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歲陳彼得去世,捧紅費玉清,最後露面照好精神,兩月前發佈新歌

6月17日,一個突如其來的訃告迅速傳遍整個樂壇,那就是華語樂壇的泰鬥陳彼得在不久前逝世瞭。

無數都不敢置信,因為去年他還創作瞭電影《異人之下》的插曲,幾個月前有人偶遇他時看起來精神正好。結果短短幾個月,傳出的卻是這樣的消息。

而這個曾經捧紅過費玉清、劉文正等著名歌手,心系傢國的人,他的離開也無疑讓很多人感到悲痛。

陌生的名字

其實對於現在很多年輕人來講,是很不熟悉他的。然而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其聲名卻傳遍瞭大江南北,是當之無愧的樂壇領軍人物。

他曾經是在內地出生的,但沒過幾年就和父母來到臺灣生活,雖然他大學的專業和音樂毫不相幹,但他卻非常喜歡音樂,不僅會唱很多英文歌,還和其他人一起組建瞭樂隊,在歌廳駐唱。

不是專業出身,沒有系統學過歌曲,還是一個駐唱,那麼為什麼他的地位那麼高呢?

在當時,他其實是臺灣第一批流行歌手。

那時臺灣盛行的其實是甜歌、情歌,比如鄧麗君的《甜蜜蜜》,還有一些校園民謠,是沒有西方搖滾的力度的。

而他不僅率先在臺灣演唱搖滾樂,還成為瞭最開始將搖滾、佈魯斯等風格融入創作的歌手,是毋庸置疑的臺灣流行音樂先鋒。

他在成功出道後,創作瞭很多作品,其中有一首被劉文正演唱的《遲到》,其旋律和歌詞直接將劉文正捧紅,成為瞭一首難得的經典。

然而這隻是一個開始,他在幾年後為《一剪梅》譜曲,作為費玉清演唱的電視劇片頭曲,也讓這位歌手成功火遍全國,而其演唱的著名歌曲《一條路》也出自陳彼得之手。

對其他人來說,一生能有兩三首經典歌曲,已經是瞭不得的成績,而陳彼得不是,他的很多作品,都傳唱度極高。

他的作品捧紅瞭一個又一個歌手,比如演唱《牽情》的鳳飛飛、演唱《昨日夢已遠》的薑育恒等人。

最誇張的時候,當時播放排行榜的前三名,都是他的歌。這樣的成功,讓他在當時極負盛名,很多歌手都渴望得到陳彼得的青睞,借此登上青雲梯。

除瞭歌曲之外,他還十分古道熱腸。他當時在樂壇的地位已經穩固而不可動搖,可臺灣男藝人的待遇卻非常低下。

於是他又是出資金,又是拉有影響力的藝人,建立瞭一個頗有影響力的藝人工會,成功讓男藝人的待遇和條件得到瞭很大的提高,而他因為這件事,在演藝界竟然也占的一席之地。

傢國情懷

然而他的地位逐步提高後,接踵而來的卻是繁重的壓力。因為是工會的主事人,他每天都要經手很多事務,而他在音樂界的地位,也讓他面臨著數不清的音樂邀約。

陳彼得根本忙不過來,人在有壓力的時候,是沒有任何靈感的,這位臺灣流行樂教父也是如此。

當時他出產瞭很多不合格的音樂,甚至因此覺得自己就是一個復印機。他感到心情抑鬱抑鬱,最終痛定思痛,決定遁入山林。不再接收任何電話。

而當時恰逢兩岸開放探親,陳彼得立馬就踏上瞭歸鄉的道路,多年的牽掛就此圓滿。在踏上這片土地後,他見到瞭自己闊別四十餘年的弟弟,心中更是情懷激蕩。

很快,陳彼得就推出瞭專輯《歸雁》,而他就是那隻大雁。他和他的演唱團隊在當時舉辦瞭很多探親演唱會,成為瞭最早在大陸演唱的音樂人之一。

當時他雖然沒有定居大陸,但噴湧而出的傢國情懷卻讓他再次推出專輯《祝福您中國》。

後來他在定居北京後,還在當地開瞭一傢音樂棚,支持著很多熱愛搖滾、心懷夢想的年輕人。而他也沒閑著,除瞭下廚做飯外,又開始嘗試將古詩詞融入創作,把詩詞譜進瞭歌曲。

在近年來,這些作品相繼問世,比如他在經典永流傳中唱的《成都府》,20年推出的《醜奴兒》《靜夜思》還有《天府之水天上來》等等。

即便愈發衰老,他也絲毫沒有減淡內心的赤誠和熱血。

19年他在央視的快閃節目中,傾情演唱《我和我的祖國》,唱的熱淚縱橫。而後他還為重慶的就業扶貧行動專門打掃瞭一首歌曲《雪中炭火》。

如此種種,可見其對祖國深沉的熱愛。

至少圓滿

在他前幾年上過節目後,陳彼得這個人終於火瞭。因為在過去,他的歌比人要紅很多。當然,這可能對一個創作者最大的認可。

當然,在老爺子本人看來,這可能是因為當他年老後,返璞歸真,花白的頭發和胡子隻需要整潔就好,衣服隻需要穿最舒適最方便的就行。他不關心外物,更關心自己的想法。

而此後的每一天,他都是這樣做的。

他為《異人之下》創作歌曲《黃楊扁擔》,參與瞭這部電影的宣傳。他上瞭很多節目還有春晚,演唱瞭自己的歌曲,經歷瞭之前未曾經歷的事情。

他深受大傢喜愛,而在這種愜意的生活中,他仍然在創作音樂。今年4月份問世的專輯《8零後》更是其學習和創作的成果。

而其中他還在微博上分享瞭以杜甫詩《客至》為主創作的歌曲,從歌詞到旋律,再到陳彼得的模樣,整個人都被籠罩著愜意的光。

可以說,陳彼得的一生都是音樂,即便在生命的最終時刻,他仍然在為喜愛的音樂付出。在其兒子發佈的訃告中,陳彼得在自己的傢鄉四川安詳離世,無病無災,八十餘歲的人生不僅充足,也圓滿。

盡管陳彼得已經逝世,然而他的歌曲卻依舊陪伴著無數人的人生。盡管他的離世也帶走瞭那一代人的記憶,可他留給樂壇的一首首音樂,也成為瞭永不褪色的回憶。