一個農傢子弟起步,一路做到臺灣省政府主席、行政院長,甚至副總統,被臺灣人親切地叫作“陳誠伯”。他帶兵打仗厲害,治理地方也有一套,尤其在臺灣搞土地改革、穩經濟,那叫一個接地氣。不過,他最讓人津津樂道的,還是晚年的一份遺囑,竟然感動瞭周恩來,這事兒得好好說道說道。

從農傢子到黃埔驕子

陳誠1898年出生在浙江青田一個普通的農民傢庭,小時候身體不好,傢裡也窮得叮當響。1905年,他跟著堂伯學瞭點啟蒙知識,後來進瞭青田高市小學。1913年考上浙江省立第十一中學,1918年畢業後,又考進瞭保定軍校第八期炮兵科。1922年從軍校出來,他在浙江混瞭段時間,當瞭個少尉排長。1924年,陳誠進瞭黃埔軍校第一期,從這兒開始,他跟蔣介石搭上瞭線,人生軌跡徹底變瞭樣。

黃埔畢業後,陳誠一步步往上爬,先是當參謀,後來帶兵打仗。1926年北伐戰爭,他帶隊攻武昌,嶄露頭角。1930年,他當上瞭第18軍軍長,這支部隊後來成瞭國民黨軍裡的硬核力量。因為手下將領名字多帶“土”和“木”,大傢都管這派系叫“土木系”。陳誠管兵特別嚴,講紀律,自己也清廉得很,跟當時國民黨軍裡那些貪官污吏比,簡直是股清流。

抗戰與內戰中的陳誠

抗日戰爭打響後,陳誠成瞭戰場上的主力幹將。1938年,他當瞭武漢衛戍總司令,指揮武漢保衛戰,跟日軍硬碰硬。後來又當瞭第六戰區司令長官、第九戰區司令長官,帶著部隊在前線拼殺,為抗戰立下汗馬功勞。他打仗有謀略,部隊紀律也好,算是國民黨軍裡少有的能打又靠譜的將領。

不過到瞭1949年,國共內戰國民黨輸得一塌糊塗,陳誠跟著蔣介石跑到瞭臺灣。那時候臺灣亂成一團,他當瞭臺灣省政府主席,扛起瞭收拾爛攤子的重擔。他搞土地改革,把地主的大片土地分給農民;整頓貨幣,穩住經濟;還推地方自治,讓臺灣老百姓日子慢慢好起來。臺灣人挺感激他,喊他“陳誠伯”,這稱呼裡帶著幾分親切和敬意。

政治舞臺上的“小委員長”

陳誠在臺灣不光管軍事,還當過行政院長、副總統,基本上是蔣介石之外的二號人物。因為他跟蔣介石關系鐵,又能幹,大傢都叫他“小委員長”。他在政治上有個特點,用人不看派系、不論背景,隻要有才就敢用。比如1930年代,他拉攏瞭不少跟蔣介石不對付的人,像張發奎、薛嶽這些人,他都敢收進自己部隊。蔣介石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給瞭他不少用人自由。

陳誠對知識分子也挺客氣,像胡適、傅斯年這些文化大咖,他都相處得不錯。他在臺灣管事兒時,特別重視民生、經濟和軍事建設,政策接地氣又實用,為臺灣後來發展打下瞭基礎。不過他也有爭議,有人說他太忠於蔣介石,內戰時對共產黨下手狠,這些負面事兒也不能回避。

陳誠為什麼令周恩來感動

說到陳誠為啥能感動周恩來,得從他生命的最後一段說起。1960年代初,兩岸關系緊張,大陸這邊想盡快解決臺灣問題。毛澤東提出瞭“一綱四目”的對臺政策,簡單說就是:隻要臺灣回歸,其他事兒都可以談,包括人事安排、經費支持啥的。1963年,周恩來托張治中給陳誠捎信,把這政策講清楚,希望陳誠能為兩岸統一出力。

可惜信剛送到臺灣,陳誠就病倒瞭。他得瞭肝癌,身體一天不如一天。1965年3月,他知道自己撐不瞭多久,就口述瞭一份遺囑,讓兒子陳履安記下來。遺囑很短,就三條:一是希望國民黨同志團結起來,在蔣介石領導下完成革命大業;二是別消極,不管男女老少、地分東西南北,大傢得共渡難關;三是黨還在就得團結,前途有希望。

這遺囑在當時可不簡單。那會兒蔣介石天天喊著“反攻大陸”,臺灣上下都憋著這口氣。可陳誠臨死都沒提這茬兒,隻講團結和革命。他的想法很清楚:國傢的事兒比黨派重要,反對分裂,反對美國搞“兩個中國”。遺囑傳到蔣介石那兒,他看瞭半天沒吭聲,有人建議改改再發出去。陳誠的老婆譚祥直接懟回去,說要發就按原話發,不發拉倒。蔣介石想想,最後還是同意原樣公佈。

消息傳到北京,周恩來聽瞭這遺囑,感慨萬千。那年李宗仁回大陸,周恩來親自去上海接他,聊到臺灣局勢時,周恩來說:“陳辭修是個愛國者,反對‘兩個中國’,可惜身體不行瞭。”他還說陳誠是個愛國的人,這評價從一個共產黨領導人嘴裡說出來,分量不輕。

為啥周恩來這麼感動?陳誠這份遺囑裡透著股愛國勁兒,跟他一貫的立場一致。他雖然是國民黨大將,但始終把國傢利益放第一,反對外國插手中國內政。遺囑沒喊打喊殺,而是盼著團結和未來,這份心胸和眼光,跨過瞭黨派對立,打動瞭周恩來。

1965年3月5日,陳誠在臺北去世,67歲。送葬那天,臺北街頭擠滿瞭人,報紙頭條寫著“陳誠伯辭世”,老百姓自發悼念。他走瞭,但留下的東西不少:軍事上,他帶出瞭土木系這支精銳;政治上,他在臺灣的改革讓老百姓日子好過不少;還有那份遺囑,成瞭兩岸歷史上一段佳話。

陳誠這輩子,從農村走出來,靠本事一步步爬到高位。他打過仗,管過地方,最後還用遺囑給後人留瞭點念想。他跟共產黨是對頭,可這份愛國心卻讓周恩來都佩服。歷史這東西,就是這麼復雜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